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投机资金搏傻,“摘星摘帽”行情只是一个美丽误会!标的公司基本面多数不乐观)
近日,多家预期“摘星”股获得市场资金关注,然而在申请“摘星摘帽”行情暗流涌动的背后,从相关公司年报财务数据分析,其2019年能够实现盈利,全靠变卖股权、资产或获得得政府补助所得,若剔除非经常性收益影响,则扣非后归母股东净利润仍全线亏损。
“摘星摘帽”预期股异动 6月11日,*ST安凯发布公告,公司于6月10日向深交所提交了撤销公司股票退市风险警示申请,在公告当日股价以4.44元涨停开盘并直至收盘,次日股价再次站上涨停;6月10日,*ST海马也发布了申请撤销退市风险的公告,股价当日同样涨停收盘,6月11日、12日,股价进一步上行,分别上涨了2.05%和4.52%。相较这两家公司,提交“摘星摘帽”申请相对更早的*ST德豪,二级市场表现更为“彪悍”,在5月25日公告一经发布后,截至6月8日短短11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32.84%。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年报披露以来,市场中共有35家公司提出“摘星”或是“摘帽”申请,从完成进度看,荣之联、莲花健康、津滨发展等8家公司成功“摘帽”,ST中葡、ST中捷、ST云网等22家公司成功“摘星”,*ST人乐则是获批将于18日“摘星”,目前只剩下*ST美丽、*ST海马、*ST德豪、*ST安凯还在等待获准状态。 盈利全靠出售公司股权、资产和获得政府补助 就即将于18日“摘星”的*ST人乐来看,分析该公司2019年实现3804.48万元的净利润的原因,可发现其全靠处置资产而实现。报告期内,*ST人乐全资子公司深圳市人人乐商业有限公司转让了其持有的广州人人乐商品配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收益1.92亿元,如果剔除这笔非常性收益,则公司2019年的扣非净利润实际亏损了2亿元。历史数据显示,*ST人乐自2014年开始,已连续6年年度扣非净利润以亏损收官。 通过资产处置“保壳”成功已成为*ST人乐惯用的伎俩。2014年、2015年,*ST人乐连续两年亏损,2016年被“披星戴帽”,而就在2016年,公司却奇迹般地实现了6048万元的净利润,究其扭亏原因,公司在当年9月以4.36亿元出售了长沙天骄福邸物业资产。此次“摘星”虽然成功,但未来如何扭转主业低迷的颓势依然是公司需要面对的难题。在2019年年报中,公司预计2020年将实现80亿元的营业收入和2800万元的净利润,对于深交所提出的净利润合理性问询,公司虽然给出回复称,将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布局线上渠道销售等多项具体措施改善经营业绩,然而从该公司以往的表现看,如此回复,其说服力仍是存疑的。 除了*ST人乐之外,正在等待审批“摘星”的*ST美丽、*ST海马、*ST德豪、*ST安凯四家公司中,除了*ST美丽在剔除非经常性收益影响后能够盈利1034.52万元外,余下3家公司净利润实现盈利仍靠出售公司股权、资产和获得政府补助实现。 35家“摘帽摘星”公司首季只有11家实现盈利 虽然凭借着外延式收益使得2019年实现扭亏,但观察5家“摘星”预期公司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表现,虽然*ST人乐2248.39万元的归母股东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滑32.18%,但还算实现了盈利,而其余4家公司一季度业绩则再度陷入亏损漩涡。以亏损金额最高的*ST海马为例,其因疫情影响,汽车产销量同比下滑,一季度归母股东净利润亏损高达9918.64万元。 我们将统计范围扩大,揽括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摘帽”或“摘星”的公司,可以看到,35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只有15家实现盈利,其中还包含了4家依赖非经营性收益的公司,若剔除非经营性收益影响,则只有11家实现盈利。亏损公司中,ST庞大、ST中安今年首季的亏损额均超过亿元。 今年1月7日,经过重整的庞大集团向上交所提交了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1月15日成功“摘星”,股票简称变更为ST庞大,曾经的中国汽车4S店之王终于在风雨飘摇后迎来一线生机。2019年6月20日,庞大集团发布公告庞庆华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总经理职务,深商控股、元维资管及国民运力组成的联合体正式进入庞大集团成为控股股东。据投资人承诺,庞大集团2020年、2021年、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7亿元、11亿元、17亿元。但预期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47.4万辆和367.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5.2%和42.4%。中汽协预计,二季度中国汽车市场会有较大的复苏,但难以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下滑趋势和新冠疫情仍有反复的影响,ST庞大想要完成高达7亿元的盈利目标无疑压力巨大,而从今年一季报来看,净利润已经出现1.56亿元的亏损漏洞。 在二级市场中,虽然“摘帽摘星”属于利好消息,但通过分析今年以来完成“摘帽摘星”或正在等待审批的公司基本面看,业绩扭亏含金量有限,基本依靠出售股权、变卖资产实现盈利,且还有不少公司多次游移在“保壳”边缘。对于投资者来说,“摘帽摘星”股虽然短期在投机资金关注下股价得以拉升,但若从投资安全性角度看,在基本面没有真正好转前,介入的风险依然很大。 附表 今年以来完成“摘帽摘星”或等待审批公司的业绩表现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