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区块链的沉浮和互联网的往事)
近期,挟着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被狂炒的旋风,“区块链”在全球多地股市掀起了阵阵涟漪,美股方面有“高龄”超过130岁的柯达公司两天暴涨245%,港股则有坪山茶叶更名为“区块链集团”之后股价单日大涨23%。而一向题材炒作不落人后的A股市场,则有多家本身与区块链没有关联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声表示自己将试水该领域,在A股市场形成阵阵炒风。
在这股炒作风潮中,不少是仅仅在“积极探索”或“仍处研发阶段”,或者与其它机构达成合作协议,但无一例外都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连进军区块链技术数年的“老司机”飞天诚信,都表示“尚未形成销售收入”。而就在市场热炒“区块链”的时候,飞天诚信的实际控制人黄煜却借机套现9371万元,热衷追高买入的投资者再次成为后知后觉的买单者。
区块链未来的进展如何,笔者不是专家不敢妄下定论。但从本世纪初互联网的炒作来看,或许可以一探区块链概念炒作的未来。
现在互联网已经是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的东西,没有网络很多人的工作、生活都会遇到极大的障碍,互联网对世界的改变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在2000年前后,互联网还是一个新兴的科技名词,和当前的区块链类似,也在全球股市掀起了阵阵炒风。美国当时出现了“.COM”泡沫,只要上市公司的名称中带有“.COM”就被视为互联网公司,股价被炒飞上天。以科技股云集的纳斯达克指数为例,1998年10月到2000年3月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就从不到1400点暴涨到5132点,涨幅超过2.7倍,10倍大牛股更比比皆是;但疯狂过后的泡沫破灭,2002年10月纳斯达克指数最低跌至1108点,4年内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倒“V”形,最大跌幅超过78%。此后,纳斯达克指数长期低位震荡,直至2016年7月才实现16年来月收盘突破2000年的高点,而许多当年的热门股要么还在低位震荡,要么已经退市不见踪影,正应了那句古老的谚语:“潮水退去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见图1)。
而当年这股热潮也影响到A股市场,只要和互联网沾边甚至只是建了一个网站,就被冠以互联网概念大肆炒作、连续涨停,出现了“一网情深、无网不利”的景象。而这一片荣景也随着美股网络泡沫的破灭而宣告中止。虽然A股退市者是少数,但当年的热门股在2007和2015年两次牛市中也鲜少超越2000年的顶峰,追高者面临长期套牢的窘境。以中关村为例,该股由造假被退市的琼民源换股而来,顶着高科技园区的牌子却没有多少实质性科技内容,但依然无碍股价的狂炒,短短半年多股价从14元多狂炒至38元上方,此后股价便陷入长期绵绵下跌,18年来的两波牛市高点都只有历史天价的一半左右,而现价更比历史天价跌去8成以上(见图2)。“一网情深、无网不利”演变成为“一网打尽”!
互联网概念如是,去年炒作的雄安概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每次A股市场概念股热炒之后,都会留下长期的高位套牢盘,原因除了市场游资“听风就是雨、看见黑影就开枪”的盲目炒作,造成投资价值的提前透支之外,更多的则是市场大浪淘沙的过程,最终能在尖端领域取得成就的公司注定只是少数,而且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人才储备,绝非点石成金的游戏。因此,参与此类热门题材的炒作大有击鼓传花的味道,散户还需要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
幸运的是,虽然此次区块链也产生了一波炒作,但监管层很快出手降温,上交所、深交所都表示要强化区块链炒作的监管,本周三这一板块就出现了大面积下跌。虽然对短线投资者而言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从长期角度看,却让更多的投资者避免参与这场注定输钱的赌博。
题材炒作虽然诱人,但远不如价值投资来得踏实稳健,2000年互联网的炒作如此,现在的区块链炒作也是如此。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特约作者 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