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警惕!豪掷4000亿“投资”,科创“新贵”“囊中羞涩”公司全参与,个股曝光(附股)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齐永超 2020-05-11 13:10:4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警惕!豪掷4000亿“投资”,科创“新贵”“囊中羞涩”公司全参与,个股曝光(附股))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被上市公司当作了至理名言。近年来,上市公司“理财风”日益高涨,市场“新贵”科创板公司也一并加入,引发市场强烈关注。今年以来,两市上市公司已有多达800家,豪掷近4000亿投入理财,整体处于历史高位水平。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公司本身已囊中羞涩、主业不济,但仍旧盲目理财,值得投资者给予警惕。

“全市场”理财热潮难退

Wind数据显示,自2011年南山铝业与洋河股份在当年购买了累计25亿元理财以来,上市公司理财金额呈现裂变式增长,并在2018年达到1.7万亿的历史高位水平。2019年,两市购买理财的上市公司家数为1172家,占总上市公司家数接近三成,总规模维持在1.4万亿元的高位水平。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热度仍旧不减,购买理财“绝对值”仍处同期历史高位水平。截至5月7日,两市年内已有约800家公司参与到理财大军,参与家数占到去年全年近7成,累计购买银行理财5435只,总额合计3820.89亿元。(见附图)

附图,近十年(2011~2020年)两市购买理财的公司家数及累计购买金额

数据来源:Wind 红周刊(注:2020年为截至5月7日数据)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除了从其整体购买金额、家数上来看,还表现在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部分公司理财风格保持积极。今年以来,一部分公司在维持大额买入,结合具体公司来看,买入金额累计过百亿的有2家,分别为隆基股份和江苏国泰;买入金额在10~100亿元的有79家;买入过亿的达625家,占比近8成。其中,81家理财金额超10亿的公司累计买入理财金额达到了1781.27亿元。占购买理财产品公司总数约一成的公司“贡献”了近五成的理财规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公司不断“加仓”、并连年购买理财,如自2016年上市以来不间断连续五年(2016~2020年)买理财“买到”两市第一的欧普照明,此外,还有如畜牧养殖大户温氏股份,同样连续5年不间断地买理财,两者都是大手笔,期间购买金额雄踞两市第一、第三,分别达870亿与730亿。

科创板“新贵”“随大流”

全市场参与,市场“新贵”科创板公司“随大流”买理财。从市场角度来看,除了中小创、主板,还有科创板公司。实际上,自去年科创板开市以来,已有近20家科创板公司“随大流”买理财。今年来看,一家科创板公司瀚川智能曾在1月公告,以4亿元购买了一只期限为6个月的结构性存款。2019年则有包括嘉元科技、铂力特、微芯生物、柏楚电子、西部超导等在内的18家科创板公司购买累计约200 亿元理财。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公司一般盈利能力相对较差,交易所对科创板公司上市“开绿灯”,更多是为了让其融资做强主业,部分科创板公司跨步理财投资,这个现象值得引起关注。

大市值个股是“理财中坚”

大中小市值“通买”理财,大市值公司更“耀眼”。另从市值角度来看,除了中小市值个股,也不乏超千亿大市值股,加入理财大军。如购买理财的公司中市值最高为2700亿元的牧原股份,公司今年购买理财金额达16.2亿元。另外,还有上文提及的、市值1600亿元的温氏股份,公司今年购买了30亿理财。此外,还包括市值超千亿的万华化学、双汇发展、长春高新、隆基股份、汇顶科技、兆易创新等,其今年以来累计购买了10~145亿不等的理财。此外,市值超3400亿的格力电器也于近日公告将使用不超过290亿元人民币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中低风险投资理财。

综合分析来看,上市公司热衷理财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随“闲置资金”增多,投入相对收益稳健的理财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产增值。其次,在资产荒背景下,缩减盲目投资以“寻求保本”。此外,如近期在宽松流动性下,市场出现资金套利“机会”。如亿联网络曾“透露”,用理财利率和贷款利差套利。 作为一种越发被上市公司重视的“谋取利润最大化”手段,上市公司理财规模或仍保持长期增长趋势。

警惕“囊中羞涩”公司“理财依赖症”

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场”理财热的背后,有的公司本身已囊中羞涩、主业不济,但仍旧盲目理财。

不同于往年,受突发的疫情影响,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普遍承压,有的公司颗粒无收,有的公司亏掉过去几年的盈利。观察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公司“业绩不佳,理财来凑”。通过一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以来800家购买理财的公司中,有522家一季度业绩呈现下滑,另外,累计理财金额超过10亿的81家公司中,54家公司一季度业绩下滑,占比均接近7成,另从购买金额前十大个股来看,除隆基股份、南山铝业,其余8家均呈现为业绩下滑,占比高达8成。多数公司在主业盈利萎缩的情况下依旧“执着”理财。(见附表1)

附表1,今年以来累计认购理财金额居前的公司及一季度业绩

数据来源:Wind 红周刊

如江苏国泰,其主营业务为纺织服装、玩具等出口贸易,可谓疫情下“首当其冲”,据业绩披露数据显示,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1.63亿元,同比下滑了25.16%。在业绩下滑下,公司今年以来共购买了90只、累计达117亿元的理财,其中,绝大多数均为期限为30~90天的结构性存款,位居当前购买理财金额第二名。结合公司最新公告来看,公司到期并赎回的理财产品供给实现投资收益约为6500万。(注:此以到期赎回日为口径统计,包括去年买入、今年到期理财)

除业绩下滑,另有多家公司业绩“大亏”。如主营为客滚运输的渤海轮渡,公司今年一季度亏损5278.81万元,同比下滑128.93%。通过观察,与其他公司主买结构性存款不同,渤海轮渡今年以来“大手笔”买入87只,主要以1天国债逆回购为主的91亿理财。一季度末数据显示,公司货币资金为5亿元,以“小资金”撬动“大理财”,实现了“1的N次方”裂变效应,可谓“理财高手”。

除了业绩不佳,有相当一部分购入理财的公司现金流状况同样表现堪忧。以大额(特指累计超10亿元)买理财的81家公司为例,一季度末数据显示,其中有48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均较上年同期呈现减少,占比约为6成,其中不乏“由正转负”的案例。(见附表2)

附表2,今年以来买理财超10亿且经营现金流一季度同比下滑的公司(部分)

数据来源:Wind 红周刊

以隆基股份为例,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光伏,属于新基建概念,今年一季度公司交出了一份业绩增长超2倍的“成绩单”,或因搭乘热门概念、业绩提振,公司二级市场迎来了领先于大市的反弹,但公司现金流却表现欠佳,公司去年一季度同期经营现金流净额为9.38亿元,今年则下滑至-5.36亿元。查阅来看,公司今年以来购买了累计达145亿元的结构性存款,购买金额目前为两市最高。此外,包括上文提及的买入理财金额同样居前的渤海轮渡,公司今年一季度现金流由去年同期1.74亿下滑至-0.15亿,也同样出现了“由正转负”。

另以货币资金来看,今年以来大额购入理财的公司中,有超过4成今年一季度货币资金较上年同期出现减少,此外,有近4成公司货币资金低于其累计买入的理财金额,查阅其历年财报来看,甚至部分公司的货币资金仅为数千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用于理财的资金在现金资产中占比已处较高水平,甚至部分货币资金用于理财的周转率已多达数倍的公司,已对其正常生产经营或有不利。此外,还有公司在增加理财的同时,也同样在增加举债,造成负债、财务费用大增。这些盲目理财有“理财依赖症”的公司,值得投资者给予警惕。■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