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特色 - 正文

两百余只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 多股可关注

证券之星综合 2018-08-17 13:21: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编者按】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做买卖建议。

两百余只股票跌破每股净资产 多股可关注

8月以来,随着二级市场持续下行,场内越来越多个股被动滑入破净和破发阵营。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沪深两市破净股票共有242只,占两市在交易股票数量的7.08%。无论数量还是比例,均超过2005年、2008年等几个A股历史重要低点时水平。

    个股大面积破净,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破净现象往往伴随市场底部区间到来。不可否认,当前内外部隐忧仍然存在,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内依旧承压,但破净潮之下,不少基本面较好的优质标的已经进入较优的“绝对价值”区间。

    破净股加速现市

    相比二季度市场中枢大幅下移,7月至今,大盘表现不仅未见起色,反而在前期以及新的内外不确定因素演绎中转为连续探底。继7月6日和8月6日之后,昨日沪综指盘中最低下探至2672.74点,再度改写两年半新低纪录。

    并且,就在昨日大盘刷出新低前,本周二沪市才刚刚创出一年半成交“地量”。A股市场向来有“地量见地价”的说法,但两个交易日过去,大盘不仅没能迎来拐点,甚至还跌破被投资者认为牢不可破的2691点“心理底”,足见此轮调整不仅持续时间长,其力度之大、势头之猛,也远超市场预期。

    市场“泥沙俱下”式下杀呈现出不分基本面与品种的特征。持续至今,不仅令股指技术形态愈发趋向恶化,微观层面看,股价与估值水平不匹配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诚然,调整中有一大批本身就估值虚高、基本面存有瑕疵的股票沦为“僵尸股”、“低价股”,但同时不少正常经营的上市公司股价也受到拖累,被动遭到“戴维斯双杀”。

    数据显示,截至昨日收盘,沪深两市共有242只股票破净,较7月末196只大幅增长,增幅超过两成。值得注意的是,昨日正常交易的A股股票数量为3415只,这就意味着,当前市场上有超过7%的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净资产。并且,8月以来,破净的上市公司数量还存在加速攀升现象。

    回顾历史,2005年、2008年和2013年几个重要的市场“大底”中,场内都出现过破净股大量涌现问题。但从数量上看,当前破净股数量已经超过前面几次,创出历史新高;而破净比例虽然与2005年和2008年相比还有一定空间,但已经超过2013年6.3%水平。

    此外,随着行情阶段性回落,破发也呈现蔓延势头,这在次新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统计,当前市场共有15只次新股遭遇破发,占全部次新股数量的比例同样高达7.04%。

    配置价值凸显

    具体方向上观察,房地产、公用事业、交通运输、银行等板块是破净股较为密集的领域。剔除本身就“披星戴帽”的标的,上述200余只破净股中,厦门国贸、厦门信贷、利源精制、华映科技、南风股份市净率相对较低,分别为0.52倍、0.56倍、0.57倍、0.57倍和0.61倍。与之相对,劲胜智能、唐山港、广深铁路、红阳能源、皖通高速等8只股票则是刚刚低于破净“红线”,昨日市净率均为0.99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名单中甚至不乏“高大上”的大蓝筹股。如中国铁建、中国中冶等多家“国字头”上市公司就现身其中;银行股更是以“抱团”姿态露面,包括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

    那么,此番破净潮背后,释放的是怎样的市场信号?万联证券分析师缴文超告诉记者,个股大面积破净多伴随着市场底部的到来,也是市场风险偏好被极度压缩的反映。

    结合历史数据分析,缴文超表示,2008年11月可以视为统计区间内大盘的第一个低点,当时随着金融危机席卷A股,大盘指数跌破1900点,与此相对应的是,破净个股绝对数量突破200只,市场迎来第一轮破净潮。2012年9月-2014年6月则是四万亿元投资所带来的V型反转之后市场的长期调整,期间金融系统还经历了影子银行清理所带来的钱荒冲击,受此影响大盘长期在2000点低位震荡,在这一区间内破净股数量以100为中枢反复震荡。

