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上行趋势未变,医药、新能源车仍有上车机会——专访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定恒)
红周刊 记者 | 刘增禄
A股一季度上行趋势并未改变,“红包”行情仍值得期待,大概率会在4月中旬见到本轮上升行情的相对高点。市场机会仍集中在具有颠覆性技术、适应市场变化并能保持创新性增长的医药、新能源汽车中。
开年以来,A股走势颇为动荡,先是由3474点持续上攻摸高3637点,后又于本周二开始回跌,重回原点附近。对此,深圳市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定恒在接受《红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A股一季度的上行趋势并未改变,“红包”行情仍值得期待,大概率会在4月中旬见到本轮上升行情的相对高点。
余定恒认为,2020年以来的市场机会主要在创新药、疫苗、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集中在具有颠覆性技术、适应市场变化并能保持创新性增长的行业及公司中,“目前来看,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的头部公司仍有上车机会”。
4月中旬将出现上升行情相对高点
《红周刊》:对于2021年的行情走向,您是如何判断的?
余定恒:我们对2021年度的市场走势判断有几个关键词:一季度红包行情、二季度警惕风险、三四季度爬坡行情,今年开年的走势也正好验证了我们对红包行情的策略判断。整体来看,短期市场处于博弈状态,复苏的经济与流动性边际收紧动态拉锯。虽然经济惯性复苏向上的动能和货币政策或者说信用逐渐边际趋紧向下的力量在动态博弈,但博弈重心仍是逐渐向上的。
《红周刊》:请深入谈谈?
余定恒:基本面决定方向,流动性决定高度。一季度红包行情的内在逻辑在于:强势复苏的经济,美国的需求、中国的供给以及一季度“两会”及优秀季报年报的公开。欧美疫情的二次反弹决定了海外流动性继续宽松,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疫情缓解之前都将对股市提供极好的支撑。同时,中国的出口数据依然一路高企,在海外疫情缓解之前,海外的需求将继续旺盛,海外需求叠加海外断链的替代效应,让中国供给的力量显现。在内外需求共同作用下,促进中国基本面向好。
此外,按照惯例,“两会”期间会有躁动行情,而上市公司在4月份又将集中披露年报季报。在诸多因素下,现阶段到4月中旬,行情大概率仍会呈现震荡上行,见到本轮上升行情的相对高点。
医药板块仍值得布局
《红周刊》:年内结构性行情特征依然明显,并未出现全面牛市特征。如此情况下,有哪些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余定恒:我们觉得可关注具有颠覆性技术、适应市场变化并能保持创新性增长的行业及公司。因为从长期来看,具有前瞻性增长的创新型上市公司是市场上定价最低的投资标的。在所有衰退或危机中,创新往往会比以往更快获得资金关注。基于此,我们看好创新药、疫苗、新能源汽车等板块的成长机会。
《红周刊》:那就先谈一下创新药、疫苗板块。
余定恒:医药本身是个战略性的行业,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结构决定了医药行业需求长期稳定增长。创新药往往具有技术领先,在某个治疗领域拥有垄断竞争格局以获得较高的定价权和渗透率。竞争格局好、护城河高、政策利好叠加需求侧的双重共振,符合产业趋势+创新性增长逻辑。疫苗的主要逻辑则在于高需求和低渗透率,尤其是自费疫苗,其免受医保谈判带来的估值压制。
《红周刊》:“战疫”时代,与疫情相关的医药板块身价倍增,如创新药板块的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估值已超过甚至接近百倍,疫苗龙头智飞生物、长春高新的估值也在80倍左右,万泰生物的估值甚至超过200倍。对于估值并不算低的医药板块,现在“上车”还合适吗?
余定恒:医药板块虽然在2020年上半年经历了大幅上涨,造成股价、估值和机构持仓“三高”问题,但从去年8月份开始,医药板块整体已经回调了近两个季度,“三高”问题已经基本消化,多数公司的估值和机构持仓都已回到了合理水平。此外,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下,医药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因此,在考虑到医药板块接下来会有一个多季度的政策真空期,以及医药白马业绩稳健,且长期成长逻辑依旧清晰的大背景下,现在布局仍是好时机。
《红周刊》:在创新药、疫苗领域,未来会走出更多的优质公司吗?
