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春节偶记--静待春暖花开)
春节回家,总免不了和同学、朋友们小聚。其中,有个比较要好的朋友是医学院科班出身,本科毕业后顺利进入家乡市区一家公立医院的检验科工作。不过在这次聚会时,有着看似体面工作的她却向我大倒苦水。
原来,在朋友看来,她应该算是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中,工作条件最“苦逼”的一个——“白加黑”一般的倒班工作,4000块钱的月薪,一眼就能忘到尽头的职业生涯都成为她对于这份“铁饭碗”的吐槽点。而且去年,她还找了个男朋友,对方是一名年轻的临床医生,在这个三线小城市里,虽然两人加起来的月薪多多少少也能够过万,但恋爱过程中的“逛吃逛吃”还是让两人携手成功晋级“月光族”。
“平时工作很忙,也就晚上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总感觉我们俩在一起花不了多少钱,可是每到月底就攒不下来多少钱。”朋友皱了皱眉头,抱怨道。
朋友不懂理财,但幸运的是,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极度风险厌恶者,她虽然平时花钱不少,但总觉得股市“太不靠谱”,因而非常自律。2015年的牛市行情中,当周围人都蜂拥入市的时候她依然对股市敬而远之,从而避免了后来“股灾”中的亏损,这件事也让她得意了好久。鉴于她自身的情况,我借机给她“安利”了被动型的指数基金定投(具体基金定投知识详见《红周刊》第12期“投基有道”栏目),用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投资方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但遗憾的是,至今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被动投资的自知之明,在“求钱若渴”的浮躁心态下,很多人把资本市场当作赌场,希望从中一夜暴富,但通常的结局却是,这些人不但没成“刀俎”反而成了“韭菜”。其实,投资的目的是致富,不是发财,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时间的长短。很多人为了立刻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最后在资本市场的追涨杀跌中迷失了自我,实在是可悲可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个词——延迟满足感。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个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马上获得一样奖励,比如1个棉花糖,或者等待一段时间,得到2个棉花糖。实验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延迟满足,就是指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并等待中展示出强大的自我控制力。
很多投资者在频繁调仓的过程中挥霍着肾上腺素,但实践证明,坚定持有业绩优异的好公司往往比通过短线博弈来获取利差能够拥有更为优秀的业绩回报。就像很多人难以忍受基金定投过程中长期的蛰伏,也难以忍受在极端行情中基于对优质公司的坚守,但在资本市场中,等待往往是值得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到那时天气又会暖和起来的!”
别着急,慢慢走,人生路还很长。年轻的时候实在不必因为没钱而苦恼,毕竟咱爸不是“李刚”,好好工作修炼内功才是正道;投资者也不必被股价一时的涨跌所牵动,了解清楚投资标的背后的行业背景和商业模式,在极端行情当中泰然处之,财富也会因此慢慢积累下来。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万事大致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