首页 - 投教 - 开源证券 - 源分享 - 正文

媒体视角 | 中证报评论员:捕捉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红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媒体视角 | 中证报评论员:捕捉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红利)

捕捉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红利

——百万亿市值折射A股市场深刻变化


7月1日,A股总市值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超过100万亿元。跨过百万亿市值关口,不仅是A股市场规模的突破,更是改革红利、价值驱动与资金认同共振的集中体现,为锚定高质量、突出强本强基的中国资本市场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政策面,资本市场改革深化,释放政策红利;资金面,流动性持续充裕,提升市场活力;基本面,经济向稳叠加技术突破,提供现实支撑……多因素共振,助力A股市场完成关键一跃。站在百万亿市值新坐标,回望近年来特别是近一年多来A股市场发生的深刻结构性变化,不难发现,百万亿市值的突破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融资主导走向投融资协调发展,市场定位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A股市场通过优化融资规则及完善分红回购机制,推动投融资从单向输血转向动态平衡。融资端,与新“国九条”配套的“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集聚,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夯实资本市场之基。投资端,打通卡点堵点,优化制度环境,大力推动“长钱长投”。2024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分红达2.4万亿元,回购规模1476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远超IPO与再融资总额。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迭创纪录,权益类ETF规模不断提升,产品创新持续吸引“长钱”入市,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正向循环。本质上,市场已从融资主导的单极生态,转变为投融资协调发展的良性生态。


从“地产—金融”走向“科技—制造”,行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A股市场持续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领域的适配性改革,优化制度和产品供给,引导各类要素资源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2024年,新上市公司中超九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2025年以来,这一占比维持在90%以上。截至目前,沪深北交易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四成,科技产业加速崛起并构成重要一极。市值超千亿元的A股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已从10年前的12%提升至27%。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传统周期行业公司市值占比持续收缩,大市值公司的金融、地产属性逐步减退,市场逐步从“地产—金融”旧逻辑转向“科技—制造”新范式。资本市场在加力服务创新过程中,也促进了自身结构、效率和投资价值的不断改善。


从“政策救市”转向“制度稳市”,稳定机制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监管部门通过完善退市机制、“长牙带刺”执法及中长期资金引入,系统性提升市场内在稳定性。2024年,55家上市公司退市,刷新历史纪录;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立体化追责体系加快构建,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筑牢投资者保护防线。央行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共8000亿元,支持资本市场政策工具迎来重大创新;中央汇金公司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与社保基金、国资央企共同组成稳市“国家队”,市场战略性力量储备不断取得突破。从“应退尽退”到“严监严管”再到“长钱长投”,资本市场也从政策救市走向制度稳市,实现稳市机制建设的重要跨越。


市值突破100万亿元,标记的不仅是A股市场规模的扩张,更是市场生态和投资逻辑从周期主导向价值驱动的跨越,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趋势下的必然!


行稳方能致远。看外部,美联储降息节奏等因素可能带来扰动。看内部,部分板块短期上涨较快,持续上涨离不开盈利增长的支撑。A股行进的道路上仍可能出现荆棘。眼下,更需脚踏实地、稳中求进,扎扎实实推动改革举措落地显效,在市场运行上体现“稳”,在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功能上体现“进”。


持续防风险,强化监管效能,筑牢底线。加强境内外、场内外、期现货联动监测监管,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更好发挥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效用,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持续强实体,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固本强基。以市场准入和退出、上市公司监管的硬约束,倒逼企业聚焦主业、规范经营,以并购重组等激活企业价值创造动能,培育更多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加大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激励约束,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优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退市过程中投资者保护。


持续活水源,引导“长钱长投”,激活动能。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推动各类中长期资金建立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持续推进市场、产品和机构的全方位开放,拓展资本市场跨境互联互通,加快落实2025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一揽子重点举措,增强A股市场竞争力、吸引力。


在首次突破百万亿市值之际,A股市场迎来又一标志性事件——7月1日,禾元生物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企业。


风物长宜放眼量。资本市场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市场生态;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正加快涌现,技术突破有望造就若干个万亿级新市场;全球资本正经历再平衡,中国资产的独特战略价值越发引起关注和重视……政策红利、技术革命与市场生态重构越发形成合力,逐步为A股市场积聚系统性价值重估的条件。


因信心而投资,因信念而坚守,因信仰而收获。我们相信,唯有坚守价值投资、拥抱创新主线,方能在这场价值重估与生态重构的历史进程中,捕捉属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时代红利。

来源:上交所投教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坐标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