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业绩雷”如期而至,回踩后二月更精彩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张俊鸣 2021-01-29 21:24:0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业绩雷”如期而至,回踩后二月更精彩)

作者 | 张俊鸣

周初惯性冲高之后,本周A股主要指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整固。在指数表现相对平淡的同时,淡出投资者视线已久的“业绩雷”再次浮出水面,西水股份、金一文化预亏上百亿令人触目惊心,许多本来走势就孱弱的小市值品种稍有风吹草动便再度下杀。“踩雷”对直接持有相关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固然是损失惨重,但从整体市场的角度而言,“业绩雷”在一月末如期而至则是排除了不确定性,基本面良好的优质股将继续坚定长线资金持有的信心,大盘在顺势回踩之后有望迎来二月的精彩。

一月末“爆雷”是常态

一月末的“业绩雷”造成相关个股大幅下挫,但对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常态。2014年以来,一月份的最后五个交易日大多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仅有2017年出现例外。而从2019年开始,这样的“爆雷”更多集中在小盘股身上,当年一月份的最后五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一度出现五连阴,大量商誉爆雷的小盘股成为杀伤力最大的群体。而最近的“爆雷”群体,大多数也是属于商誉爆雷的公司。从相关公司的走势来看,在正式“爆雷”之前走势已经弱不禁风,大部分属于典型的牛市熊股,已经被主流机构抛弃,也无法引起技术派抄底盘的兴趣。虽然下跌必然有人来承担市值缩水的损失,但提前深度调整之后的再次下跌,实际上杀伤力已经逐渐减弱。

虽然一月末“爆雷”已经成为每年的“例行演出”,但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本周之后业绩大幅变动的预告就已经结束,市场在排除不确定性之后将迎来更加坚实的支持。实际上,即使是“爆雷”的公司,近期走势也出现分化,部分品种在“利空出尽”之后低开走稳,如健盛集团等,显然场内资金已经在关注“爆雷股”轻装上阵之后的投资机会。虽然这种机会对中小投资者而言如同“接飞刀”,但不可否认对市场情绪的缓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也有利于大盘未来结束调整再续升势。

“业绩雷”PK“业绩浪”

绩优小票有“升机”

“业绩雷”是一月末的常态,但实际上这段时间也是扭亏或大幅预增公司发布喜讯的阶段,最典型像牧原股份为首的养猪股,全行业业绩预增虽然在市场的普遍预期中,但仍然对股价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动。除此以外,不少小盘股也取得了业绩大幅成长的优异表现,这其中除了有前两年已经商誉爆雷消除负面影响的公司之外,也有不少2020年刚刚上市的次新股。虽然本周“业绩雷”的关注度压过了“业绩浪”,让许多有实质性成长的小公司没有充分表现,但随着“业绩雷”的过去,进入二月份之后这些绩优小公司有望得到新一轮的发掘,本周这部分品种表现相对低调,实际上也给了投资者寻找价值的时间和空间。

绩优小公司的价值发现有两个契机,一是近期私募基金发行成立加速,和公募基金普遍喜好“抱团”大市值龙头股不同,私募基金的操盘风格更加多元化,其中有部分资金对小市值品种情有独钟,而小票一旦爆发涨幅并不比大盘股逊色,这些新成立的私募基金要在年内实现“弯道超车”,仅仅在大盘股上随波逐流是不够的,选择绩优小票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可能。另一个契机则是下周一(2月1日)起开始有科创板公司纳入沪港通标的,除了可望直接引入境外增量资金外,也为将来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体系奠定了基础。境内外资金的联动,对挖掘小公司的内在价值,将起到相当程度的正面效应。

回踩之后二月更精彩

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A股将迎来春节长假,长假前部分资金提前“刀枪入库”,降低操作频率是事实,但由于公募、私募基金持续热销,这些新成立的基金并不会完全放弃,逢低参与仍然是主流机构的选择。从最近20年的走势来看,春节前后和二月份A股走势都不会太差,这个年初流动性充沛的“季节效应”2021年还看不出有改变的趋势,近期部分城市防堵楼市炒作的措施,也有利于引导一部分楼市热钱进入A股。“业绩雷”对市场的影响只是短期的,长期看坚守价值投资主线仍有望继续获益。

从长周期来看,年初上证指数实现对四个多月箱体整理的突破之后,实际上也完成了对2015年8月以来长达五年多的大型头肩底的突破。这个时间跨度极长的头肩底,是对上一轮牛市行情的彻底消化,突破之后牛市进程不会轻易结束,适度回踩更有利行情的长期发展。如果春节前市场表现低调,反而是投资者逢低布局的良机,坚守基金或主动挖掘优质小票的机会,相信都能在二月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附图 上证指数周线图(2014.11-2021.01)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作者 | 张俊鸣