    “而当前的低点则是处在2015年牛市崩盘后持续性调整周期内,叠加近两年金融去杠杆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共同影响,大盘指数重新跌破3000点,目前的破净股数量又再创新高。”缴文超认为,破净潮与市场低点具有高度的共振性,每一轮市场底部都会涌现破净个股,虽然破净潮并不必然代表底部的到来,但破净股的配置价值却在逐渐凸显,引导投资者做出更精确的概括性判断。

    三标准综合择股

    目前市场已经具备底部的必要条件:累计跌幅高、估值处于低位、破净股占比高、换手率低,与2010年7月、2012年12月、2013年6月、2016年1月的几次底部区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在此背景下,以“绝对价值”著称的破净股是否已经值得资金入场抄底?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抄底需谨慎,破净潮中不仅隐藏着投资回报不菲的“黄金坑”,同时也暗流涌动,存在高风险的一面。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晨明表示,破净潮中的“危”,表现在散乱差出现在破净清单中,代表了壳价值的消退。伴随指数和股价回落,一些以前PB水平偏高的中小公司,包括一些ST公司、没有基本面支撑的公司,成交会越来越清淡,最后可能沦为“仙股”。

    而随着行情下滑,一些业绩和经营比较稳定的公司也加入破净潮,这些标的才是名副其实的错杀优质品种。从价值投资角度研判,刘晨明认为,在煤炭、建筑、建材、机械、电力等行业出现了少量龙头公司跌破净资产的现象,这些公司中孕育着潜在的机会。具体究其原因,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钢铁行业的作用已经得到体现,行业龙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供给侧收缩的趋势也在发生,龙头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恢复,破净带来了较好的机遇。

    谈到如何甄别破净潮中的“真假李逵”,缴文超建议,从盈利能力、估值水平和稳健经营三方面出发,通过净利润、净资产、ROE、市盈率等指标,从中综合筛选基本面相对较好的破净股。


广深铁路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广深铁路:营收稳健上行 静待改革风起

广深铁路 601333

研究机构:联讯证券 分析师:王凤华 撰写日期:2018-02-06

我们认为铁路改革发酵在即,如果铁路改革进一步实行,周边的优质资产有很大可能将注入广深铁路上市平台,如高铁板块,目前即委托广深铁路代理经营,未来如果实现资产注入,企业价值将得到极大提升。

1)城际列车受高铁旅客分流影响增速放缓,此外,大陆旅客赴香港购物意愿降低也是增速放缓的因素之一2)长途车业务整体增速放缓受制于运价低位运行。3)路网清算业务随着铁路网里程数增加逐年增长4)货运业务受宏观经济影响呈现下行态势。此外来自普客的收入占公司总客运收入较大比例,如果2018年公司能提高普客运价,将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有较强推进作用。

17年半年报公司目前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仅为16亿元,对比目前珠三角土地市价(商业用地价值219亿元,住宅用地价值139亿元),属于严重低估,公司待开发土地具备高增值区间,升值空间巨大。

我们预期公司2017年-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2.42亿元、187.8亿元、197.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74亿元、13.99亿元、14.76亿元,每股收益为0.19元、0.20元、0.21元,对应的P/E分别为26倍、25倍、24倍。考虑到未来公司普客提价、铁路改革以及优质土地资源盘活等提升公司整体资产价值预期,目标价6元,给予“买入”评级。(出于谨慎估值考虑,普客提价收入以及土地资源盘活后资产附加值没有计入估值范围)


中国中冶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中国中冶跟踪研究:“补短板”急先锋 估值仍处底部

中国中冶 601618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孙伟风 撰写日期:2018-08-02

半年度订单增长较为稳定:

中冶2018年1-6月新签合同金额317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其中新签海外订单合同金额约77亿元,同减约70%;国内新签合同3093亿元,同增约14%。建筑央企中,中冶半年度订单增速相对靠前。随着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企稳回升,我们判断公司新签订单增速有望回升。

宏观边际改善,“补短板”中冶有优势

7月23日国常会提及“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今年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7月31日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财政要更积极,并提出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我们认为现阶段基建“补短板”的三大方向分别为城市地下管廊、新区建设及乡村振兴。中冶在这三个方向均有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人员配置及项目储备,有望直接受益。

