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聚焦IPO | 聚赛龙财务数据存在重大异常 实控人违规占用资金暴露内控漏洞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胡振明 2020-11-28 17:46:3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聚焦IPO | 聚赛龙财务数据存在重大异常 实控人违规占用资金暴露内控漏洞)

红周刊 记者 | 胡振明

聚赛龙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成本等诸多数据都存在重大异常,甚至还出现了实控人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如此情况下,聚赛龙若不能很好改正自己的问题,一旦带病注册上市,则很可能会给二级市场投资人带来一定潜在风险。

近日,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赛龙”)发布了在创业板申请注册上市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拟计划募集资金3.6亿元,投向华东、华南两个生产基地的二期建设项目。

深入分析聚赛龙的招股书及相关申报材料,《红周刊》记者发现该公司在报告期内(2017年至2020年1~3月)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成本等诸多数据都存在重大异常,甚至还出现实控人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

营业收入出现较大异常

聚赛龙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种工程塑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等。在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分别录得6亿至10亿元之间,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却只有4亿至7亿元,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深入分析与营业收入相关的数据,《红周刊》记者发现其营收存在较大异常。

招股书披露,聚赛龙2019年的营业收入有99905.45万元(如表1所示),剔除不需考虑增值税影响的境外收入170.28万元之后,按月均收入及各月份适用的16%或13%增值税税率,可推算出其全年增值税销项税额有13713.59万元,进而可知其含税营业收入有113619.04万元。

在同期合并现金流量表中,2019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5950.99万元,仅相当于全部含税营业收入的一半略多点,即便将预收款项减少额8.89万元所对应的现金流量加上,与该年度含税营收相关的现金流量仅有65959.87万元,两者之间仍存在47659.16万元的差距。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当期的应收款项变化中找到相互匹配数据,对这个差距形成合理解释,可聚赛龙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2019年年末,聚赛龙的应收票据21084.20万元、应收账款26025.44万元、应收款项融资4093.73万元以及应收账款坏账准备652.25万元、商业承兑汇票坏账准备200.02万元,综合起来共有应收款项52055.64万元,相较年初相同项目综合起来的48474.83万元仅增长3580.80万元,与上述47659.16万元差额相比有44078.36万元误差,即有44078.36万元含税营收存在虚增的嫌疑。

同样,这一异常在2020年1~3月(即今年一季度)也得到体现。招股书披露,一季度聚赛龙受疫情等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营业收入不足上一年的四分之一,录得17196.21万元,其中134.15万元是境外收入。对境内收入按13%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之后,可推算出今年一季度的含税营业收入有19414.28万元。同期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17474.20万元,加上预收款项减少额144.15万元对应的现金流量流入额,与营业收入相关的现金流入了17618.35万元,这一结果比同期含税营业收入少了1795.93万元。理论上,一季度末的应收款项跟期初金额相比应该有相同规模的增加才对。可事实上,将一季度末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款项融资及相关坏账准备综合起来,43457.02万元金额相比期初的52055.64万元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8598.61万元。一增一减下,导致公司存在10394.54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存在虚增的可能。

类似的方法分析2018年聚赛龙的营业收入相关数据,我们同样可发现有31420.87万元的含税营业收入有虚增可能。那么,报告期内连续出现如此大差距的营业收入数据异常,到底会有哪些因素影响?

招股书显示:“公司亦加强资金管理,将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及商业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供应商以支付货款,并根据相关会计准则计入其他流动负债。”然而,2018年年末、2019年年末和2020年一季度的其他流动负债分别在6955.59万元至8344.08万元之间,这从数据上也对不上。

此外,根据“背书转让的应收票据”和“未终止确认的贴现融资应收票据”两项合计金额,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各期末分别有38038.60万元、44271.78万元和5944.80万元,而上述分析发现的差异金额分别是31420.87万元、44078.36万元和10394.54万元。

将这两方面金额做比较,可发现除了2019年差异金额很小之外,2018年相差金额仍然高达6617.73万元,而2020年一季度也有4449.74万元的差距。很显然,数据偏差背后的原因仍待聚赛龙做进一步解释。

