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再上3000整数关 这次可能不一样!)
不经意间,上证指数本周再度收复3000点整数关,自从2007年2月16日盘中首次冲上3000点整数关之后,围绕这一点位的拉锯战已经超过了12年。期间,有超过40次冲击3000点,每一次都是站而不稳、得而复失。第一次站上之后两天,沪指便出现单日8.84%的惨烈跌幅;此后,有两波牛市的高点6124和5178大幅超越3000点,也有两轮熊市的低点1664和1849深度“潜水”。多空双方在3000点缠斗多年,正是A股“千点情结”的反映,每一个千点台阶从首次上摸到反复整固,再到最后“磨成地平线”喷薄而出,都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用时间换空间,将高估值的顶部逐步“磨”成低估值的底部。而这个“多年媳妇熬成婆”的过程,大约需要13年的时间。
一、1000点拉锯战:1992年5月到2005年6月,持续13年零1个月(见图1)。1992年5月21日上证指数有史以来首次突破1000点整数关,并在2天后见高1429点,但很快见顶回落,并在此后的两年里两度下破400点;虽然2001年6月一度上攻到2245点,但此后连续下跌4年又回到千点附近,直到2005年6月才正式告别1000点整数关,展开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此后的回调再也没有跌破1000点。
二、2000点拉锯战:2000年7月到2013年6月,持续13年(见图2)。2000年7月26日沪指实现“2000年见2000点”,但此后围绕2000点的拉锯战也耗费大量时间,期间有5年多的时间和1000点拉锯战重叠。经过几轮牛熊的轮替,2013年6月最低下探1849点刺破2000点之后,出现了在2000点上方横盘一年的“地平线”走势,直到2014年7月向上突破启动牛市,此后再也没有跌破2000点整数关。
相比前面两次千点拉锯战,2007年至今的3000点反复争夺更加曲折,超过40次的站上和失守,也远比前两次频繁。但和前两次拉锯战相比,不难发现有以下类似点:拉锯战的时间极长,都接近甚至超过13年,期间经历至少两轮牛熊循环;每一次拉锯战都和前一次有长达数年的重叠期,且都有跌破前一次千点整数关的记录;拉锯战从开始到结束,偏离千点中轴线的幅度逐渐缩小,直到后面完全收敛;同样的指数代表不同的估值,都经历了从高估值到低估值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每一次长达13年的拉锯战,都是市场不断转换内在结构的历程,也反映了股市“螺旋式上升”的历程。虽然都会经历所谓“十年不涨”的困局,但只要经济体在不断成长、股市能够不断吸纳反映实体经济的龙头企业加盟,那么最终实现向上突破也是必然的结局(见图3)。
目前,沪指围绕3000点的争夺战,时间已经逐渐逼近前两次的“13年”周期,从2007年2月首次站上开始计算,到2020年2月前后,沪指3000点这一整数关将有望成为新一轮牛市的“地平线”。目前距离这一时间点仅有2个月的时间,留给空头肆虐的时间已经不多,甚至不排除本周站上3000点之后就很难再度跌破的可能性。
事实上,沪指受到中石油等周期行业大盘股的影响较大,围绕3000点的波动节奏也有所失真,A股其他主要指数都已经领先上证指数超越今年7月初的反弹高点,正在向4月份的年内高点逼近,而创业板指数更率先突破、创出年内新高。因此,如果此时还是空仓等待回调,恐怕会有踏空牛市、不得不在未来以更高价追回买入,甚至重仓买在波段高点的可能。
“有底仓、不心慌”,在A股调整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充分的情况下,逢低逐步加大布局力度是较好的选择。此前困扰A股的境内外利空因素已经逐渐散去,即将进入每年资金面最宽松的一季度,多头在“13年”关键节点一举发力、瓦解空头最后残余力量已经接近最佳时机。笔者建议,如果感觉对上市公司研究不够深入,投资者可选择ETF作为底仓买入持有,至少不低于50%的仓位,以免踏空;即使后市有小幅跌破3000点的走势,也可继续加码买入,长线持有。比较稳健的选择有跨市场的宽基指数ETF,如基本面50、300ETF、500ETF等;外资系列指数基金,如MSCI易基、景顺MSCI等;低估值的行业ETF,如银行ETF;长线超跌、基本面良好或有望出现拐点的行业,如基建工程、传媒ETF等;在牛市中具备较强上升确定的行业,如证券ETF等。在握紧底仓的基础上,再根据技术面、基本面等因素逢低布局优质股,是避免错过指数大概率牛市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