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太效应”成主流,投资者如何寻找生存空间?)
作者 | 陶丹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正持续在A股上演。仅就本周而言,公募基金年内新发行规模逼近三万亿和11家基金公司颗粒无收形成鲜明对比,第二只“千元股”诞生、百元股阵容持续扩容和低价“一元股”大面积下跌反差巨大,可转债市场也同时刷新了最高价和最低价的历史纪录。即使是在以低估值著称的银行股,也出现了不断创新高和持续走低的天壤之别。在股指最近半年来相对稳定的背后,持续分化的马太效应让许多投资者,特别是习惯于低吸“捡便宜”的老股民无所适从。事实上,这样的分化已经持续了三年多,也是A股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并持续进行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投资者在“老革命遇到新难题”之后,积极求变应对,才能更好地在股市寻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
强弱分化扩散到A股的每一个角落
从2017年开始,A股市场马太效应就已经逐步显现,目前这样的强弱分化几乎已经扩散到每一个角落。从价格体系来说,在“股王”贵州茅台稳步向2000元大关发起冲击的过程中,本周石头科技成为第二只“千元股”,而目前沪深两市“百元股”的阵容已经增加到100只左右,这一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2元以下的“一元股”和“毛股”的合计数量,为A股30年来历史所罕见。而从通达信软件编制的百元股指数(880878)和低价股指数(880879)对比来看,二者在年内的“剪刀差”超过了40个百分点,前者大涨超过40%跑赢A股大部分主要指数,而后者则在平盘位置苦苦挣扎,差距显而易见。
而A股股票价格的差距也蔓延到了可转债市场。本周,英科转债(123029)刷新可转债最高价纪录,超越“股王”贵州茅台临近2000元整数关,而价格最低的亚药转债(128062)则跌破70元整数关,刷新辉丰转债此前创下的可转债最低价纪录。除了绝对价格之外,英科转债今年收获超过15倍的涨幅,而亚药转债则大跌超过20%,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并不为过。
除了股票和可转债之外,基金公司的募资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在年内爆款基金频繁出现,总发行规模突破三万亿的大背景下,依然有11家基金公司“颗粒无收”。如果这些今年一无所获的基金公司不能在明年迎头赶上的话,不仅将面临增量规模拓展困难,连现有存量基金也有可能被投资者逐步赎回。
“头部化”趋势明显,弱者逆袭难
上面笔者简单列举的三个事件,只是A股“马太效应”渐成主流的侧影,有心的投资者还可以列举出很多,特别是同一行业板块中龙头股和“后进生”的巨大分化等等。无论是行业的集中度提升带来龙头股的溢价,还是交易资金向强势机构投资者逐步聚拢,“头部化”时代折射出A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蜕变的阶段。在各行各业包括基金管理的龙头公司,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通过质量、品牌建立起“护城河”取得主导地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让大部分落后者望尘莫及。
弱者有没有逆袭的机会?很多人会联想起龟兔赛跑的故事,行动迟缓的乌龟战胜了骄傲自满的兔子,就带有相当程度的“弱者逆袭”的影子。但乌龟能后来居上,并非自身爬行速度有了大幅提升,而是依靠持续不懈的努力以及对手轻敌的双重加持。放到产业竞争中,“乌龟”要战胜“兔子”,如同弱势企业在自身努力的同时等待龙头公司犯错的机会,这样的机会不能说没有,但短期之内比较渺茫。龙头之所以是龙头,必定有其突出的竞争优势,龟兔赛跑的“以弱胜强”大面积出现并不现实。即使是有少数弱者逆袭成功的案例,必定也同时伴随着更多弱者在竞争中倒下,谁又能保证自己一定是选中逆袭者的幸运儿呢?
善用工具与强者为伍
因此,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持续押注到大概率事件,也就是与强者为伍,才能保证实现长期投资的稳健收益。如果要在剧烈分化的A股长期生存,投资者就需要把仓位重点配置在具有龙头风范的强势企业中。不过,尽管逻辑可以被许多投资者接受,但实施起来却有一些困难。除了要克服人性中常见的“恐高症”心魔之外,部分龙头公司越来越高的股价也提高了投资
笔者认为,对大部分散户投资者而言,除了直接持有少量优质股作为参与打新的“门票”之外,不妨将主要仓位配置到公募基金中。从今年市场运行的情况来看,“炒股不如炒基”已经逐步成为市场共识,机构投资者在面对高度分化的市场环境,无论是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还是做好适度分散配置,都比散户有更多优势。笔者认为,未来投资者参与公募基金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从品牌效应突出的头部基金公司,选择长期业绩稳中向好的主动型基金进行投资。基金公司的选择可以从今年新发行基金规模前十进行筛选,这些新发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获得销售渠道的认同较高,背后一般有较强的投研团队作为支持;其次是基金经理的历史战绩,可重点选择五年长周期收益较高、回撤较小的风格来进行关注。
二是选择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大指数ETF基金进行配置。这些大型指数ETF看似很难有太多超越指数的超额收益,但对应的指数估值较低,在股市长期螺旋式上涨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确定性较高的上涨。
三是净值表现较好的场内折价基金。这部分基金除了可以观察
(本文已刊发于12月19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