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特色 - 正文

邮储银行赴港IPO受资本竞逐 将成中国版“富国银行”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6-09-25 08:25: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资本还是“爱”资本,不差钱、唯一一家个人存款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之H股IPO国际配售反应热烈,其路演首日即获得足额认购。

这家擎着“3+2”(三大特点两大优势)“旗帜”、2007年才从邮政系统分离、战略定位为“三农”零售银行战的邮储银行即将完成改革路线图最重要的一步——赴港上市。按照邮储银行董事长李国华的话说,期望通过融入国际资本市场,持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其在2015年12月,就成功引入十家战略投资者,投资价值得到境内外机构的认同。

9月28日上午九时,邮储银行将以每手1000股H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进行买卖。“估计这次二级市场零售层面不会太热,并不能看出市场及投资者的信心是否完全恢复,因为7成以上的发行都是针对国企的基石投资者。由于国内银行的价格不贵,二级市场反应平淡也属正常。”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称。

而本次IPO,邮储银行计划发售12.1亿股H股,95%为国际配售,5%为在港公开发售。每股发售价4.68港元至5.18港元,集资金额约在570亿到630亿港元之间。发售于9月14日开始,9月20日中午12时结束。

9月21日,邮储银行IPO定价定在4.76港元每股,接近招股区间的下限。尽管如此,邮储银行的估值仍相对其他四大行(0.8倍左右)略高,PB在一倍以上。“国有企业上市的定价一般比资产净值高,PB在1倍以上,背后的原因在于,避免国有资产的贱卖。所以一般国有资产卖出,定价一定要在资产净值之上。”南华金融集团研究部高级策略师岑智勇告诉经济观察报,邮储银行定价偏高,上市后可能调整,直到趋于合理。

作为最后一家即将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掀起的这场资本盛宴还是搅动了市场,尽管不同市场的冷暖程度可能不一。

资本缘何竞逐?

至少,邮储银行H股IPO国际配售反应热烈,路演首日即获得足额认购。

在邮储银行的IPO中,基石配售构成了国际发售的一部分。招股说明书显示,邮储银行已就基石配售与各基石投资者设立基石投资协议。六大国有背景的基石投资者几乎包揽了新股发行。中国船舶、上港国际、海航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诚通和长城环亚国际投资总共认购金额约456.7亿港元,占整体集资额约77%。

随着路演的进行,市场已有消息传出,扣除基石投资者,国际配售部分已获得约五倍的超额认购。

为何邮储银行的IPO获得资本的争相竞逐?尽管后续仍将有多家内地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赴港上市,但像邮储银行这般规模的大型国有银行将不再重现。

一位资深香港投行人士接受经济观察报匿名采访时表示,虽然邮储银行的发售定价相比较其它国有银行估值来说存在溢价,却存在一定的价值逻辑。此前国际基金大多低配中国的银行股。因此,这次IPO让他们觉得应该把握住机会配置一点。“因为现在大家进去的成本都一样,就没有那么怕跌下来的风险。”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道,邮储银行破发的概率并不高,甚至有希望往上走。

邮储银行上市遇上了好时机。最近港股市场风头正起。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张忆东发文称,港股将迎来新牛市。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的几位香港机构人士都提到,最近港股市场的内地银行股有一波修复,是由港股通带来的买入量。香港某券商投资经理张楠指出,这轮港股通买入的主要是机构,主要买的是建行和工行这样的大银行。

另一种说法是,对中国金融业感兴趣的国际投资者看重的是邮储银行的基本面。香港某本地券商投资经理张楠告诉经济观察报,在海外投资者眼里,邮储银行和其他银行最大的不同是不良率非常低。虽然2016年3月31日,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轻微地从2015年底的0.8%上升至0.81%,但还是显著低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1.73%的平均水平。

也许“3+2”便是一种佐证。邮储银行行长吕家进这样解释“3+2”特质:鲜明的零售银行特点、拥有独特的“自营+代理”运营模式、雄厚的存款基础带来强大的资金实力;此外两点是:优异的资产质量与审慎的风险管理、服务于中国经济转型中最具活力的客户群体,具备显著的成长潜力

“在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增长面临严峻挑战,相比之下,我行存款稳定增长、结构良好、成本较低。”吕家进说。

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一季度末,邮储银行的资产总额、存款总额和贷款总额分别达77076亿元,67324亿元和26658亿元,在中国商业银行中分别位居第五位、第五位和第七位。今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榜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2015年末总资产近7.3万亿元位居第22位;以一级资本近2690亿元排名第39位。

正如南华金融集团研究部高级策略师岑智勇告诉经济观察报,“这些投资者基本上是做中长线的投资。虽然说邮储银行估值高,但是存贷比率低,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如果邮储银行的存贷比升到其他四大行的水平,其盈利水平也会有大幅提高。”邮储银行的存贷比率在2016年3月月底仅为39.6%,在H股上市银行中为最低。

在上市之前,邮储银行引入10家战略投资者。他们包括瑞士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加拿大养老保险基金、蚂蚁金服、摩根大通、淡马锡、国际金融公司、星展银行和腾讯。10家战略投资者投资总额共计451.4亿元,在全球发售完成前合计持有已发行股票的约16.2%。东亚证券分析师PaulSham认为,这也能证明邮储银行在机构投资者当中有相当的投资价值。

