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华东科技:“狠心”减值过于突兀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周月明 2020-01-17 19:50:1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华东科技:“狠心”减值过于突兀)

2019年前三季度也并未体现出要大幅减值的迹象,而到了年底,却突然披露减值56亿元,如此巨大变化实在有些突兀。

2019年12月30日,A股上有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资产减值的计划,其中,数额最大的是生产液晶屏的华东科技。

据公司公告称,其“拟对子公司南京中电熊猫平板显示科技公司计提资产减值56.56亿元(下称‘中电熊猫’),预计减少公司2019年利润总额56.56亿元,归母净利润32.6亿元”。要知道的是,截至2020年1月9日,华东科技的总市值才约为95亿元左右,光是此次减值,就减掉了其市值的一半多。

减值公告一出,就引起市场和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子公司中电熊猫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此时突然大幅减值?华东科技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借此业绩“大洗澡”之嫌?

关于计提资产减值的原因,华东科技解释称,“2019年度液晶面板行业出现产需不平衡,部分产品售价最大跌幅达30%;此外,由于面板市场供给过剩等原因,预计液晶面板价格短期内难以大幅回升”。不过,《红周刊》记者翻阅华东科技及此次减值对象中电熊猫近几年的业绩,发现其经营早在2019年之前就出现问题,并不是突发迹象。

财报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华东科技扣非归母净利润已开始亏损。或为挽救自己长期经营不善的局面,华东科技于2015年开始投身面板行业,而此次的业务转型与本次资产减值的主角中电熊猫有很大关系。

中电熊猫作为华东科技的子公司(华东科技占股57%),经过3年的建设,2015年开始投产,总投资额高达289亿元。随着其投产,中电熊猫很快就变成了华东科技营收增长的主力,在2016年中,华东科技总营收为15.76亿元,而中电熊猫则占了7.4亿元。截至2018年,中电熊猫的贡献已占到78.9%。

然而,即使如此,中电熊猫并没有成功挽救华东科技的业绩,反而逐渐变成了华东科技新的拖累。在其投产后没几年,受全球面板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开始出现亏损。财报显示,投产后第二年(2016年)是中电熊猫净利润最高的一年,达2.61亿元,而此后便一路下滑,至2018年时,已出现巨额亏损。据当年年报,中电熊猫营收近50亿元,净利润亏损高达约15亿元。进入2019年,这一亏损局面并没有改变,面板价格进一步下跌,这让中电熊猫亏损金额越来越多,上半年净利润亏损高达15.6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中电熊猫最初亏损时,华东科技也曾收到较多的政府补贴,累计金额高达11.08亿元。不过到了2019年,政府补贴金额突然大幅削减,全年仅在2月底获得一笔303万元进口贴息补助。

从以上业绩可看出,自2018年起,中电熊猫已经出现大幅亏损,但当年华东科技的资产减值金额才仅为3.24亿元,且大部分为存货跌价损失。即使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也并未体现出要大幅减值的迹象,然而到了2019年底,突然披露减值56亿元,如此巨大变化实在有些突兀,如果要减值更应该从业绩大幅亏损的2018年就应开始,而不是2019年突然发生。

细看华东科技2019年12月30日发布的减值公告,其所披露的减值具体构成也有多处令人费解。据减值公告,本次资产减值的范围为平板显示8.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所对应的资产,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固定资产中的设备,金额达到48.8亿元,此外,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标注为其他,具体项目未知)分别减值都超过3亿元。

要知道,中电熊猫项目自2012年启动,2015年才开始投产,至2016年11月总体设计才完成。据其2019年半年报披露,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为8~17年,但目前据2016年11月仅过去3年,按理来说,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房屋建筑物等都应比较新。此外,《红周刊》记者翻阅2019年半年报固定资产项目,查看到机器设备上半年并没增加减值金额,且期初金额也仅1205万元,然而到年底,设备减值金额就增至48.8亿元,很显然是让人很难理解的。

除此之外,华东科技在减值公告中还提到,此次减值的是8.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但《红周刊》记者通过百度查看到,在2019年8月,中国第一条8.5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才刚刚点火建成,而此时华东科技却将其8.5代TFT-LCD生产线大量减值了,那么,如此情况就需要公司披露更多信息解释减值的这条生产线具体产品是什么,为何玻璃基板的生产必要性这么强,而华东科技的产品就不再需要了呢?

整个中电熊猫投资高达289亿元,自2015年投产开始至2019年上半年,中电熊猫给华东科技带来的营收总共为131亿元,净利润亏损约26亿元,也就是说,投入了这么多钱并没有给其自身带来什么好处。

问题在于,没生产几年就减值5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20%左右,如此情况是否为一个巨大的浪费呢?这又是否意味着在当初建设中电熊猫时,生产设备等项目并不值这么多钱,投资金额虚高,名不副实,正好借此机会一番“大洗澡”而消除隐患呢?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