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沪伦通”渐近,助力A股蝶变)
随着近期中国证监会发布监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沪伦通”这一中英两国证券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已经呼之欲出。和此前的“沪深港通”不同,“沪伦通”由于两地市场存在明显时差,采用的是“产品跨境发行、投资者本地交易”的方式,这一方式对于提升A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带动估值的修复都有重要作用,未来A股的蝶变,将有望从“沪伦通”开始。投资者对这一长期变化趋势需要高度关注,并做好应对。
“沪伦通”非“国际板”翻版
境外公司来A股挂牌上市,上交所在2010年前后曾经有过“国际板”的设想,规划让境外知名优秀上市公司到A股挂牌,单独表列成板。当时已经有不少境外公司展现对到国际板挂牌的浓厚兴趣,但最终不了了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A股当时比境外市场明显高出一大截,国际板可能将演变成为境外公司高价圈钱、甚至是资金外流的管道。而此次规划的“沪伦通”比当初设想的“国际板”明显完善许多,从“国际板”的单向变成双向,而且A股上市公司还能在英国增发股份再融资,英国公司只能将现有存量股票转成存托凭证到A股挂牌,将资金流动限制在比较小的可控范围。其次,“沪伦通”规划基础股票和存托凭证的转化机制,有助于上市公司在两地市场挂牌价格趋同,不太容易出现“国际板”由于中外证券市场割裂交易形成价格的落差。如此一来,最大限度降低了市场对境外公司来华圈钱的担忧,反而是英国方面给予我国上市公司更多的优待。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有利于资金往估值较低的一方流动。根据招商证券的研报,目前英国富时100指数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和市净率,都明显高于上证50指数成分股。因此,在目前A股市场蓝筹股的估值低于英国蓝筹股的情况下,“沪伦通”的推出对A股资金的分流有限,反而会增加优质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也凸显国内蓝筹股的全球估值优势。相比A股,英国股市的国际化程度更高,“沪伦通”上路之后将有助于吸引全球资金对A股的关注,带来蓝筹股的估值修复行情。
2014年“沪港通”推出前夕,恒生AH股溢价指数最低跌至88,意味着陆港两地同时上市公司中,A股平均比H股低12%。后来这一指数伴随着A股的上涨,最高一度升至154,目前仍在120左右。虽然“沪港通”并非当年大牛市的唯一原因,“沪伦通”也不能和“沪港通”完全划上等号,但相对低估值的A股蓝筹,在开放程度加深的情况下,无疑是有利于吸引外资关注的。
助力公司治理变革
“沪伦通”的实施,对A股的影响远不止蓝筹股的估值修复那么简单。A股的上市公司想要借助“沪伦通”实现公司的国际化,提升知名度,必须要在公司治理下功夫,包括信息的及时披露,分红的提升等。比如,在许多国际蓝筹股都采取按季分红的情况下,A股蓝筹是否要跟上?在股价低于合理估值一定水平的情况下,是否需要按部就班进行回购?停牌多久才是合理的?这些国际成熟市场的公司治理制度,如果能够借“沪伦通”的实施引入A股,对于提升A股的内在价值、增加投资者的回报,远比资金的流入更有价值。
此外,到伦敦交易所挂牌的A股公司,还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这比分红、回购等公司主导性较强的利润分配方式来说,更具有刚性和强制性。某种程度上,也是借助成熟市场更严格的监管,来提升A股公司的治理水平。因此,未来被纳入“沪伦通”试点的A股公司,将成为很好的“试金石”,倒逼上市公司主动提升的同时,也带给投资者更多的保障。
标的品种选择很关键
正因为“沪伦通”对A股监管水平的国际化有先锋作用,因此进入“沪伦通”试点的公司代表A股的门面,需要进行严格筛选。笔者认为,在兼顾公司估值、行业的情况下,可考虑优先选择以下两类个股作为试点首选:
一、业绩稳定、估值低的上证50和上证180的成分股。这两大指数特别是上证50指数汇聚了上交所最优秀的上市公司群体,体量大流动性好,业绩较为稳定、估值较低,有助于吸引国际资金的关注,确保“沪伦通”试点品种交易的流动性。其中,一些股价大幅跌破净资产的蓝筹股可作为首选,上市公司可考虑采用回购的方式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股票成为库藏股,再以此作为基础股票到英国发行存托凭证,对改善相关公司的估值也将有正面效果;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蓝筹股。从此前帝亚吉欧公司对白酒行业的水井坊持续增持,甚至高价要约收购的情况来看,国际资金对具有中国消费特色的公司给予较高估值,因此上证50和上证180的成分股具有此类特点的公司,如白酒、中药、乳制品等也可考虑列为首选。
此外,不少蓝筹股已经在港股上市,境外资金可以比较方便参与,因此笔者建议首批试点不妨以未包含H股的公司为主。此外,在试点成熟之后,也可考虑引入指数型基金的互联互通,比如上证50ETF和英国富时100指数相关基金的互相挂牌,让资金量较少的散户投资者也有参与国际市场价值投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