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是否参与科创板? 私募基金经理这么说)
一级市场陷入集体狂欢,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却在静待科创板的到来。作为二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私募基金是如何看待科创板公司呢?对于即将进入读秒阶段的科创板,私募基金又是否会参与其中呢?
对此,《红周刊》邀请到了北京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深圳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康庄金融集团董事长常士杉以及新余查理投资董事长李一丁。多数投资人表示,会参与科创板的打新及投资,但是对于是否会投资非盈利企业,以及如何估算非盈利企业的内在价值,各位私募投资人则各有判断。
多数私募欲参与科创板
《红周刊》:各位是否会参与打新或投资科创板?
罗伟冬(深圳赛亚资本董事长):目前我们既不参与也不关心科创板。我们投资企业的基本面长期来看都是有着比较确定的成长性,对于刚上市的企业,我们还是比较谨慎。我第一次参与创业板还是在2012年,那个时候创业板已经开板了两年多。
所以科创板开始可能并不明朗,我们要先观望一段时间再说。不过,科创板上市首5日不设涨跌幅,随后的涨跌停板设置为20%,这就有利于出现企业IPO后合理定价。如果科创板在未来半年或者一年内能够稳定下来,同时有一批优质企业上市,我们会密切关注,但是我们是不参与“短炒”的。
李一丁(新余查理投资董事长):如果科创板有打新机会的话,网上和网下我们肯定都会参与,不过打新资金应该不会占很大比重。投资的话,我们还是会对拟投资标的做详细分析,希望企业估值处于低估状态。同时,我们还会重点研究企业在研产品的未来市场空间,以及历史研发产品占目前销售的比重,以此评估公司研发能力。还有企业历史上投入的研发费用和最终产生销售额进行比较,同时关注企业现金流状况,以及管理层的战略规划是否理性。
常士杉(康庄金融集团董事长):我们一定会参与科创板。不过由于实行注册制,投资者必须要进行比较深入的调研和前期的准备工作,否则可能血本无归,香港跟美国都有类似的案例。作为科创型企业的聚集地,科创板还是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在参与过程中还是会保持冷静和理性。但是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投资科创板的风险一定是大于收益的。而且科创板会像美国纳斯达克一样,绝大多数企业是要死掉的。但是对于专业领域的人来说,可能会如鱼得水。
张可兴(北京格雷资产总经理):我们是会参与科创板打新,因为中国的市场的历史规律和惯例来看,打新的收益率总体来看还是非常高的。如果有闲置的资金,我们肯定是必打。对于投资科创板,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来做决策。不过,说句实话,中国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无论什么板的上市的企业,特别优秀的已经很少了。大部分的企业可能都不值得投资,甚至不值得研究。对于科创板,还是要优中选优。
传统估值方法被颠覆
《红周刊》:科创板让不盈利的企业第一次登陆中国的资本市场,所以按照传统的PE估值法可能不太适用。各位如何判断它估值的高与低?
张可兴(北京格雷资产总经理):我认为,只拿市盈率做投资还是片面的。真正的核心还是判断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比如,一家公司的PE是30倍,业绩增速也30%,未来保持这一趋势的话,很多投资者会认为这一估值是合理的。但如果真要按照这种估值方式去做投资,腾讯这样的企业你会永远都买不到。因为,腾讯市盈率一般都会高于公司的实际增速。所以,我们必须考虑企业未来的业务价值,判断一家企业最终能实现多少利润和现金流,这是投资的本质。
我们之前除了投资A股还有美股和港股,在海外市场也有很多亏损公司。其实,买公司还是看企业的基本面,科创板只是一个市场而已,并没有从本质改上变对企业评估的思路。我们之前在美股和港股如何去估值,在科创板也怎样去估值。科创板对没投资过亏损企业的投资者来说,风险确实比较大。
李一丁(新余查理投资董事长):对于科创板的估值比较,我们可能会跟风投或者pre-IPO进行对比,以此判断企业估值是否便宜。芒格投资比亚迪就是个经典案例。芒格对比亚迪的投资就类似于风投。芒格认为,按照当时比亚迪的情况,风投应该愿意出3倍的价格。从风投的角度考虑,比亚迪很便宜。而且芒格认为王传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其实是对我们科创板投资是有参考意义的。
常士杉(康庄金融集团董事长):科创板企业如果它上市不盈利,对我们投资人的功底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对于我个人而言,如果对于一家企业的未来不能正确把握,宁愿先观望,同时再进行市场调研与公司分析。我们可能会错过第一买点,但是不会错过第二买点。通过1-3年的观察,把企业基本面摸透。这样做可以对科创板非盈利企业进行很好的风险控制。
盈利兑现时间是关键
《红周刊》:各位又是否会介意投资科创板非盈利企业呢?
罗伟冬(深圳赛亚资本董事长):企业目前盈利与否并不重要,我们会按照未来3-5年后的企业盈利来对公司定价。我们在二级市场不会买一直不赚钱的企业,买入盈利增长的企业,这才是最为稳妥的投资方式。
李一丁(新余查理投资董事长):能预测到3-5年后的盈利,是比较困难的,对功底的要求比较高。美国纳斯达克1000家企业里面可能最终只会出现寥寥几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企业是否盈利,对我来说没有太大关系。美国有家上市公司基因泰克,1980年研发新药,在纳斯达克上市,其时市值仅为3500万美元,随后公司不断推出重磅基因药物,2008年公司市值高达1000亿美元,28年市值增长2800余倍。但是,对这种企业要有很深入的研究,投资这些企业还是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性。
张可兴(北京格雷资产总经理):如果出资人可以接受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投资,如5年以上,我们对企业的盈利可能不会太在意。但是在中国目前来说是有困难的,毕竟能够接受5年以上投资期的出资人比较少,大部分出资人还是比较在意短期的收益,比如说一年两年产品净值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比较在意企业本身盈利的兑现时间。如果企业不盈利,股价就可能无法兑现内在价值。
而且对于亏损企业,我们要弄清楚它为什么会亏损。我们自己研究的行业里面,只有互联网可能会出现好企业亏损的情况。互联网行业,投资逻辑永远是用户第一,营业收入也比较重要,其次才是利润和现金流。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还是更愿意投资已经实现盈利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