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量价时空”共振,“冬播”好时节在元旦前后)
11月中旬以来A股主要指数都出现了一波回落,由于目前A股的大市值品种市盈率在全球范围内不算高,且防范金融风险已经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因此笔者认为波段调整仍在可控范围内,以沪深300等为代表的大市值指数升级为大规模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加上每年春节前后的一季度A股出现“春季攻势”的概率极大,因此近期的回调可视为一次短期的回撤,性质和2016年以来的几次波段调整一样。
从此前上证指数在4次波段调整中的表现来看,调整时间为21到34个交易日,幅度为-5.45%到-10.20%不等(见图1)。
如果此次的调整和前面4次接近,那么最大跌幅应在10%左右,调整时间最长7个交易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截至周五(12月15日),本次调整最大跌幅为5.68%,12月6日的波段低点距离11月14日的高位仅有17个交易日,时间和幅度都稍显不足。加上近期属于年末传统资金回笼阶段,市场资金面偏紧,因此再出现打穿12月6日上证指数3254.61点低位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如果以调整幅度10%、调整时间30~35个交易日来计算,上证指数将在12月底或1月初探明底部,对应低点在3105点左右。如果从黄金分割位计算,2016年的低点2638点到今年3450点回撤0.382,对应的点位是3140点,对应波段调整幅度为8.99%,正好落在过去4次波段调整幅度的区间内。因此,如果12月底上证指数跌至3140点附近,实现波段见底的可能性较大(见图2)。
除了计算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之外,成交金额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股谚云“量在价先”,在调整过程中出现缩量是常态,如果缩量到极致且价格拒绝下跌,那么就很有可能确认波段底部。相比深市,沪市的大盘指标股较多,新股上市增加的成交量相对比例较小,因此更适合作为观察量价变动的指标。2015年6月8日,沪市创下单日成交1.31万亿元的历史天量,一周之后便见顶回落。在2016年至今止跌反弹的过程中,沪市的成交如果萎缩至天量的十分之一以下,都构成了波段底部(见图3):
一,2016年2月15日,成交1293亿元,当天收盘2746.20点,5个交易日最大涨幅接近7%;
二,2016年3月11日,成交1285亿元,当天收盘2810.31点,反弹延续至4月中旬,最大涨幅10.20%;
三,2016年5月10日,成交1285亿元,当天收盘2832.59点,反弹延续至7月中旬,最大涨幅8.34%;
四,2016年8月2日,成交1293亿元,当天收盘2971.28点,反弹延续至8月中旬,最大涨幅5.69%;
五,2016年9月28日,成交1164亿元,当天收盘2987.86点,反弹延续至11月29日,最大涨幅10.48%;
六,2017年1月25日,成交1268亿元,当天收盘3149.55点,反弹延续至4月7日,最大涨幅4.62%;
七,2017年6月6日,成交1278亿元,当天收盘3102.13点,反弹延续至11月中旬,最大涨幅11.23%。
以上7次地量不包括2016年1月7日的成交799.8亿元,因为当天属于熔断机制下的暴跌,全天交易时间不到半小时,属于特殊情况。从上述7次的地量来看,不少出现在假期前后,如2016年2月15日是当年春节长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2016年9月28日是当年“十一”长假前,2017年1月25日临近春节长假,2017年6月6日是端午长假之后的一周。因此,2018年元旦假日前后,如果上证指数调整到3140点附近,单日成交金额下降至1300亿元下方,那么极有可能出现“量价时空”共振的可靠底部。
当然,今年以来A股主要指数分化较大,齐涨共跌已经成为过去时,上证指数即使如期止跌,也并不意味着所有指数都同时见底。但和上证指数波动节奏接近的沪深300指数参考意义较大,同时一些基本面良好的白马股,如果在这一时间窗口之前出现比较充分的调整,也可成为布局来年的重点关注对象,投资者可未雨绸缪、积极研究,做好“冬播”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