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身患”大客户依赖症 博众精工持续竞争力存忧)
博众精工不仅在日常经营中存在着对大客户的严重依赖,且核心竞争力、独立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也显不足,为公司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埋下隐忧。
自3月22日首批科创板申报企业名单面世后,目前超过100家科创板企业获得受理,其中进入“已问询”状态的有79家,27家企业披露回复问询内容,在回复问询公司中就包括了主营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的博众精工。
4月1日,博众精工发布了长达500多页的招股说明书,5月1日,公司又回复了多至36个交易所的问询。梳理这两份资料,《红周刊》记者发现博众精工不仅在日常经营中存在着对大客户的严重依赖,且核心竞争力、独立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也显不足,为公司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埋下隐忧。
经营受制于苹果公司态度
招股说明书披露,博众精工的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化设备、治具类产品和核心零部件产品,其中自动化设备营收占比约75%,治具及零部件营收占比约25%。在报告期内(2016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分别实现15.5亿元、19.9亿元和25.2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28.45%、26.4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2.8亿元和3.1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8.25%和8.95%。
分析博众精工的经营情况,《红周刊》记者发现其存在严重的大客户依赖现象,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贡献的营收分别为12.62亿元、16.66亿元和18.6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的81.44%、83.72%、74.35%,其中,第一大客户苹果公司的销售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的59.09%、64.45%和47.21%。对于其存在的大客户依赖问题,交易所在问询函中也着重提出了问询。
从正常经营角度来看,一家公司若存在大客户依赖症,难免会让自己缠上诸多风险的,如大客户供应商计划的调整,则可能使企业陷入被替换的危机;又如大客户业绩下滑,则可能会减少订单金额,导致依赖其的公司营收也随之下降;再如大客户为谋求更大的盈利空间压缩成本,很可能会借此压低依赖其的供应商价格,导致供应商营收产生波动,甚至出现大幅下滑;此外,因所依赖的大客户在产业链中占有明显优势地位,这也可能导致账期延长,进而令供应商应收账款比重较高,影响资金链周转。
对于博众精工来说,上述的风险发生机会都很大,原因就在于其最重要的大客户苹果公司近一年来的业绩表现不甚理想。据苹果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2018年第四季度,其业绩开始下滑,营收和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4.51%和11.14%;2019年一季度,营收和营业利润进一步萎缩,降幅扩大到4.75%和12.82%。从IDC最新发布的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来看,在中国2018年智能手机市场,苹果公司市场占有份额已降低了11.7%,而华为、vivo市场份额同期却同比增长了15.5%和10.8%,如此鲜明对比情况充分说明苹果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有所减弱,这种变弱的趋势对于一半营收都要依靠苹果的博众精工来说,是明显不利的,直接导致经营压力大幅提升。
事实上,在问询函回复中,博众精工也明确表示自己受到了一些影响,对苹果公司的销售额由2017年的12.8亿元下降到2018年的11.8亿元,只有加上对苹果指定代工厂的收入,才勉强超过2017年。在问询函回复中,博众精工处处透露出自己对苹果公司的依赖。比如在分析为何2018年对苹果公司的收入规模放缓的内容中就提到:“按照苹果公司两年对产品进行一次大换代的销售策略,2018年其主力产品IPhone Xs/Xr/XsMax并非大换代产品,在硬件设计及功能创新上提升程度不大,因此对上游自动化设备提供商的设备需求不会大幅增长”,如此表述说明公司的营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苹果产品创新计划影响。
此外,博众精工还提到“2018年苹果公司产品销售定价策略有所调整,产品的定价较高,涨价幅度过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释放,从而使其产品销售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也令苹果公司供应链上的众多自动化设备提供商的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此表述,也说明苹果公司近年来产品定价问题严重影响着像博众精工这样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的营收和利润表现,因为终端产品如果定价高,则意味着盈利空间更大,对上游供应商给出的价格也会更好,利好于博众精工这类公司,但反过来定价过高又会影响最终销量,整体营收又有可能受到制约。若苹果公司为了提升销量开始压价并保证自己的盈利能力,则势必想方设法去压低成本,通过对像博众精工这样的上游供应商施加压力来转嫁成本。也正是苹果的转嫁成本行为,使得博众精工2016年至2018年的主营产品自动化设备的平均单价连续走低,分别为27.95万元/台、24.34万元/台和22.94万元/台,后两年价格同比下滑了12.93%和5.73%,毛利率也由2017年的47.27%降至2018年的41.77%。
供应链上的位置略显尴尬
此外,因存在大客户严重依赖现象,这使得大客户在账期上也会处于强势地位,这一点从博众精工连年较高的应收账款上也能体现出来。