“邮储银行之所以备受资本追捧,一方面源于这是中国最后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H股上市,另一方面是其与富国银行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位股份制银行中层人士称。富国银行(WELLSFARGO)创立于1852年,是一家提供全能服务的银行,在为农业相关客户和小额贷款客户提供服务方面特点突出,目前是全球市值最大银行。而邮储银行从成立便坚称“服务城乡、服务社区、支持‘三农’”的零售银行定位,重视服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的富国银行”。

下转 14版

上接 09版

不过,对比起近十年前的四大行赴港上市IPO,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觉得,”邮储银行上市的这场盛宴冷清得多,其实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热议。”但他也承认,国内大中型银行大都已经上市,这是国资大型银行赴港上市最后的一场盛宴。作为大型银行,邮储银行的定位较为特别,企业的呆坏账比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大,具有投资价值。

不一样的上市路

2016年,邮储银行的大股东——中国邮政将迎来开办120周年。成立于2007年3月20日的邮储银行,是在改革中国邮政储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的商业银行。在2015年12月之前,邮储银行一直是一家国有独资银行。

2012年,邮储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健全了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分权制衡的治理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与此同时,提出了“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的改革路线图。完成股改是邮储银行谋划上市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但在2012年6月,时任行长陶礼明因个人经济问题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邮储银行上市计划因此也受到了影响。

2014年,邮储银行就正式启动了引起战略投资者的工作。经过了两轮竞标和多轮谈判,综合考虑了战略协同、交易价格、财务实力、品牌影响力等因素,2015年12月9日,邮储银行宣布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进了瑞士银行、中国人寿、中国电信、加拿大养老保险基金、蚂蚁金服、摩根大通、淡马锡、国际金融公司、星展银行、腾讯10家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战略引资全部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进行,融资规模 451亿元,发行比例16.92%。

此举实现了邮储银行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单一股东向股权多元化的迈进。李国华将此评价为“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框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一项新成果。”

股改的红利在今年将逐渐显现。吕家进称,截至2016年3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81%,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6%,拨备覆盖率达到286.7%;2015年末,逾期贷款率仅为0.99%、关注类贷款占比仅为1.5%,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仅为6.53%;主要资产质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

这家以零售银行为战略定位的银行,已零售业务体系最全、产品最为丰富的银行之一,正在取得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2015年,邮储银行个人存款占比85.4%,个人贷款占比49.4%,个人银行业务税前利润占比46%,均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中最高。

J.D.Power2016年中国零售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SM(RB-SS)显示,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服务能力排名前十位的银行依次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夏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认为,2020年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将占中国银行业整体收入的40%以上,零售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特别是跨界竞争的“新常态”之下,零售银行要有“整合生态系统”的新思路。

在邮储银行10家战略投资者,蚂蚁金服和腾讯赫然在列。这两家都是全球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在业务方面与邮储银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两家战略投资者的客户多在线上,邮储银行则具有庞大的线下网络渠道,未来将共享渠道、客户、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共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移动互联网技术则让所有金融应用和金融服务向最终用户无限贴近。可以预见,邮储银行与蚂蚁金服、腾讯更多合作产品将逐步面世。尤其在金融及互联网金融压抑的农村地区,借助于邮储银行的网点优势,几家合作的创新性产品值得市场期待。“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企业向金融业的渗透,不是简单的利用互联网渠道来做金融业务,对于银行而言,就是要找到银行业与互联网的一个结合点,将互联网基因真正植入到银行产品设计与服务中去。”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说道。

人才?人才!

国内大中型银行大都已上市,银行股改的红利正在逐步消退,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不良率持续攀升、金融脱媒加速,实体经济下行所带来的压力和风险,正在向银行逼近。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已过。在过去十多年,可谓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年代。未来银行将向哪些领域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李国华在去年底称,“特色的竞争优势,才能构建多样化、差异化的银行生态体系,站在当前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对于趋同性明显的中国银行业而言,如何构建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当前银行业必须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邮储银行做好‘三个坚持’:坚持差异化定位、创新发展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家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未来5年内,邮储银行将在‘三农’、小微企业和消费金融领域累计投放信贷5万亿元。”

邮储银行IPO之后,资金、市场都已不再是其发展桎梏,邮储银行的发展看似光明一片。“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很好,有潜力,但缺人才。”一位银行业人士称。

“人才流失是当前银行尤其是国有控股大型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称。

还有业界人士分析,邮储银行在人才方面面临的问题可能尤其严重,一是历史上看,其绝大部分员工在基层,大都是由邮政员工转岗而来,金融方面的素质较低;二是从邮政储蓄局独立以来,尤其是过去十来年,由于邮储工资待遇较低,未能吸引到素质较高的新生力量加入。

随着科技金融以及民营银行势力逐渐壮大,越来越多传统金融行业的人才投身到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机构人才的跳槽已被视作行业风向标,备受瞩目,也敲打着业内人士的信心。一方面成熟的金融人才加速流失,另一方面却难以吸引优秀的金融领域的毕业生加入银行。

“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吸引、培养这些人才,让其融合其中,因此,它并没有形成一个持续的人才流动环境。”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向经济观察报指出,传统金融机构目前的管理模式已对新型金融人才缺乏吸引力。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信用风险防范难度加大,在“增加存款”和“维持净息差水平”方面也存在较大压力;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但风险管控能力与综合化人才缺乏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邮储银行近年已从其它商业银行引进多名部门总经理级别人才。虽然即将上市,但邮储银行沿此走向“中国的富国银行”,仍需一段很长的征途。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华夏银行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