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商业银行试点设立券商,“狼来了”OR “钱来了”?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张俊鸣 2020-06-29 18:21: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商业银行试点设立券商,“狼来了”OR “钱来了”?)

记者 | 张俊鸣

在端午小长假,一则有关“商业银行试点设立券商”的消息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尽管最终政策尚未落地,但在金融业加速开放和改革、增加直接融资比例的大背景下,这项五年前就被提出的政策研究方向,如果在近期出现实质性的进展,也不会让市场感觉太意外。

相对银行的庞大体量,券商在资产规模、净利润等多项指标上都矮了一大截,未来一旦大型银行证券牌照获批,对现有的证券公司无疑会形成一定的挑战。不过,在做大直接融资的大背景下,证券行业将获得“做大蛋糕”的历史性机遇,未来的“中国高盛”“若隐若现”。

银行拿券商牌照:“尚在讨论中”

针对媒体的相关报道,证监会在昨日已经做出回应,寥寥数语,信息量不小,要点主要如下:

1、“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并未完全否认媒体的报道,但相关政策也并非马上就要落地,或者有具体的时间表;

2、“多种路径选择,尚在讨论中”:做大做强券商是关系到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但实施的方式有很多种且尚未定案,媒体的报道只是其中的一种;

3、“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明确改革是循序渐进,重在“做蛋糕”而非“分蛋糕”,意味着现有券商有转型、提升等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从以上三大要点不难看出,虽然“尚在讨论中”,但银行、证券连手做大直接融资已经是中国资本市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一构想在五年前就已经被监管层提出过,如今随着注册制的扩大实施,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阶段。不管是本身拥有巨量资金,还是庞大居民储蓄存在重新配置的需求,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参与到证券行业中来,是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化中无法绕过的一环。特别是证券行业已经逐步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向银行“对内开放”也是彰显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的表现之一。

因此,这个目前还在讨论中的政策,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以一定的形式落地,实施的方案也未必限于媒体报道的“发放牌照”一种,或许会采取包括推动银行收购券商、同一大股东的银行和券商换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等多管齐下的“组合拳”。

“洗牌潮”山雨欲来,券商的机遇与挑战

既然改革大方向已定,未来银行参与到证券行业中来,势必对现有券商形成一定的挑战。从证券公司现有的三大主要业务来说,首先,自营业务主要考验券商的自主投资能力,某种程度上也和市场整体环境有关,现有券商相对后进入的银行来说整体优势更大一些。其次,经纪业务虽然在互联网渠道的冲击下手续费率节节走低,已经成为竞争日益激烈的“红海”,但其中的“两融”业务,银行具有后来居上的潜力。主要是因为参与“两融”业务的客户对手续费比较不敏感,更看重融资利率的高低,这点对资金雄厚的银行来说,存在做大业务的可能。最后,投行业务银行也有一定的发力空间,特别是债券承销、科创板IPO跟投等。

对现有的券商来说,如果银行取得证券牌照之后,借助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客户资源打通各金融板块的业务,发挥出协同效应,确实具有一定的威胁,用“狼来了”形容并非毫无道理。

当然,让银行参与证券行业的竞争,并不是为了“一统江湖”,将现有券商挤出市场,更深层次是为了做大直接融资的“蛋糕”,并推动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搬家”,这点从证监会周日表示“不会形成大的冲击”可见一斑。对现有券商来说,虽然“洗牌潮”不可避免会到来,但在全社会直接融资做大的背景下,依然存在发展和提升的空间。对券商来说,和银行拼资金的“硬实力”显然是不现实的,开展特色业务如财富管理、投行保荐等发挥“软实力”,才是在挑战中收获机遇的最佳方式。

三大潜在整合方向存投资机遇

在市场洗牌的过程中,证券行业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未来券商股齐涨共跌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出现两极分化已经不可避免。一些缺乏特色、实力有限的中小型券商,被边缘化的可能性很大。而如果能够加入金融业协同发展整合的版图中,则一些券商也存在投资机遇。笔者重点观察以下三方面的券商机会:

一、股权分散,存在被收购可能的大券商。部分券商股的持股集中度较低,尤其是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高,未来在整合过程中不排除被银行控股,成为其取得券商牌照的一种方式,对银行来说,这一方式可以利用现有券商的优势,降低自建券商的难度。笔者重点观察的品种有:海通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占比仅3.5%)、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21.16%,前两大股东持股十分接近);

二、中央汇金控股的券商。由于历史原因,中央汇金控股、参股多家券商,未来如果将股权转让给获得牌照的银行,也可实现高效率的整合过程,特别是其中处于实际控制人或第一大股东位置的相应公司,如中国银河、申万宏源等;

三、和上市银行拥有同一大股东的券商,未来不排除进行内部整合,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可能,中国平安目前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涉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元金融业务。其它如中信公司控股的中信证券和中信银行、光大集团控股的光大证券和光大银行、上海国际集团控股的国泰君安和浦发银行,福建省财政厅控股的兴业证券和兴业银行、“招商系”旗下的招商证券和招商银行、重庆国资的西南证券和渝农商行、苏州国资的东吴证券和苏州银行、南京国资的南京证券和紫金银行等。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非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