周初惯性冲高之后,本周A股主要指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整固。在指数表现相对平淡的同时,淡出投资者视线已久的“业绩雷”再次浮出水面,西水股份、金一文化预亏上百亿令人触目惊心,许多本来走势就孱弱的小市值品种稍有风吹草动便再度下杀。“踩雷”对直接持有相关股票的投资者来说固然是损失惨重,但从整体市场的角度而言,“业绩雷”在一月末如期而至则是排除了不确定性,基本面良好的优质股将继续坚定长线资金持有的信心,大盘在顺势回踩之后有望迎来二月的精彩。

一月末“爆雷”是常态

一月末的“业绩雷”造成相关个股大幅下挫,但对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则是司空见惯的常态。2014年以来,一月份的最后五个交易日大多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仅有2017年出现例外。而从2019年开始,这样的“爆雷”更多集中在小盘股身上,当年一月份的最后五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一度出现五连阴,大量商誉爆雷的小盘股成为杀伤力最大的群体。而最近的“爆雷”群体,大多数也是属于商誉爆雷的公司。从相关公司的走势来看,在正式“爆雷”之前走势已经弱不禁风,大部分属于典型的牛市熊股,已经被主流机构抛弃,也无法引起技术派抄底盘的兴趣。虽然下跌必然有人来承担市值缩水的损失,但提前深度调整之后的再次下跌,实际上杀伤力已经逐渐减弱。

虽然一月末“爆雷”已经成为每年的“例行演出”,但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本周之后业绩大幅变动的预告就已经结束,市场在排除不确定性之后将迎来更加坚实的支持。实际上,即使是“爆雷”的公司,近期走势也出现分化,部分品种在“利空出尽”之后低开走稳,如健盛集团等,显然场内资金已经在关注“爆雷股”轻装上阵之后的投资机会。虽然这种机会对中小投资者而言如同“接飞刀”,但不可否认对市场情绪的缓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也有利于大盘未来结束调整再续升势。

“业绩雷”PK“业绩浪”

绩优小票有“升机”

“业绩雷”是一月末的常态,但实际上这段时间也是扭亏或大幅预增公司发布喜讯的阶段,最典型像牧原股份为首的养猪股,全行业业绩预增虽然在市场的普遍预期中,但仍然对股价起到了相当程度的推动。除此以外,不少小盘股也取得了业绩大幅成长的优异表现,这其中除了有前两年已经商誉爆雷消除负面影响的公司之外,也有不少2020年刚刚上市的次新股。虽然本周“业绩雷”的关注度压过了“业绩浪”,让许多有实质性成长的小公司没有充分表现,但随着“业绩雷”的过去,进入二月份之后这些绩优小公司有望得到新一轮的发掘,本周这部分品种表现相对低调,实际上也给了投资者寻找价值的时间和空间。

绩优小公司的价值发现有两个契机,一是近期私募基金发行成立加速,和公募基金普遍喜好“抱团”大市值龙头股不同,私募基金的操盘风格更加多元化,其中有部分资金对小市值品种情有独钟,而小票一旦爆发涨幅并不比大盘股逊色,这些新成立的私募基金要在年内实现“弯道超车”,仅仅在大盘股上随波逐流是不够的,选择绩优小票放手一搏或许还有一线可能。另一个契机则是下周一(2月1日)起开始有科创板公司纳入沪港通标的,除了可望直接引入境外增量资金外,也为将来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体系奠定了基础。境内外资金的联动,对挖掘小公司的内在价值,将起到相当程度的正面效应。

回踩之后二月更精彩

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A股将迎来春节长假,长假前部分资金提前“刀枪入库”,降低操作频率是事实,但由于公募、私募基金持续热销,这些新成立的基金并不会完全放弃,逢低参与仍然是主流机构的选择。从最近20年的走势来看,春节前后和二月份A股走势都不会太差,这个年初流动性充沛的“季节效应”2021年还看不出有改变的趋势,近期部分城市防堵楼市炒作的措施,也有利于引导一部分楼市热钱进入A股。“业绩雷”对市场的影响只是短期的,长期看坚守价值投资主线仍有望继续获益。

从长周期来看,年初上证指数实现对四个多月箱体整理的突破之后,实际上也完成了对2015年8月以来长达五年多的大型头肩底的突破。这个时间跨度极长的头肩底,是对上一轮牛市行情的彻底消化,突破之后牛市进程不会轻易结束,适度回踩更有利行情的长期发展。如果春节前市场表现低调,反而是投资者逢低布局的良机,坚守基金或主动挖掘优质小票的机会,相信都能在二月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附图 上证指数周线图(2014.11-2021.01)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