余定恒:创新是永恒主题,无论是创新药、创新器械还是相关配套服务都是值得被持续看好的,因为从产业趋势看,中国的创新浪潮才刚刚开始,中国创新企业的市场不仅仅是2万亿人民币的国内市场,未来还要走出去分享万亿美元的海外市场。企业无论大与小,只要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发创新药企业,我们都看好。
个人觉得,参与创新药龙头仍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选择,只是有些公司的市值已经比较大了,投资者需要适当放低回报预期。一些具有核心研发能力的小创新药企业也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对选股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认为,A股和港股中ToC端的医疗服务和疫苗未来会有不错的机会。
新能源车龙头的高估值会被迅速消化
《红周刊》:对于新能源车板块,您看好的理由是什么?
余定恒:主要有三点:1.全球环境安全下的低碳时代;2.各国建立自身的能源安全体系;3.技术创新(包括固态电池、自动驾驶)。从产业趋势角度讲,行业渗透率突破5%奇点,同时叠加全球新能源刺激政策影响,使得新能源车进入了渗透率加速阶段,处于景气度的高位。
《红周刊》:新能源车概念股自去年以来持续大涨,从估值角度看,目前是不是已经偏高了?
余定恒:新能源车板块估值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宁德时代的动态估值对应2021年100倍左右,比亚迪动态估值同样对应2021年100倍左右,赣锋锂业动态估值对应2021年150倍,但对于这几家卡位非常好,又处在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从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后面五年都是高速增长的大赛道中的玲珑塔企业,后续的业绩高速增长应该能够迅速消化目前较高的估值。
《红周刊》:特斯拉持续降价销售,这对国内整车产业会带来怎样影响?
余定恒:特斯拉对国内的传统车企及新能源车企来说就是一条进入国内车市的“鲶鱼”,特斯拉的降价当然会对国内的竞争对手带来冲击,但也会带动全行业更加关注整车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倒逼国内车企跟上特斯拉降价的脚步,进一步促进新能源车与燃油车的平价。近一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不断的有价格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燃油车的新能源车型发布,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之后,其增长的驱动力已经逐步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这会使得整车行业的增长更加健康。
《红周刊》:对于整车,您是看好比亚迪、长城汽车这样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传统汽车公司,还是更看好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
余定恒:我认为这两类企业都有机会走出来。不过各个公司有不同的资源禀赋,采取的竞争策略有区别,所以在成长的路径上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传统车企如比亚迪、长城汽车是在新能源转型上走的比较早、比较靠前的一批企业,他们的优势在于在传统造车领域有长期积累,通过整车制造的垂直一体化来完成对各个环节的品质打磨、成本控制,做出一个比较有综合竞争力的产品,来实现汽车电动化的跃迁,但在汽车的智能化方面则稍显不足,而这又恰好是造车新势力的优势所在,他们没有传统汽车厂商的观念束缚,他们所做的是解构汽车的硬件部分,使其变为一个标准品,然后用软件的部分来定义硬件,因此也带来了一些差异化的竞争,比如侧重智能驾驶、侧重客户服务、侧重易用性等等。在一个百花齐放的市场上,双方都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红周刊》:对于蔚来、小鹏、理想等公司,市场分歧明显,有悲观者认为无投资价值且充满泡沫。
余定恒:我并不认为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是泡沫,新能源车本身就是对燃油车的颠覆,这不仅体现在新能源车电动化之后节能减排和降低使用成本方面,更体现在未来软件定义汽车,汽车将更加智能化。未来汽车整个系统能够通过OTA升级,操控更加个性化,智能驾驶的应用进一步解放人的双手,V2X的应用将使汽车变成一个移动的办公娱乐平台,这本身就是颠覆,造车新势力只是在这条路上走的远一些而已。
《红周刊》: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有哪些方面值得投资人重视?
余定恒: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电池产业链同样值得关注,不过电池产业链不是所有标的都有机会。在目前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一些竞争优势不强的二三线电池以及材料厂商会被逐步淘汰。龙头公司地位虽然稳固,但在整车厂降本要求的驱动下,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挤压。此外,整个产业链需求旺盛,排产较
长远看,电池未来的技术路径变化如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会使得在这些技术路径上有提前布局的公司受益,同时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未来汽车的电子化率将不断提升,车载芯片的算力也将会不断增强,那么将来汽车上智能驾驶系统、动力系统、底盘和安全系统、车载娱乐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将逐步由几个甚至集成到一个芯片来完成,车载芯片未来会迎来算力和价值量的同步提升,并且汽车电子化率的提升会带来量上也出现较大的增长。当然,能够深入参与到汽车智能化进程中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也同样值得关注。
(本文已刊发于1月3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