采购与营业成本数据不相符

聚赛龙主要采购的原材料有PP(聚丙烯)、功能助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填充料、PC(聚碳酸酯)等,然而翻遍整本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红周刊》记者并没有找到聚赛龙的采购总额信息,即便是“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情况”中批露的采购数据,也只是跟营业成本做对比。总之,聚赛龙对自身在报告期内的总体采购情况并没有任何信息披露。如此做法让人很奇怪,要知道采购的整体情况是企业信披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此疏漏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2019年,聚赛龙“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有73513.57万元(如表2所示),同时背书转让的应收票据23043.83万元是用来支付货款的,由此可知,该年度整体上因采购而支付的总对价有96557.40万元。

一般情况下,支付的总对价中包含了增值税进项税额。根据2019年各月份分别适用的16%或13%税率,加权计算出全年的增值税税率大约是13.75%,据此我们将采购总支出96557.40万元中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剔除出来,得到不含税的总支出有84885.62万元。此外,预付款项减少了26.62万元,若将这个因素也考虑进来,那么,2019年聚赛龙因采购而总共支出了84912.24万元。

依据财务相关理论,除了已经支付对价的采购之外,还可能有一部分采购是未支付任何款项的,形成账面上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2019年年末,聚赛龙的应付票据2690.73万元和应付账款10792.90万元合计有13483.63万元,跟上一年年末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金额12811.41万元相比较,增长了672.21万元。

至此,综合应付款项增长额672.21万元及总共支出的金额84912.24万元,我们大致可以测算出2019年聚赛龙的采购总额有85584.46万元。而在这个规模的采购之下,2019年年末存货中原材料3131.21万元比上一年年末减少了504.25万元。那么这意味着,2019年营业成本和存货成本当中的材料成本合计应有85584.46万元。这也就是说,当年的采购大概只满足了当年的生产所需,甚至还可能消耗了一些上一年的储备。

根据招股书,2019年聚赛龙仅有的改性塑料业务和原料贸易业务两项业务中,直接材料成本和贸易材料成本分别为71085.06万元和9024.29万元,也即营业成本包含的材料成本合计有80109.35万元,这一结果跟材料成本合计额85584.46万元相比,存在5979.36万元的差距。理论上,这应该就是存货各类产品包含材料成本金额才对。

若是如此,那么2019年年末存货中除了原材料之外,其余各项目的合计金额至少应该增长5979.36万元,若再考虑人工、能源、制造费用等影响,实际上增长金额将会明显大于此金额。然而,在该年年末存货中,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占据主要部分,另有少量的在产品、低值易耗品和委托加工物质,整体合计达到10366.93万元,相比跟上一年年末相同存货项目的合计金额10362.04万元几乎没有什么增减变化,仅有4.89万元的微小变动而已,并非理论上应增长的5979.36万元。

由此不难看出,2019年聚赛龙的购买商品现金流量、应付款项和营业成本、存货成本之间存在数千万元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不可能受到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数据太大的影响,因为长期资产增减情况跟“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差异并没有超过千万元。

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2018年和2020年一季度。首先看2020年1~3月情况,当时聚赛龙“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有13971.55万元,背书转让的应收票据有4736.73万元,剔除13%增值税、预付款项减少的影响之后,不含税的采购总支出有16818.34万元,另外,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合计比期初减少2424.63万元,由此大致可推算出今年一季度的采购总额有14393.72万元。

一季度末,存货中的原材料比期初增加了761.06万元,这就相当于,当期采购总额中有13632.66万元已经结转到营业成本和除了原材料之外的其余存货的原料成本中。其中,改性塑料业务和原料贸易业务的直接材料、贸易材料成本合计13507.73万元,跟13632.66万元相比较,可知期末存货中除原材料之外,其余各项目的原料成本应该会增加124.93万元。但是,存货其余各项目的合计金额10000.68万元跟期初的10366.93万元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366.25万元。如此结果明显是相互矛盾的。

