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限财经 - 滚动播报 - 正文

基金发行陷“冰点” 摆脱同质化是关键

来源:证券时报 2017-06-03 09:29: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基金发行陷“冰点” 摆脱同质化是关键)

股市低位震荡、债市萎靡不振,新基金发行遭遇难题。已发基金难销,手握多个过期批文难消化,上半年基金公司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今年以来市场上共有15家基金公司未发一个新产品。银行等渠道也对基金产品不“感冒”,很多银行不再主动推销基金产品。

A股市场持续低迷,监管新政让曾风靡一时的委外基金风光不再。公募基金的发行,如今怎一个“冷”字了得!不仅新基金募集额度远不如以往,一些新基金还顶格90天发行,甚至有新基金宣告募集不成功。想起曾经公募基金发行时的比例配售、一日售罄,不得不让人感叹唏嘘。中国公募基金自1998年起步,历经近20年的历程,至少在新基金发行这个方面,完全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原因何在?产品高度同质化,可能就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所在。

新基金发行遇冷

新基金发行遇冷,冷到什么程度?让数据来说话。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募集时间为3个月的新基金高达三四十只,逾10只正在发行中的新基金,将募集期“顶格”定在了90天,这一情况只是在2016年出现过。遥想2006年、2007年的时候,股市赚钱效应明显,新基金发行火热,比例配售就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甚至有只QDII基金,一日发行过千亿,最后不得不实行比例配售。遗憾的是,上海某基金公司发行的这只QDII基金,让持有人一直巨幅亏损到现在,何时能解套?似乎只能是个谜。

去年12月,监管层发布《关于公募基金产品募集情况的通知》,规定自2017年1月起,对于超期未募集的基金产品数量达到或超过已批复未募集基金产品总数60%的基金管理人,再次申报基金产品的,证监会将委托相关派出机构对基金管理人有关情况进行现场核查。这一规定,也导致基金公司不得不消化已有的产品名额,相当于“去库存”。可以说,目前基金公司正在艰难的“去库存”过程中。

当然,新基金发行遇冷,还与委外定制基金遇到强监管有关。根据监管机构的要求,3月17日后成立的新基金,需满足“基金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超过50%,应采用封闭式运作或定期开放运作。其中,定期开放周期不得低于3个月”。这一规定,无疑给疯狂发展的委外基金兜头泼了盆冷水。很多无法成功备案的委外基金,只能面向社会公开募集,以满足新基金成立的要求。但即便这样,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亦非易事。

当然,新基金发行遇冷最极端的表现,就是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无法达到成立条件,不得不宣布合同暂不生效。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4月29日发布公告称,由于未达到成立条件,基金合同暂不生效。至于新基金发行延长募集期的,在目前的市道下更是屡见不鲜,见怪不怪了。

在基金公司的各个岗位中,目前除了投研人员感叹投资难做外,市场部人员也不得不感叹:卖基金难!卖新基金难上加难!

赚钱才是根本

股票基础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基金就好卖;股市一跌,基金就无人问津。历经近20年的发展,中国的公募基金其实还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在2006年、2007年的那一轮牛市中,由于公募基金的数量不到1000只,相比中国居民巨大的资产配置需求,公募基金产品显得供不应求。尤其是在股市火爆的行情下,公募基金销售也随之火爆,以至于“一基难求”,持有人甚至一大早排队去银行网点购买基金。2006年、2007年新基金销售的火爆,严格地说,得益于股票市场巨大的赚钱效应。彼时,公募基金产品也有年收益率超过100%的,在“中国大妈”强大的购买力和中国居民理财需求的空前爆发下,公募基金销售的火爆,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随着股市行情的逆转,震荡市或熊市期间基金产品也失去了赚钱效应,基金没能帮持有人带来正收益回报,新基金销售也就失去了往日“一日售罄、比例配售”的火爆。尤其是最近两三年以来,公募基金相比快速崛起的私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并没有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国居民的理财途径越来越多元化,而公募基金产品又没有赚钱效应的前提下,又始终摆脱不了高度同质化的弊端,加上公募基金产品已经扩容至少四倍,现有的公募基金产品已经超过4000只,新基金销售遇冷,当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股市行情一好,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都抢着发权益类产品。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多发一只产品,就多了一个扩大规模的途径。一旦股市行情不好,债市行情转好的时候,公募基金公司又拼了老命发固定收益类产品;委外定制基金火的时候,公募基金公司又到处找关系,拼命发行委外定制基金来扩大公司规模,公众看到的是公募基金公司拼规模拼得不亦乐乎,而基金到底为持有人带来了多大超额收益,基金公司至少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做的是相对收益,公募基金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来源于资产管理规模,谁的规模大,谁的利润就多,谁家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就有底气向股东交差或邀功。公募基金公司运作的出发点,是股东的利益诉求,而不是持有人的利益。

因此,在这样的体制之下,也就不难理解公募基金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原因了。因为所有的公募基金公司虽然深知业绩的重要性,但业绩很多时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与其这样,那就拼命地扩大资产管理规模吧!什么产品热,就拼命发行什么产品。

其实,老百姓的理财需求是多元化的,中国资本市场也是多元化的。公募基金公司如果多花点心思在产品创新上,比如挂钩境外市场的理财产品、对冲产品,为持有人带来持续稳定的正收益,这样的新基金,永远都受老百姓的欢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