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鼓边谭 | 科创板需要什么样的“压舱石”?)
文 | 周俊生
编辑 | 谢长艳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缺乏大块头、标杆性的“压舱石”企业。她认为,龙头标杆企业是证券市场的压舱石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助推器,是行稳致远的关键,对市场起到平稳和调节的作用。她进而认为,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像华为、商飞等重量级、标杆性企业,剥离其中一块主营业务在科创板上市。
科创板自一年前开设后,发展稳健,到目前已有105家上市公司。科创板承担了两大功能,一个是IPO注册制试点,一个是培育科技创新公司。IPO注册制既然是试点,就说明它是要在取得成功后在整个A股市场推广的。目前,深圳的创业板市场马上也要实行IPO注册制了,这至少说明科创板的这项试点是成功的,不然创业板也就不会急着学了。可以相信,这项试点的成功,为包括主板在内的A股市场实现全面的IPO注册制提供了可以复制的经验。
但是培育科技创新公司就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了。一方面,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就目前只短短一年来说,要求马上出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科创公司,这是完全不现实的。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科创板的机制是培育科技创新,就像提供了一块可以耕作的田园,在这块土地上撒下种子,让这些种子能够成熟结果。如果是一个已经果实累累的公司,它就没有必要到科创板来上市了。把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栽种在科创板这块土地中,这个市场的意义反而失去了。
这位人大代表希望科创板能够引进实力强大的科技创新企业,让它成为科创板的“压舱石”,这就像是要求在科创板这块土地上栽种参天大树,看着自然是好看的,但反而使这个市场应该具有的科创精神被遮蔽了,使播下的种子长不大了。这位代表认为,小规模市场难以吸引大量国际优秀企业和资金的入市,且市场波动大,换手率低,流动性匮乏,交易量少,投资者获得感不强。但是,假如有了这个“压舱石”,市场的资金都集中在这块石头上,投资者的获得感是不是会增加还很难说,但其他的股票倍受冷落,让投资者倍受煎熬,倒基本是可以肯定的。这与开设科创板的初衷恐怕只会越来越远。
由此来看,对于科创板来说,最要紧的并不是要有“压舱石”,而是要让已经撒在科创板这块田园里的种子能够成长起来。但是这要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由权力来指定。因此,对于科创板来说,真正的“压舱石”就是要真正实行注册制,加之以严格的退市机制。这是科创板的希望所在,但也是它的风险所在。有材料说纳斯达克建立以来上市13372家,退市达到10431家,退市公司占到了大头,留下来的公司虽然在比例上不高,却大多经历了市场的摔打,真正的优秀企业一定就在其中。但是,如果说科创板也像纳斯达克一样“大开杀戒”,投资者有多少承受力,还是充满疑问的。这也是管理层在开设科创板时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抬高投资者入市门槛的苦心所在。
中国经济发展要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需要开创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路子,科创板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要让真正的科技创新“种子公司”在这个市场里“破土而出”,就需要加大上市力度,打开大门引入更多的上市公司,让它们经受市场的检验,有潜力的被市场留下来,在市场机制下发育壮大,不合格的就毫不留情地被市场淘汰出去。从这一点说,科创板并不需要用几个标杆公司来塑造形象。如果说科创板需要“压舱石”的话,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才是真正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