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ST济堂2019年度经营业绩大降,五次延期仍不能回复交易所问询!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胡振明 2020-08-10 20:10:2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ST济堂2019年度经营业绩大降,五次延期仍不能回复交易所问询!)

红周刊 记者 | 胡振明

8月8日,上市公司*ST济堂(股票原简称“同济堂”)发布了第五份《关于延期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告》,公告称:“预计无法按期完成《问询函》的回复工作。”将回复的截止日期顺延2个交易日至2020年8月11日。

在此份延期回复公告之前,*ST济堂已经分别在7月11日、7月18日、7月25日和8月1日发布公告申请延期回复交易所问询。如此“难产”的回复内容,跟6月30日发布的2019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所涉及的多个事项有关:大股东资金占用、其他资金往来及内控缺陷,业绩大幅变化,货币资金与流动性风险等。

2019年年报显示,*ST济堂营业收入录得45亿元,跟上年度相比下降了58.50%;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下降77%。这一经营和业绩表现情况与此前连续3年经营业绩持续增长的表现截然不同。2016年至2018年,*ST济堂实现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3.24%、9.55%和10.01%,实现归母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8.33%、8.92%和2.7%。虽然增长幅度一般,但仍始终保持着正增长状态,可到了2019年,营收和业绩却全部腰斩,如此的大幅转向实在令人意外。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正式年报公布的两个月之前,公司在4月28日发布的《同济堂2019年主要经营业绩公告》还显示,公司2019年的营业收入录得111.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归母净利润为5.22亿元,同比减少1.22%。从数据结果看,这一数据与前三年的经营业绩变化是基本吻合的。

可就在短短的两个月后的正式年报中,*ST济堂的营收和业绩表现却相较此前的公告内容出现了“天壤之别”。对于这一异常变化,公司在2019年年报中解释称:“报告期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58.50%,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期进一步优化代理/渠道销售业务,降低了公司在交易过程中的责任,对不再承担向客户转让商品主要风险的业务按净额法确认收入所致。”

《红周刊》记者认为,若按净额法确认收入,即意味着交易过程中客户的买卖金额将不影响*ST济堂的营业额,其只计算卖价抵减买价之后的净额即可。而因*ST济堂不再承担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主要风险,进而也意味着在交易过程中,客户享有这些转让商品的所有权、处分权、收益和承担损失风险等,*ST济堂在交易过程中转变成一个买卖中介的角色。

如果真的如此,即意味着*ST济堂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存货等项目将主要由客户核算,其按净额核算的部分应该出现相应的调整,出现跟营业收入大致相同幅度的下降才合理。

年报显示,2019年*ST济堂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确实有明显的减少,但该年年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的31.33亿元却比上一年年末只有小幅下降,仍明显高于2017年年末的金额,至2020年一季末时,更是增长至43.88亿元。很明显,其应收款项并不像营业收入那样出现大幅减少。此外,公司的应付款项方面的变化情况也大致如此。

反差最大的项目要算是存货。2017年以来,*ST济堂各年末存货金额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未出现下降的情况。2018年年末时的存货为6.18亿元,至2019年年末时,增长至8.82亿元。这一变化情况和营业收入的变化方向也是完全相反的。如果公司真的不再承担向客户转让商品的主要风险,按净额法确认收入,那么买货卖货实际上是由客户进行的,*ST济堂原有的自身存货周转情况必然会出现相应的减少,理论上,其年末存货也应该减少,可数据显示的结果并非如此的。

综合上述,在2019年度结束了4个月之后公布的《主要经营业绩公告》对收入的确认方法仍然跟2018年度相同,但在仅过两个月后对2019年度的收入改按净额法确认收入,致使收入出现了大幅减少,但财务报表中其它相关数据的变化却又跟收入变化不相符,如此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是让人疑惑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已经改变的情况下,理论上是需要进行会计政策变更的,进而需要对往期财务数据进行追溯调整。然而,*ST济堂对2018年以前的财务数据并未同时进行调整,这又失去了一定的可比性。

总之,*ST济堂如此改变会计确认方法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甚至无法让人辨析2019年及以前各年度的哪些收入是真,哪些收入是假?如此看来,公司采取新的计算方法很可能是为掩盖其它敏感问题,而这就需要监管层高度重视了。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