其次看2018年情况。根据现金流量、应付款项等数据,可以测算出2018年不含税采购总额为77241.43万元,而年末存货的原材料只增加62.89万元,那么,在改性塑料业务和原料贸易业务的材料成本合计70880.47万元的情况下,除原材料之外的其余存货项目合计增加6298.07万元才对,但是,这些项目整体只增长2039.05万元,若考虑其他成本因素,其中的材料成本增长肯定少于2039.05万元,也就是说差异金额会超过6298.07万元。

综合上述,2018年以来聚赛龙的相关现金流量、应付款项和营业成本、存货成本之间都出现了数千万元的差异而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这就不禁让人怀疑其原材料的采购及材料成本相关数据是否真实了,甚至让人怀疑其不披露采购总额等整体的采购信息,也可能是因为这些无法解释的差异而刻意“隐去”了。

“纸上利润”难挡资金大规模外流

资金在营业收入的“一进”和采购原材料的“一出”之间,出现了现金流量的净额。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聚赛龙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7881.25万元、-19402.26万元、-16914.05万元和1588.43万元,累计净流出竟然达到5.26亿元。

而报告期内聚赛龙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238.26万元、2784.15万元、4752.61万元和975.15万元,累计超过1亿元。这跟大量净流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比较,形成了6.05亿元的巨大反差。这意味着,聚赛龙在报告期内赚到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净利润,而只是“纸上利润”而已。

不但如此,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也出现了5678万元较大的现金外流,如果不是筹资活动获得超过6亿元的现金流入,那么聚赛龙的现金状况真的可能出现“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窘境。

实际上,报告期内各年末,聚赛龙的货币资金在0.33亿元至0.87亿元之间,跟近10亿元的营业收入规模相比,现金情况算不上充裕。为了维持资金周转,聚赛龙将应收票据通过背书来支付货款。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用于背书转让和贴现融资(未终止确认)的金额合计分别有2.25亿元、3.80亿元、4.43亿元和0.59亿元,三年多的时间累计超过11亿元。

大量资金周转是通过票据背书进行的,已经看出聚赛龙的现金保持着一种紧张的状态,而应收账款的的明显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紧张。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各期末,聚赛龙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91亿元、2.46亿元、2.60亿元和1.79亿元,占同期公司总资产的比重达到31.97%、30.64%、30.02%和22.54%。也就是说,聚赛龙每年有三成资产都在体外,被客户“免费”占用着,这不仅具有较大的坏账风险,而且也为公司资金使用带来很大压力。

违规占用资金揭示内控存在缺陷

对于聚赛龙而言,其不但有客户占用资金,关联方也出现了免费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根据招股书,作为聚赛龙实际控制人之一的任萍在报告期内就发生过违规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

2017年1月23日,任萍以“春节前向员工发放部分奖金,但因为临近春节假期(除夕是2017年1月27日),对公账户转账不方便”为由,从聚赛龙拆出资金233.77万元,春节之后分两次于2017年2月20日、3月30日才将全部资金归还给公司,并且未计算利息(如表3所示)。

虽然招股书提到“公司及管理层很快意识到该操作属于不规范行为”,还认为该笔“资金拆借数额较小,并未主观故意占用公司资金”。如此解释显得苍白无力,从该笔资金拆出(2017年1月23日)到第一次归还部分资金相隔近一个月时间,而第二次归还资金又跟第一次的日期相差一个月,时间跨度并不小。再者说,若不是已经将这笔资金作他用,就能马上归还,而不会分两次且相隔这么长的时间才归还了。

聚赛龙在《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中对此事也作出了说明:“任萍向公司拆借资金的行为构成关联交易,应当经公司董事会审议批准。经核查,任萍向公司拆出资金前并未严格履行上述审批程序,不符合相关决策程序,存在不规范之处。”如此解释不但说明了任萍占用该笔资金属于违规占用公司资金,而且也揭露出聚赛龙资金管理的内控制度是存在一定缺陷的,一旦上市后公司规模变得更大,实控人再出现类似情况,则挪用资金可能就不是几百万元的事了,届时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将会更为明显。

(文中提及个股、产品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