多元布局逐步成型,资源板块开始贡献利润

公司2017年工程承包、房地产开发、装备制造和资源开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86.1亿元、249.1亿元、62.6亿元和56.7亿元,对应毛利率11.15%、24.83%、9.15%和28.59%。公司资源矿储备较多,分布全球,受益于金属价格回升。短期美元升值亦将增厚公司利润。

“补短板”急先锋,估值仍处底部

信用及财政边际改善,建筑板块估值压制因素移除。多元业务布局初见成效,业绩增长稳定性提高。中冶技术研发、项目储备领先,将直接受益于基建补短板。现价对应PB为0.88倍,为A股建筑央企中最低。我们维持对公司2018-2020年的盈利预测,维持公司未来三年EPS预测为0.33、0.37、0.42元。由于前期建筑板块整体估值大幅下调,我们相应下调目标价至4.29元,对应18年动态市盈率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工程项目进展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



中国铁建个股资料 操作策略 股票诊断

中国铁建:受益基建稳增长 业绩有望超预期

中国铁建 601186

研究机构:中泰证券 分析师:李俊松 撰写日期:2018-08-13

基建稳增长,政策博弈空间仍然较大 国常会、政治局会议确定了基建稳增长的基调。这一轮政策的博弈空间取决于内需、外需的实际冲击。从目前来看,内需下滑是比较确定的,上半年社融数据、基建/地产投资、消费等均出现疲弱,内需下滑是有惯性的,且宽松政策存在时滞;而外需方面,贸易争端常态化的趋势几乎是确定的,并不断升级,内外需冲击可能出现共振,政策博弈空间仍然较大。 铁路投资有望企稳,中国铁建受益。

考虑到目前公共财政收入、土地财政以及地方债务的压力,本轮基建稳增长中央适当提升杠杆是合理的选择,而铁路投资作为国家重大项目的重要抓手,有望摆在首要位置。最近两年铁路订单审批明显放慢,2016、2017年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铁路订单合计增长2.3%、-23.6%,2017年出现大幅下滑,最近两年铁路新开工项目递减明显,分别为46、35个,大幅低于2015年的61个。从两铁收入端来看,2017年合计下滑8.6%。短期来看铁路有补订单的需求,而从目前基建稳增长的政策节奏来看,铁路投资或率先企稳。中国铁建作为铁路市场的双寡头之一有望收益 充分减亏,各项业务齐头并进 公司2015年开始对之前的亏损企业、亏损项目进行了彻底的减亏,基本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市场并没有充分的认识;目前各项业务均处于上升周期,其中工程施工与勘察设计业务逐渐进入订单结转高峰,收入将持续提升;房地产业务方面,公司2016-2017年销售复合增速36.7%,2017年公司地产业务计提14.9亿的资产减值,夯实资产质量,未来两年利润有望快速提升;物流与物资贸易业务经历了2014年钢贸事件冲击后,2017年进入恢复性复苏周期,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工程物资物流企业有望达到甚至超越巅峰水平;工业制造业务最近两年订单复合增速高达31.4%,但受制于产能限制,收入增长乏力,公司目前已经积极进行扩产,工业制造业收入有望进入上升周期 降杠杆决心大,业绩释放动力强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到2020年需要将资产负债率降至75%以下,2017年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8.3%。降杠杆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从公司目前的思路来看,一方面积极通过权益性融资,上半年公司发行永续债70亿,积极筹备子公司铁建重工H股上市。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施工进度,压缩周期,降低资金占用,通过利润的释放做大净资产。

订单储备历史最好,业绩有望超预期 中国铁建2017年新签订单规模高达1.51万亿,2016-2017年复合增速26.1%,截至2017年末,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2.4万亿,订单保障倍数创历史新高,为3.52倍,订单储备历史最好。公司PPP项目开工率约为70%,随着基建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开工率有望进一步提升,2018年有望成为订单结转大年。由于PPP项目毛利率较高,公司利润增速弹性将显著高于收入增速,业绩有望超预期。

预计公司未来两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1.5%、12.6%,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2.9%、19.7%,EPS分别为1.45、1.74,对应PE为7.7倍、6.4倍。公司业绩高弹性、高确定性、低估值,性价比高,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固定资产下滑风险、地方债务风险、订单失速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平安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