2016年至2018年,博众精工应收账款分别为4.6亿元、9.2亿元和8.6亿元,占资产总额比例的29.52%、40.14%和30.34%。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不仅意味着公司业绩只是“纸面富贵”,且也因此占用了较多资金,一旦收款不及时则会对企业的资金链带来压力,如在2017年,博众精工应收账款就高达9.2亿元,占资产总额约4成,同比增长100%,这其中很大原因是因为“2017年苹果公司调整了设备验收和支付货款的流程,导致收款周期增长”,正是苹果这一举动,令博众精工当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变为-1.5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229.88%。与此同时,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公司也不得不举债前行。数据显示,博众精工在报告期内的负债率分别达到了47.76%、64.24%和60.76%。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对单一大客户的依赖是博众精工未来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很大的风险点,当然,对此局面,博众精工也在做一些努力和尝试。比如2018年新开拓了客户蔚来汽车,为其贡献了8.44%的营收。然而,开拓其他行业的新客户也给博众精工带来了新的问题,博众精工在招股书中就明确表示,消费电子行业因其技术门槛的重要性较高这一特殊性,一直以来相较于其他行业,更愿意给组装和测试阶段的自动化设备更好的利润空间和付款条件,这也是博众精工近9成的营收来自于消费电子行业的原因。而像蔚来汽车所属的汽车行业,给出的利润空间就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高了,如此变化,显然会拖累公司的毛利率表现。
研发投入占比下滑,新专利日渐减少
除了大客户依赖问题,博众精工的核心竞争力、独立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也是有待商榷的。对于博众精工来说,其产品所需的机加工件主要是自产和外协加工,但《红周刊》记者发现,其外协加工数量一直占比很大,近三年来占比均在80%以上,而自产数量则占比不大,近三年分别为19.76%、11.03%和15.85%。
交易所就该问题也提出了问询,对此,博众精工表示:“因很多机加工件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不涉及精密制造,在配备相关机床设备的情况下均能完成,无明显的技术壁垒,因此,公司在综合考虑设备成本投入、人员配置及管理成本等因素,仅保留了部分技术含量较高、工艺较复杂的关键部件进行自制,其余技术含量较低、工艺简单的部件通过外协加工模式采购。”然而,从博众精工披露的前五大外协采购商及所占外协采购总额比例推算,其近三年外协采购总额约为1.1亿元、2.67亿元、3.54亿元,占总采购额约15.09%、23.16%和25.58%,余下采购种类为机械类、电器类、辅助设备类、原材料类。于是这就产生一个新的疑问,为何在外协加工数量一直占所需机加工件总量的八成的情况下,其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额比例却没有超过四分之一?考虑到自产的机加工件只占总需求量的15%左右,这又是否意味着剩余的采购产品多是现成的零部件,靠公司组装起来变成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呢?
事实上,从公司披露的原材料采购详细构成来看,确实存在一些已加工好的成型的零部件,那些看似需要自己加工的如各类金属、非金属板材、棒材等原材料仅占采购总额的3%至6%左右。问题在于,若在生产加工方面,博众精工主要靠购买现成的零部件和外协加工,那意味着其核心实力并不来自于这方面。那么,博众精工的核心竞争力是否来自于设计和研发自动化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呢?
从博众精工研发投入情况看,其2016年至2018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98亿元、2.53亿元和2.88亿元,虽然金额在不断增长,但占营收比例在2018年比例却是是有所下滑的,这三年的研发占比分别为12.72%、12.72%和11.43%。
此外,对于博众精工来说,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点在于其服务行业多为消费电子领域,而电子产品因更新换代比较频繁对自动化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更新也较为频繁。据博众精工招股书数据,使用周期约为1.5年。如此情况意味着为跟上技术更新速度,博众精工需要频繁研发新设备、新生产线才能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从其2018年研发投入比例的下降来看则是与上述逻辑相反的。
《红周刊》记者查看博众精工专利情况,发现其多次提及、引以为傲的1131项专利里面,仅有23项于2017年之后申请,2018年以来申请的专利数量很少,只有约14个,而且还多是外观设计专利。那么,如此情况又是否意味着博众精工在研发设计方面已越来越“不走心”了?如果仅靠吃老本的话,是否又有跟不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风险?与此同时,一旦下游客户需要更新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若公司研发能力跟不上,则必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届时若再有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则难免又会面临订单减少的危机,这些风险点的存在其实都是需要警惕的。
除了核心竞争力及研发能力所存在的问题之外,博众精工在2017年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57亿元、应收账款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仍坚持分红了3亿元,其中实控人夫妇获得约2.4亿元分红。然而,就在其分红之后,博众精工又以需补充流动资金的理由短期借款了5.1亿元,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上升了近17个百分点,至64.24%。如此操作实在引人遐想,其在大笔分红后又突然大额借债,其行为是否真正为经营所需?如果是为了经营,那为何其不用分红的资金投入扩大生产呢?
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2017年博众精工各项财务指标还有异于其他两年,在资产减值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1001.57万元、4016.34万元和59.81万元,2017年的数值明显增加。据公司称,这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增多和存货增多提高坏账计提金额。对此情况,又不禁令人产生联想,其是否有通过会计手段对2017年的净利润进行调节的可能,因为只有对2017年净利润进行压缩,2018年才会有更大的增长幅度,这对其能否上市起到很好的粉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