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或因VIVO、OPPO、小米等大客户流失,兆威机电业绩下滑,“挥泪”大减价恐难以提振业绩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刘杰 2020-12-10 19:23: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或因VIVO、OPPO、小米等大客户流失,兆威机电业绩下滑,“挥泪”大减价恐难以提振业绩)

红周刊 记者 | 刘杰

12月4日,兆威机电新股上市交易,上市当日涨幅高达44%,收盘价为108.17元/股。然而,第二个交易日,其股价便出现了由涨停到跌停的“天地盘”,此后,股价又连跌3天,至10日最新收盘时,仅有83.66元。

为何兆威机电股价会突然大跌呢?《红周刊》记者查阅其招股书发现,这或与其本身“质地”不佳有关。其实,兆威机电的业绩似乎并不稳定,其诸多原来的大客户纷纷从其大客户名单中消失,新客户带来的却是产品价格的大幅降低,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之下,其未来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

VIVO、OPPO、小米等大客户或已流失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兆威机电实现营业收入金额分别为7.57亿元、17.83亿元、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89%、135.53%,降低26.07%。而今年前三季度,其收入继续下滑,仅实现8.52亿元,同比下降34.72%。不难看出,兆威机电的营收增速在经历此前年度的大幅增长后,今年前三季度,开始大幅下滑。而随着营收的下滑,其净利润水平也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上述期间,其实现净利润金额分别为1.27亿元、3.57亿元、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8.48%、180.56%、-22.96%。那么,兆威机电的营收、净利润为何会突然大幅下滑呢?

兆威机电主要产品包括微型传动系统、精密注塑件和精密模具三大类产品,其中,微型传动系统产品贡献营收比重最高,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该产品实现的收入金额分别为5.26亿元、14.64亿元、3.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9.77%、82.55%、69.62%。2019年,其核心产品的收入增速高达178.33%,收入贡献占比也出现激增,然而这却只是昙花一现,2020年上半年,该产品实现的收入仅为2019年全年的四分之一,且贡献占比也迅速回落,因此,其营收、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

对于其核心产品收入的大幅下滑,兆威机电称主要为2018年、2019年智能手机全面屏趋势下,智能手机厂商推出升降式摄像头方案,而2019年,其正是凭借向维沃(VIVO)、欧珀(OPPO)、小米销售智能手机摄像头升降模组而实现营收增长,当年三家公司分别为其第一、三、四大客户。然而,从2020年上半年情况来看,维沃(VIVO)、欧珀(OPPO)、小米已全部从其前十大客户名单中消失,相关产品实现的收入2019年时高达10.78亿元,2020年上半年则仅为1.34亿元。

兆威机电升降式摄像头收入大减可能与其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有关。以其第一大客户维沃(VIVO)为例, 据VIVO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服回复,目前品牌产品中支持升降式摄像头的机型有:NEX 3S、NEX 3、X27&X27Pro、S1&S1Pro、NEX&NEX旗舰版,其中NEX 3S为2020年3月发布,其余机型均发布于2018年、2019年。而《红周刊》记者查阅VIVO官网,VIVO本年发布的新品X50、vivoS7、iQOO 5系列、OriginOS系列,均不支持升降式摄像头。

而据欧珀(OPPO)官网显示,其2020年发布的手机机型有:ace2、x2、k7、a52、a32、k7x、reno4系列,但其中没有一款支持可升降摄像头。

此外,《红周刊》记者查询小米最新手机机型发布情况(见下图),下图中除了Redmi8和Redmi note8外,其余均发布于2020年,而其中仅Redmi K30至尊纪念版和Redmi K30 Pro支持可升降摄像头,其余均不支持。

附图 小米最新手机机型发布情况

而国内几大巨头手机生产商的新品要么不支持、要么仅有一、两款支持可升降摄像头,这或意味着此类机型的市场需求大减。

令人担忧的是,兆威机电才刚刚上市,其核心业务收入就因市场需求收缩而大幅减少,导致其营收转头向下,业绩也出现“变脸”趋势,这或许也意味着其需要开发新业务来拉动业绩的增长,然而,新业务开发又岂是短期内能完成的?这就难免令人对其前景有所担忧。

随着兆威机电业务规模的缩减,其微型传动系统的产能利用率也大幅下降,由2019年的99.35%,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的77.41%。而其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额为1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498万件微型传动系统的生产能力。问题在于,其募资本意是为了突破产能瓶颈,但如今其核心业务产能利用率不足八成,那么,其募资扩产的必要性就存在疑问了。

大客户带来了“大减价”

