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惠而浦:百年洋品牌也学坏)
红周刊 记者 何艳
百年洋品牌惠而浦进入中国市场已20余年,可惜长期水土不服。2019年年报,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爆出亏损3.23亿元的大雷,2020年一季报再度亏损1.07亿元。“贫穷”也就罢了,居然也学会了内地企业常见的业绩造假,不知该算人性本恶,还是入乡随俗。
自查违法或从轻处罚
2020年7月17日晚间,惠而浦公告称,收到证监会安徽监管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披露的2015和2016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遭到处罚。
据处罚文件,惠而浦通过编制虚假的销售订单并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未发货的订单收入、少记销售折扣、延迟确认销售费用、收入跨期确认、少记营业成本等方式,两年虚增营业收入2.45亿元,虚增利润2.23亿元。其中,累计虚增2015年度营业收入8829.14万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比例1.3%;累计虚增2015年度利润1.18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比例21.44%。累计虚增2016年度营业收入1.57亿元,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比例2.27%;累计虚增2016年度利润1.05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比例23.23%。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公司上述涉嫌违法事实由公司内部自查发现。公司自查发现相关问题后,及时向监管部门和交易所报告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同时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独立调查。公司确定相关违法事实后,及时纠正自身违法行为,审议并发布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议案,公告的会计差错更正情况与监管部门调查结果一致。
对此,安徽监管局表示,“惠而浦自查发现公司违法行为后,及时向我局报告,并纠正自身违法行为,减轻相关危害后果,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我局依法对本案当事人予以从轻减轻处罚。”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如果投资者于2016年4月22日至2017年7月26日期间买入惠而浦,并在2017年7月27日后卖出或仍持有并曾产生一定浮亏(无论是否解套)均可发起索赔,您只需将姓名、联系电话与交易记录(建议为Excel文件)发送到weiquan@hongzhoukan.com的邮箱,参与由《证券市场红周刊》“民间维权”栏目组织的索赔征集活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广大投资者在获得赔偿前无需支付任何律师费用。
业绩不佳、品牌形象错乱
公开资料显示,惠而浦集团创建于1911年,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本顿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家电制造商之一。1994年,惠而浦家电集团便确立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战略,1996年正式在中国投产,已有20余年历史。然而,惠而浦在中国进展并不顺利,近几年业绩持续下滑。
惠而浦前身为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三洋),自2004年上市至2017年一季报,公司净利润未曾发生亏损,2017年中报至年报的三个财报季,公司持续发生亏损,不过亏损总额均在1亿元以内。
2019年年报,公司爆出亏损3.23亿元的大雷,与2018年的业绩进行对比,惠而浦2019年的业绩可谓断崖式急跌,2018年惠而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还有681万元。
对于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惠而浦“甩锅”给“三洋”品牌,并表示,2018年及以前年度,国内销售占合并收入一半以上,其中“三洋”品牌产品销售占国内收入比例较大,由于“三洋”品牌使用权于2019年10月23日到期,惠而浦2019年大力推进“惠而浦”品牌产品销售,受到品牌切换的影响,导致国内销售收入下降。虽然2019年度外销收入取得较好增长,但不足以抵消内销收入下降,导致惠而浦2019年度整体收入下降。
事实上,惠而浦经营困境与品牌定位混乱不无关系。公司旗下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大品牌,但之前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三洋”。现在“三洋”品牌已经不能再使用,空缺的市场其他品牌一时又难以占据。
这或与惠而浦品牌定位不清有关。虽然惠而浦进军中国市场多年,但其品牌知名度在中国市场明显与国际品牌不符,一直在走中低端路线。而且惠而浦因上“黑榜”,名声一再受挫,在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低端机”印象。
2020年一季报,惠而浦继续亏损1.07亿元。同时,公司预计2020年中报业绩尚不确定,惠而浦解释称,“经营环境劣向改变,市场需求不足,竞争进一步加剧,国外订单不可预见性增强。”公司未来业绩能否改善,尚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