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鼓边谭丨科创板询出的超低价,是IPO市场化的应有结果)
红周刊 作者 | 周俊生
9月15日,一科创板IPO公司发布上市发行公告称,公司完成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为2.49元/股,预计募资1.08亿,募资净额约7004.27万元。对于这家公司来说,这无疑称得上一次惊险的询价,因为公司总市值约为10.04亿元,压线通过科创板上市的最低市值要求即10亿元,如果发行价再往下低1分钱,这次IPO就不能操作了。
科创板的高风险
就高在它是“种子市场”
开板一年多的科创板一直在高歌猛进之中,除了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曾经一路挺进以外,一级市场的IPO定价也居高不下。舆论认为,这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普遍有良好投资价值、受到投资者拥戴的良好表现。但是上述公司的IPO询价却打破了这种神话,公司通过这次IPO募得的资金不足1亿元,这在近年的IPO中也算是开了先例。
这样的情况,其实正是科创板IPO市场化之后应有的结果。这样一个结果对于科创板来说,可能还有点姗姗来迟。
科创板为什么要建立?简单地说,由于我国深受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经济结构调整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急需通过培植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新经济企业来推动经济模式的更新迭代,走出一条能够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但是,自主创新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获得不断的资金支持,才有能力在自主创新方面打开局面。
在这方面,资本市场无疑可以发挥独特作用。而主板市场比较严格的上市要求,将很多具有自主创新潜质的企业关在门外。因此,建立科创板,适当降低对企业上市的要求,其目的就是希望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为中国经济培植自主创新的基因。因此,科创板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种子市场”,今日播下自主创新的“种子”,来日收获自主创新所带来的“果实”。
但是,正因为是“种子”,这就注定了今日有机会进入科创板的企业,还是不成熟的企业。如果它们今天已经有了自主创新的累累“果实”,那它们应该进入的就是主板,而不是科创板。那么,既是“种子”,这就决定了它们是不应该能够卖出高价的。科创板建立之初,管理层为投资者的进入设立了适当性制度,同时反复告诫投资者这是一个风险高于主板的市场。
科创板的风险高在哪里?就是
打破新股暴涨“神话”
让真正优质的“种子公司”脱颖而出
但是,曾几何时,科创板却出现了一股爆炒的风潮,只要通过了IPO审查,就似乎个个都是优质公司。一个公司在自主创新方面还一无建树,仅仅凭着各种“编故事”的技巧就能高价发行,这种行为除了给二级市场增加风险以外,对于科创板建设并没有进步意义。
现在的A股市场,二级市场成为对投资者的“割韭菜”,而一级市场反而成了“造富机”,一些本来在自主创新上兢兢业业的企业家,已经把在科创板以及最近刚刚完成改制的深市创业板当成创业的终极目标,以高价发行上市后,就静待达到条件后减持股份,再无在实业经营上锐意进取的冲劲。由此可见,这样的科创板,离这个市场建立时的“初心”,已经有相当大的距离了。
IPO定价过高,竭泽而渔,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如果说在主板市场上出现这种情景的话还可理解,但在科创板上也出现这种情景,只能证明科创板出现了错位。其实,在科创板之前,A股市场已经在深市有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它们虽然和今日的科创板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本质上说也有推动自主创新的期待,正是由于泛滥的IPO高定价使它们失去了本真面目,成为和主板一样的市场。而最近创业板的改制向科创板看齐,也体现了管理层希望它和主板分割的期待。
从这一点来说,目前上述公司发行询价的超低价,无疑是个好事,它符合科创板市场应有的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股暴涨的神话,才能让资本市场优化配置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优质的“种子公司”才会在这个市场脱颖而出,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更新迭代的重要力量。
可以相信,未来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上,一定会有更多的低价发行,并将成为常态,甚至会有认购不足而发行失败的情况出现。如果一个公司确实在自主创新方面有着潜力,那么投资者正好可以趁低价一路持有后分享它的成长经历,如果它是一个劣质公司,那么投资者就不必等到其包装褪去露出真相的那一天,在目前的低价位上及时了断,即使出现损失也不是很大。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红刊招聘季 正式启动!】
金九银十,你是否在寻求一份干货满满的优质offer?是否在寻求一个能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
证券市场红周刊诚招证券新闻记者、高级推广运营,邀你一同深入价值投资领域,与投资大师面对面!详情可私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