2020年上半年,或许是因为兆威机电核心业务的变化,其诸如VIVO、OPPO、小米等客户退出了其大客户名单,取而代之的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兆威机电对华为销售的主要为5G通信基站的微型传动系统,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双方该业务的交易额为2052.20万元,而2020年仅半年的时间,前述交易额就已经达到2596.14万元,已超过去年全年交易金额。

然而,虽然兆威机电与华为之间5G通讯基站业务有所增加,但《红周刊》记者注意到,该业务产品的单价却遭到大幅削减。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兆威机电向华为销售用于通讯基站的产品单价为82.92元/件,而2020年减至58.74元/件,相当于打了七折,而这也是其历史最低价。

那么,为什么其产品会大幅降价呢?对此,兆威机电在招股书中解释称,“公司根据与华为等客户达成的年度降价协议,在综合考虑材料成本、采购批量、市场竞争、未来业务延伸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年度价格招投标或协商谈判,公司对大部分用于通信基站电调系统的微型传动系统产品的报价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有所下调。”

事实上,相关产品大幅降价也不过是兆威机电“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的无奈之举。因为据招股书显示,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其用于通讯基站的微型传动系统平均单位成本由2019年的40.27元/件,增加至 42.67元/件,上升了5.97%。在产品成本上升时,仍选择大幅降价,而这恐怕与其业绩疲软、原核心业务开展不力有关,为保证上市时,不至于出现业绩过于难看的尴尬局面,不得不将相关产品进行降价销售,来吸引客户了。

不仅如此,兆威机电在销售模式上也进行了调整,其在直接销售的模式外又大幅增加了库存寄售模式。招股书显示,2019年,其库存寄售模式下的销售收入为4116.16万元,占总营收的比重仅为2.31%,而2020年上半年该模式下的销售收入增至1.3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攀升至23.80%。其称主要是向华为销售的用于智能手机摄像头升降模组的微型传动系统和向广州捷普销售的用于家用扫地机器人的微型传动系统等产品由直接销售模式改为库存寄售模式。

但在库存寄售模式下,兆威机电需要在订单生产后,先将货物送达指定的寄售仓库,只有在客户领用产品并与发行人定期统一对账后,才能确定其已完成合同履约义务,进而确认收入。而传统的直接销售模式,其仅需根据订单生产、发货,并将货物送达客户指定地点,经过客户验收即可确认收入。可见,库存寄售模式无疑是拉长了其产品的销售周期。

此外,在直接销售模式下,客户是在验收产品后,根据合同内容在指定期限内付款,但在寄售模式下,客户领用产品及对账后才能算作完成销售,因此,库存寄售模式下其收款的周期恐怕也会被大幅拉长,而这也意味着兆威机电的经营周期也会变的更长,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成本或存虚减

兆威机电除了在经营层面存在诸多风险,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尚有待考证。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兆威机电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为10.23亿元,同期其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金额为9.32亿元,二者相较,本期原材料采购额多出了9140.44万元,这表明本期其未将采购的原材料全部耗尽,故将导致存货项目中原材料相应的减少。

附表 与成本相关的数据(单位:万元)

查看存货项目,2019年,兆威机电的存货中原材料金额为4976.91万元,较上期末的2836.38万元增加了2140.53万元,这比9140.44万元的理论应增加额少了6999.91万元。

由于企业生产需对原材料进行领用,因此存货其他项目中也会结转原材料。进一步来看,2019年,兆威机电存货项目中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在产品的合计金额为1.43亿元,较2018年相同项目合计金额8771.68万元,增加了5573.05万元,若以当年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77.81%来估算的话,前述产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原材料金额约为4336.39万元。但考虑该部分后,仍存在2663.52万元的差异。

此外,2018年、2019年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分别为929.78万元、575.11万,2019年减少了354.67万元,故该因素无法解释上述数千万元的差异。

同样地,计算其2018年原材料采购与成本、存货间的勾稽关系,发现仍存在巨额差异。

当年其采购原材料金额为4.04亿元,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金额为3.58亿元,二者相较采购原材料金额多出了4622.64万元,将导致存货项目中原材料的增加。2018年,其存货中原材料却较上期增加了1571.98万元,且其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在产品合计金额较上年增加1535.07万元,以当年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75.12%估算,该部分包含原材料金额约1153.14万元,故其存货中原材料合计增加额为2725.12万元。但该金额较其4622.64万元的理论应增加额少了1897.52万元。

倘若兆威机电披露的原材料采购金额无误的话,那么上述差异则意味着,其营业成本恐存虚减之嫌,而具体情况则需公司给出解释。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