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三大板块性价比凸显 ——专访聚鸣基金董事长刘晓龙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曹井雪 2020-04-28 20:44: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三大板块性价比凸显 ——专访聚鸣基金董事长刘晓龙)

摘要:战“疫”时代,部分机构凭借成功参与医药股收获颇丰,例如聚鸣基金的刘晓龙,但随着疫情逐渐平稳,医药股的投资逻辑也从事件性的投资机会逐渐回归到基本面来。后战“疫”时代,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三大子板块的中长线配置价值逐渐清晰。

截至4月23日收盘,今年以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已经上涨18.98%,是开年迄今涨幅最高的行业板块。身处特殊历史阶段,诸多内地机构也阶段性参与了口罩、消毒液、呼吸机等概念股的短期投资。但当潮水退去、疫情渐渐平息后,医药股的中长线投资逻辑也向价值回归。

针对医药板块,本周《红周刊》记者专访了聚鸣基金董事长刘晓龙。他对记者表示:“今年初因看好英科医疗的基本面选择买入,但目前超过30倍的估值可能已经透支了未来两年的空间,于是及时获利了结。”他进一步表示,“从中长期看,医疗器械、疫苗和一些港股创新药等细分领域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这部分上市公司兼具了成长性和低估值的特点。”

口罩、消毒液、呼吸机等标的股即将“退场”

《红周刊》:作为红周刊的老朋友,感谢您再次接受我们的专访。在今年特殊的大背景下,您管理的聚鸣多策略年内的净值增长率已超过了25%,能分享一下战“疫”时代您的投资思路吗?

刘晓龙:好的,疫情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医学多个层面,作为投资者,我并没有能力准确分析、推演疫情。面对不确定的突发事件,首先我在股票仓位上做了一定的控制。其次,对于长时间受损于疫情的品种选择了适度回避,比如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彼时,市场给了足够的时间把一些相对受损和明确受损的标的去处理掉,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持仓组合,配置主要集中在医药和建材等相对安全的品种上。

《红周刊》:在您今年的投资组合中,肯定也参与了一些抗疫概念的标的投资吧,能否具体分享一个您成功的投资案例呢?

刘晓龙:好的,今年我买到了英科医疗,在这只股票上赚了超过150%,当然其中也有幸运的成分。记得年初我们买入英科医疗时,市场对这家公司并不看好。从主营业务上看,该公司是生产一次性塑胶手套的,很多人认为公司的科技含量低,更像一家制造业公司,不具备太大的投资价值,但是我们对此并不认同。

从原因上说,首先,这家公司年初时只有30亿左右的市值,实际并不算高。其次,从财务报表来看,从2014年到2019年,该公司收入连续增长,利润也从6年前的3000万元增长到最新的1.7亿元,属于一只标准的成长股。再次,虽然它所处的子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但是龙头企业明显有成本端和销售端的竞争优势,而这也就是英科医疗所属行业增速不快,但是业绩却一直在增长的原因所在。

此外,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从90年代初开始,公司董事长就从事一次性手套的国际贸易业务,许多大客户常年追随,导致公司在销售端的优势十分明显。

《红周刊》:既然如此看好该股,但是您为何又匆匆将其卖掉呢?

刘晓龙:本来我们想要持有该股两到三年的时间,因为我们预期它的利润今年是2.5亿,明年是3.5亿。结果由于疫情的影响导致需求量大增,我们也不断上调对它的业绩预期,认为今年的利润就有可能达到3.5亿元。

从二级市场来看,当前该股的估值已经超过了30倍。我认为如果市场给到的估值更高,则2020年就透支了未来两年的涨幅,明年它的股价高增长大概率难以为继。当前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国内对一次性手套的需求大概率会下降,即便是疫情继续发酵,该股票的性价比也并不划算了,所以我就选择卖掉该股。

《红周刊》:时下,有观点认为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正从事件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战“疫”概念股热潮即将过去,对此您如何看?

刘晓龙:实际上我们最近已经开始减持一些医药的股票了。目前医药是今年涨幅排名第一的行业,而且在过去两三周时间超额收益非常明显,估值也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因此投资的性价比在降低。

现在国外疫情仍然不容乐观,我们也注意到生产口罩的很多医药类公司与国外签订了出口协议,某种程度会利好公司下一季度的业绩。但是当前这类公司的PE已经很高了,选择入场接盘会冒很大的风险。

医药股投资逻辑回归价值本源

《红周刊》:与疫情相关的医药股行情或许要暂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在医药健康大行业中,是否还有您比较看好的子板块呢?

刘晓龙:医疗器械、疫苗以及部分创新药是我比较看好的。以医疗器械为例,通过这次疫情可以发现,我们医疗器械基础设施的人均覆盖率确实较低,例如呼吸机、ICU病房等,德国的人均数量比我们高出了1到2个量级。

这一领域国产化的比例还不高。高端医疗器械都是国外在做,这两年迈瑞医疗和开立医疗开始发展起来,在某些领域逐渐具备与国外竞争的能力。在国家自主可控的政策环境下,医疗器械的长期成长性没有问题,目估值还处于比较合理的位置。国产化加速和行业需求增长的双重利好叠加,应该是会有阿尔法增量的。

《红周刊》:另外两个子板块中还有没有您看好的个股标的?

刘晓龙:我看好的创新药公司主要集中在港股。从估值和成长性来看,中国生物制药这类公司有长期机会。如果是因疫情导致短期受益明显的公司,它们脉冲式的盈利增长带来的高估值不可持续,未来空间会大打折扣。

就拿中国生物制药来说,公司未来两到三年的成长性非常明确,中国生物制药是有很多新药储备的,这些药在不断获批和导入市场的过程中,业绩会不断释放。虽然今年它的部分产品受到了集采降价的影响,但是从明年开始,它的业绩增速应该是有一个上行的周期。

从管线、销售能力、规模等综合实力来看,中国生物医药肯定是非常头部的创新药公司,也同样生产PD-1,不过利润相当于恒瑞的一半,但是市值不到30%,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生物制药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现在它的市盈率三十几倍,对标恒瑞医药的市盈率已经达到了80倍。虽然港股和A股的估值体系有一定的不同,但是两家好的创新药公司的估值不至于差距悬殊。所以我认为,未来两家公司的估值差会慢慢收敛。

《红周刊》:在公募一季报中,恒瑞医药、迈瑞医疗、长春高新携手进入十大重仓之列,对此您如何看呢?

刘晓龙:其实受疫情影响,很多制造业在接下来的时间销量还是会下滑的,到三季度才有可能会恢复。疫情导致了避险需求,而必选消费和部分医药公司可能是二季度少数几个盈利正增长的行业,它们也因此成为公募等追求相对收益机构的抱团对象。

(注:文章提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或卖出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