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牛市也需要多点沉稳少点浮躁)
红周刊 作者 | 黄湘源
成交连续破万亿,指数马不停蹄冲过3400点,与牛市相违已久的A 股,市场思涨、人心向牛。但此时却有人异乎寻常地发出了当心疯牛的警示,虽然此话出自一直在预测市场的李大霄之口,且他之前的预言频频落空,但对市场的启迪还是有的,牛市中投资者也要多一点沉稳,少一点浮躁。 市场火爆资金面充裕功不可没 当前的A股市场,好像一堆存放已久的干柴,一点火星就能燃起熊熊烈火。点燃这堆干柴的,也并非某些媒体所说的疫情、资金、业绩等动因,而是政策决策上的某种倾向。不久前,银行也可申请券商牌照的传言一度对券商股的走势无异于当头一棒,但证监会随即表示有关问题尚在研究之中,虽然声称目前并无可发布的信息,可对于心有灵犀的市场来说,无异于一点就通的暗示,而其后券商股立刻掉头向上,由此引领了此轮行情的冲关。 近期市场交投火爆,资金面充裕功不可没。7月份平均每天的成交额比6月份增长了近80%,资金进场速度明显加快。除前期基金加仓、新基金建仓、外资流入外,个人投资者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也非常明显,证券公司日均开户数环比增加近30%,线上开户数较日常提升约80%,保证金规模也明显增加,更为突出的是,融资余额在市场暴涨过程中连续增长,这在近5年的行情中都是极为少见的。目前,两融规模虽仅约为2015年高峰时的一半,但未来仍有5%~20%的上升空间。如果场外配资又有兴起势头,非正规渠道的灰色资金以高杠杆的形式进入到市场,或者银行贷款以打擦边球的方式腾挪进入股市,那在迅速抬高股指的同时,也将意味着2015年的股灾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资金为王的技术性牛市只能牛一时 一定条件下,资金操纵市场形成牛市气氛并非不可能。比如,尽管美国疫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但美国股市依然表现得极为强势。所谓资金为王,正是技术性牛市最基本的特征。但资金为王的技术性牛市,也许不难在一定时间内让有能力左右股市走势的大资金、大机构实现一定的阶段性利益,可早晚还是有人会去为之买单。当前的市场气氛越牛,就越是需要警惕大资金和大机构指鹿为马,误导散户去跟风。 为什么越是还没有证据证明其有可能在技术创新上实现重大的突破或获得较为丰厚的利润,某些处在舆论关注中心的科技股,尤其是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和交易市盈率却越是能够高得离谱?为什么股价刚刚一上去,某些控股股东和投资机构就迫不及待地要减持套现?为什么并购重组松绑的消息总是能够给某些并购重组八字还没有一撇的股票以拉一把就走人的机会?为什么退市的风声那么紧,某些濒临退市的股票还会有那么多的投机炒作风口?除了说明中国股市依然还有着积习难改的投机性之外,与政策上对大资金、大机构利益倾向性的过于看重也是分不开的。注册制改革已势在必行的条件下,更多抢在与注册制相关改革方案落地前所出台的不正是那些美其名曰市场化改革的所谓交易性政策的松绑和宽松吗?与其说这是大资金、大机构看政策的眼色行事,不如说是政策当局更习惯于时不时地看一看大资金、大机构的脸色。这也正是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之所以还没有来得及正式启动,其涨幅却已经远远地将同期其他板块甩在了后头的道理所在。不过,缺乏制度改革基础和业绩保障的资金市未必有可能真的稳固可靠,一旦资金有获利套现和挪移的需要,就难免地动山摇甚至顷刻瓦解。与技术性牛市真正拥抱在一起的显然只有某些大资金、大机构,而未必会包含更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不用说市场的整体利益了。 资金为王的技术性牛市可以牛一时,但如果缺乏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和真实的业绩支撑,则很难长期走牛。投资者再怎么迫切期盼牛市的到来,罗马也不可能一天就建成。对于当前的中国股市来说,比牛市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改革。离开了新形势下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退市制度的落实到位;离开了上市公司质量的不断改善和业绩的切实提升;离开了对外对内双向开放条件下市场活跃度的进一步提高;离开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下数字资本市场所引领的未来发展方向;离开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加强和监管水平的提高,未改先牛,不要说不合逻辑,更未必切合实际。在这种情况下,牛市的鼓噪再怎么甚嚣尘上,再怎么具有诱惑力,投资者也不能不多一点沉稳,少一点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