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银行业出现明确的战略拐点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银行业出现明确的战略拐点)

笔者的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已经成功地跨越了这一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

如果以银行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看,银行业的基本面好转是最近几个季度的事,但实际上,银行业的财报数据因为相对银行真实基本面具有滞后性,所以银行业整体好转是几个季度以前就显示出来的。笔者结合最新向好的财报得出结论,银行业已经完全跨越资产质量恶化周期。

现在来看,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都成功地摆脱了危机,而其他表现相对弱一些的股份制银行也将陆续走出危机,不会拖太久。当前市场对银行还很悲观,但这恰恰是难得的投资机会。

银行净利(息)差全面好转

我们先看一个决定银行业净利润的公式:银行净利润=收入-成本-贷款减值损失。其中,收入=贷款规模*利差+中间业务收入,成本=经营管理费用+税收。逐个指标来看,银行业税收很稳定,过去五六年的经营管理费用稳中有降,这主要是由于银行业机器替换人、网点收缩所导致的,这显示出银行近几年的成本基本没变。这也说明真正影响银行业利润的是收入和贷款减值损失,收入等于贷款规模乘以利差加上中间业务收入。贷款减值损失与新增不良规模成正比,新增不良和银行的资产质量直接关联。从长期看,贷款规模会维持与GDP增速同步增长,所以贷款增速也是一个稳定的变量,那么影响收入的就是净利(息)差这个变量,因此影响银行业经营利润的核心指标就是净利(息)差和资产减值损失。

为此,笔者和团队一起对净利(息)差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统计。统计样本是在2010年前上市的16家银行股,其中国有五大行中、农、工、建、交划分为一类;除去国有五大行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的股份制银行划为一类;经营优秀的招商银行和经营较差的民生银行各为一类,一共分了四组。统计指标包括净利差和净息差,90天以上逾期贷款拨备率,90天逾期额与不良贷款额的对比数据,当期利润与当期资产减值损失的对比数据。

加入90天以上逾期贷款拨备率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值得我们高度重视。银行财报披露的不良贷款余额往往包含一定的主观性,90天以上逾期贷款余额则是客观的,我们把90天以上逾期和各银行的拨备余额进行了计算,最后形成了一个90天以上逾期的拨备率,观察这个拨备率的变迁,就可以看到银行资产质量的走向和变化特征。

我们看一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最好的银行和较差的银行净息差、净利差的变化。(见图1、图2、图3、图4)

数据显示,五大国有银行的息差和利差在2014年前非常稳定,维持在2.5%左右的水平。但到了2014年底,国有五大行的息差、利差快速下跌且一直延续到2017年初,息差和利差都跌破了2%至1.9%附近,跌幅约为25%。从2017年初开始到今天,国有五大行的息差、利差经过筑底后小幅回升,回升幅度在5%左右。股份制银行的息差和利差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但没有像国有大行那样稳定回升,只能说是稳定探底的态势非常明显。

经营状况较差的民生银行的息差和利差在2014年上半年之前维持在2.5%左右,但之后到2017年息差和利差一口气跌到了1.31%,跌幅超过40%。民生银行的息差跌幅远比全行业跌幅巨大,但是2017年民生银行的息差利差见底后出现了接近20%的回升。同样,经营最好招商银行的息差利差在今年开始反弹。经营不太理想的民生银行的表现证明,银行业的息差利差情况出现了见底回升。

总结以上数据情况会发现,2015年后银行业息差利差出现了一个极不正常的猛跌,到2017年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水平,之后筑底并开始反弹。笔者以为,银行业息差利差的拐点已经来临,未来息差利差不可能再收窄(世界范围内银行业的息差和利差没有长期低于1.5%的),只能是逐步回升。

90天以上逾期贷款拨备率反转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股份行的90天以上逾期贷款拨备率等的变化。

股份行90天以上逾期贷款的拨备率和不良贷款拨备率在2012年之前都高达300%,2013年后全面下跌。在这个过程中,90天以上逾期贷款拨备率以更快速度下跌,到2015年初降到了120%。而不良贷款余额的拨备率降到了200%,降幅相对较少。这个差异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2013年底到2015年,股份制银行客观上出现了大量的90天以上逾期贷款。但是股份制银行并没有大量的计提减值损失,没有把这些逾期贷款确认为不良贷款,这就使得新增逾期贷款快速拉低逾期贷款拨备率。不良贷款的拨备覆盖率下降说明,这一阶段股份制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坏账认定原则。

股份制银行90天以上逾期贷款的拨备率从2015年开始从120%逐级回升到今天的186%,同时不良贷款余额的拨备率却还在持续下降,以至于到2017年90天以上逾期贷款的拨备率已经高于不良贷款余额的拨备率。到2018年前半年,股份制银行合计的90天以上逾期的拨备率是186%,而不良贷款余额的拨备率是171%。这个变化特征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从2015年开始,银行加强了不良贷款认定原则,把更多甚至全部的90天以上的逾期贷款都认定为不良贷款。这导致需要大量的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我们统计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2013年到2015年前股份行资产质量急速恶化,2015年之后逐步好转。

我们需要注意,股份行90天以上逾期贷款拨备率的拐点发生在2015年,不良贷款余额拨备率的拐点发生在2017年初,也就是说股份制银行业的客观资产质量和报表资产质量先后出现向好的拐点。

国有五大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数据也证明以上的向好情况。招商银行的表现最为清晰,它现在的实际资产质量和报表资产质量都同步回升到2012年的水平,而2012年是这一轮银行业坏账爆发的起点。换句话说,招商银行已经完全摆脱了这一轮的银行业坏账大危机,且率先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民生银行的客观资产质量和报表资产质量没有回升但都在企稳,这也是民生银行估值非常低的原因。

银行业“隐藏”了巨额利润

通过以上核心指标的分析,我们发现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银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都在明显的好转。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的客观资产质量和报表资产质量同步好转,而股份行客观资产质量已经确定,未来两三年无疑会持续好转。这是我们确定银行业战略拐点已经出现的最重要的依据。

那么,接下来,银行业净利润和主营收入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过去三年中,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制银行净息差净利差下跌幅度在25%~35%之间,个别股份制银行跌幅更大,接近50%。现在银行业净息差和净利差的见底回升,实际上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息差的回升从可能性变为了确定性的事。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的计算,大体上息差的回升幅度几乎可以算作利润的回升幅度,如果息差能回升10%,银行的利润就会回升10%。笔者认为,未来一两年中国银行业的息差回升10%~20%的客观需求是存在的,从而为利润的增加提供了动力。

更进一步,我们看到资产减值损失强烈地吞噬了银行的利润,但它会随着资产质量的好转而增加银行的利润。2013年后银行资产质量开始恶化,所有股份制行2016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到2018年上半年,所有股份制银行的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占净利润的比利是98%。要知道,在2012年前正常情况下,所有股份制行当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只占到了当年净利润的20%。

假如银行业顺利度过了这一轮资产质量恶化周期,回到正常的年份,那么其减值损失——当年计提的减值损失恢复到25%左右的净利占比,那么股份制银行的利润会被大幅增厚,这也是我们投资银行很重要的一个思路和视角。■

(李元刚、张保良、刘加忠对文章亦有贡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