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千股回购驰援,细节尚需完善!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千股回购驰援,细节尚需完善!)

近期,A股上市公司回购再成热门话题。A股上市公司竞相出手,但其中良莠不齐。公司如果能够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股票加以注销,在微观上不断减小特定股票的供应量,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对于稳定甚至提高公司股价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股回购问题曝光

从实践看,虽然回购的公司数量与投入的金额均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是股价并未得到有效提振,显示回购对市场的正面作用偏弱。

首先是回购力度偏低。对比今年以来海外成熟市场的月均股票回购规模相对总市值占比,A股、港股、美股分别为0.0049%、0.0065%、0.7402%。可见,在今年A股回购数量达到前两年总和三倍以上之际,与美股相比,我们每个月的差距高达151倍!

从资金量看,美国股市今年投入的回购资金将高达万亿美元,我们才百亿元人民币!光是苹果公司一家,去年5月份就宣布拿出1000亿美元进行回购,在之后的第三财季还拿出2100亿美元完成了前年批准的回购。今年上半年,又拿出428亿美元进行了回购。

其次是回购上下限差距过大。以上市公司怡亚通为例,回购金额从0.1亿元到4.5亿元,如果按下限算,对市场来说根本就是聊胜于无;而如果是4.5亿元的话,按当时平均股价6元计算,可以买入约8000万股,总股本相当于缩减3%,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可是就连区区1000万的金额,新股东上台后还将其取消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嘉化能源的回购预案从5000万到4.98亿元,上下限相差了近10倍;顺网科技则从1亿到8亿元,相差了8倍。由于下限太低作用有限,上限又不用达到,难以取信于市场。

再次是回购所需时间太长,目前绝大多数的回购时间都在半年与一年之内。而A股上市公司增持的时间窗口不足,除了季报外,很多影响股价的重大事项都需停牌,然后停牌前后的交易日也构成非交易日,导致很多公司在半年内无法顺利完成约定的回购。

以目前较为常见的1亿元左右的回购金额来测算,如果在一年时间内完成,按每年250个交易日测算,平均每个交易日公司只投入40万元买入。就算是在半年内买完,平均每个交易日也就80万元,这样的投入量,不要说对大盘股了,对中位数是18亿元的流通市值的公司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A股回购任重道远

与国外公司股份回购大多用于注销不同,A股回购用途多样化,也给投资者甄别哪些回购更具利好特质带来困难。

如果是用于注销的,由于起到了减少股票这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而且当行情好的时候,也不会抛出来打压股市,因此回购注销对股民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利好;而用于高管或是员工激励,则利好的程度大为下降,因为这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利好。

目前A股最常见的回购预告中,对于回购股票的用途,几乎是不做区分的,将上述几个用途混为一谈,基本上都表述为:回购股票用于注销、激励高管与员工等。这样的表述,令投资者难以判断其利好的程度,因此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同。

此外,回购是利好全体股东的观念有待强化。由于市场持续下跌,不少公司大股东质押的股票跌破平仓线,面临着被强制平仓的风险,因此有一些公司在这样的关头推出了股票回购方案;这种行为若出现在大股东经常高位套现的A股,股民会认为这是用公司的钱在救大股东,所以也不会对这样的股票产生跟进买入的愿望。

其实这部分投资者需要转变观念,公司出资回购股票,并不是单为救大家都看得见的大股东,而是有千万个小股东也会从中受益,就比如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出了漏洞,整条船沉掉;当然是大股东或是船东的损失最大,但是如果大家都不去补,任凭船沉,那么船上的人员很可能无一幸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大股东因为强平出局,会导致公司出现实际控制人缺位的情况。

最后,建议国有企业、重要指数成份股上市公司要带头回购。目前我国A股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央企、国企等大型权重股很少进行回购,中小创是回购的主要力量。反观美国,目前标普500指数中,86%的成份股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购。

如果我们的沪深300或者中证500中,能有超过八成的公司回购,且回购的股票均用于注销,相信对全体投资者的信心都将是极大的提振,这样做的效果也优于国家队的入场干预、救市。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