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下而上聚焦企业,管理层因素是挑选好公司的重要考量标准——专访万方资产总经理钱伟)
红周刊 记者 | 王飞
“比经济预测更重要的是,关注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或者复发,以及疫苗什么时候研发出来等信息,这些可被跟踪到的信息更有研究价值。”本周接受《红周刊》专访的万方资产总经理钱伟,针对疫情后经济发展趋势的问题如是回答。他坚持自下而上研究企业价值,因为股票的定价不仅仅受经济影响,更直接受到企业盈利表现、市场风险偏好、无风险收益率等综合影响。 他指出,只看经济会得出“今年很难、很苦、风险很大”的结论——这没有价值。如何找到大环境下受到正面或者负面作用的企业,才是投资最重要的事。当前,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三大类:生物医药、大消费和互联网。 股票的表现优于其他类资产 投资风格几乎等于自设牢笼 《红周刊》:我们先聊聊您长期坚持的复合策略投资吧,以及当前资产配置权重是怎样的? 钱伟:这是研究和投资的世界观问题。我们认为,要投资就需要全方位了解被投资方,这也是复合策略的本质——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圈子里。我们的投资组合更倾向于集中在股票领域,因为股票的长期表现相对优于其他类别的资产,但也不排斥阶段性参与宏观跨类资产的投资。 《红周刊》:这属于怎样的风格? 钱伟:我们希望自己没有什么风格,坚持价值投资,寻找有安全边际的投资就好了。只要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都可以去做或者应该被鼓励去做,比如既可以选择待修复的低估值股,也可以选择不停创造价值的成长股。我们认为,对社会做出阶段性更大贡献的或者创造更多财富的公司,在股东回报方面更容易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反馈。 《红周刊》:感觉你们的策略在当下的市场很实用。 钱伟:我倒没觉得。我们之所以大多时候表现尚佳,是因为我们在研究和投资过程保持了科学的态度,即掌握更多的事实,然后从客观事实里面发现背后隐藏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为做研究和投资其实每一年都有不同的困难,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等。 从下而上 聚焦企业 看好生物医药、大消费、互联网 《红周刊》:谈到疫情,您对疫情控制和经济前景怎么看? 钱伟:市场关于未来经济走向的预测不少,但我觉得现在来谈这些,意义不大。因为经济走势最终会分为L型、U型和V型三个类别,这不仅取决于新冠病毒本身的发展情况,还有各国应对疫情应对的情况等等,很难说得清。 比经济预测更重要的是,要关注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或者复发,以及疫苗什么时候研发出来等信息,这些可被跟踪的信息更有研究价值。 《红周刊》:聚焦当下,投资者应该注意哪些变量? 钱伟:在今年新的环境下,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供给和需求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而经济的核心本质就是看供给和需求。但我们要知道,股票的定价不仅与经济有关系,同时与企业的盈利情况、市场风险偏好、无风险收益率也直接相关。 首先是企业的盈利情况,在疫情影响下,虽然很多企业受到冲击,但也有区别,如部分企业只是在短期内受到影响,有些企业遭受了重大冲击,会面临破产的可能。另外,也有一些企业没有受损,反而EPS(每股盈余)得到了提升。 其次是风险偏好,开户人数量、大类资产(房产)购买力等方面可以很好的体现。以开户人数量为例,根据中国结算统计,5月份,新增投资者数量达到了121.41万,同比增长5.34%。 最后是无风险收益率,目前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6%;美国为0.66%。 所以,透过事物表现看本质,我们就不会再说“今年很难、很苦、风险很大”之类的话,因为这类的话并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我们更需要去综合上述这些因素,去寻找因此受到正面或者负面作用的企业更为重要。 《红周刊》:您看好哪些方向? 钱伟:我们现在覆盖的方向主要是三大类,生物医药、大消费和互联网。 成长和低估“同质” 企业家及其团队是最好的护城河 《红周刊》:当前是进攻的时候吗?成长和低估怎么选? 钱伟:实际上,一个兼具进攻和防守的投资组合才是好的投资。 成长和低估的个股是评估股票的两个角度,都是安全边际的范畴。比如有一只个股,在达到一些约束条件之后,预计两年内能涨5至10倍。同时因为它的估值很低,即使将来它没有达到这些约束条件,基于其现有的防御性很强的业务,也不会让其投资者亏钱。 《红周刊》:怎么看这类公司的“护城河”? 钱伟:我认为企业家及其组织能力,即实事求是、追求客观、追求自我实现和突破是企业最好的护城河。其实,品牌的背后无非就是企业家及其组织能力的外化表现,最核心的还是人在创造价值,任何行业都是如此。 《红周刊》:如果企业家能力很强,但企业负债很高,还值得关注吗? 钱伟:仅从负债情况来看,不同的行业和公司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如地产企业很多时候的负债就很高,但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影响力等均获得了高速发展。并且从过去十几年投资回报来看,他们要比一些低负债企业更高。所以,坦白来讲,企业的高负债就和我们做资产管理使用的杠杆差不多,高负债只是一个工具,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看使用它的人。 《红周刊》:您会使用杠杆吗? 钱伟:这需要根据不同的投资标的和不同的情景去做出不一样的决策。杠杆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即有天生的优势和劣势,如融资融券、配资和期权各有各的特点。我们需要先把优劣都找出来,然后再评估自身的承受能力。实际上,即使我们不用杠杆,但若保持100%甚至50%的仓位,踩到雷也承受不住,掌握企业的护城河才是“法宝”。 持仓权重以人民币资产为主 同时继续关注跨市场机会 《红周刊》:我们了解到,您投资多个市场,当前哪些资产值得配置? 钱伟:我们认为,目前人民币资产(包括A股、港股和中概股)中都有很多不错的标的。我们现在A股和港股的权重差不多。回到刚开始聊的话题,我们并不会局限于一个圈子里,未来哪个市场的优秀标的更多,我们就会去哪里。 《红周刊》:今年以来,食品饮料板块表现强劲,现在的机会怎样? 钱伟:以白酒为例,它的消费确定性相对较高,若是要寻找到投资机会,总是能找到一些,只不过机会没有今年年初时候那样多。 《红周刊》:具体谈谈您使用的投资指标体系吧? 钱伟:择股指标的话,包括PE、PB、ROE等,研究员可能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偏好,我个人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因为我觉得这些全是外在的表现,过去好的未来未必好,过去不好的未来未必差。并且,不同的公司和行业其实都有不同的演进方式。这就意味着,很难通过它们得出投资的定价公式。因为这些都是在动态变化,最后的核心还是应该通过现金流的折现来看企业的未来。 但需要指出的是,现金流折现也是一个很笼统的指标,虽然一眼可见高估或低估,但有很多衍生条件需要去判断,如评估估值的波动范围、现金流的变化等,投资的高深之处便在此处。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非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