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会计制度的规范可以借助区块链)
会计制度一再被规范,却总是无法达到预期,反而不断地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况。这并非会计制度的规范不可行,而是存在太多人为因素的结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不如拜托区块链。
两大因素造成会计造假屡禁不止
随着证监会《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资本市场执业基本信息》的发布,严厉打击会计造假,重塑会计生态的趋势鲜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相关部门如此重视会计制度规范,无疑是会计履职和审计执行的情况目前已经到了不能不严加规范的地步了。从康美药业的现金蒸发,到康得新财务造假,会计舞弊案接连爆雷。一向高大上的会计领域一时间风声鹤唳,辞职、换所如潮水一般涌现。与此同时,因会计业务人员或审计机构变动而导致的定期信息披露延期的现象不断发生,上市公司中报、年报也多次出现了无法保证所披露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的不正常声音,这其实就是在明确地告诉市场,这样的会计信息不值得取信。
会计信息造假现象发展到如此混乱的情形,一方面固然与法不到位、罚不到位分不开,另一方面,则是会计业务中引入了过多依赖于相关执业人员主观判断能力的公允价值和商誉等外来规则的结果。就前者而言,违法失信人员在一个单位出了事,换个单位依然可以继续披着会计人员的马甲做违法的事,即使会计事务所被暂停了证券业务职业资格,走一走相关程序,也很快就可以像没事发生一样再次我行我素。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制,加大对违法失信会计人员的惩罚力度,显然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当前会计造假屡禁不止,与会计制度给违法失信行为留下了很多可操作空间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目的而采用虚增、隐瞒、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等方式实施会计舞弊,其中因资产重组而埋下的祸患便不在少数。
会计制度规范也应顺应潮流
在《中注协》最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解答》中,职业怀疑被列入首位职业素质要求。可职业怀疑其实是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单凭职业怀疑能否在审计工作和客观公正之间找到平衡,就跟会计人员在遇到风险极大的收入确认难题时能不能在所谓企业需要、工作需要、领导需要和职业良知之间找到平衡一样,很难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虽然不造假是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但会计准则自引入公允价值和商誉以来,便一直身不由己地给业绩操纵和利润调节提供了很大空间。公允价值和商誉的失范对后期会计处理所造成的难以控制的失衡,充分说明会计行为如果过多地受到主观意志的影响,无异于对会计数据真实性的严重挑战。而当前,很多会计审计人员往往不得不声明“无法表示意见”,甚至为之而辞职、换所,但一味对不得已而为之的相关业务人员过于苛责,也未必有助于问题的更好解决。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目前,企业信息系统多样化、碎片化十分严重,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仅仅依赖严刑峻法去对会计审计人员严加监管,是不是能因此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显然是存在疑问的。正确的取向,莫如顺应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所代表的会计信息数字化潮流,以不变应万变,以“数出一门,信息共享”去取代和消除目前会计软件应用上给随心所欲的会计造假所创造的越来越大的不适当调节空间。区块链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笔业务数据在形成的时候就可以准确而不可篡改地被记录下来,即使当它仅仅被用于为财务记账提供底层支持,也足以在技术上满足财务会计对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更何况,分布式记账技术也可以为审计追踪提供完美的可验证路径。尽管区块链也是一把双刃剑,但无论对于防范造假还是欺诈都是非常有用的。区块链技术引入会计领域,不仅是对会计人员就业岗位的挑战,更是对目前这种易受主观性操纵的财务运营模式的颠覆和重塑。只要我们的政策和监管跟得上技术发展进步的步伐,会计审计人员也能够及时适应业务转型的要求,那区块链给规范会计信息和重塑会计生态所带来的变革性促进作用,不仅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一切不愿意昧着良心造假的会计审计人员更好的爱护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