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创板外资“活水来”,不能忽视的两大布局策略)
作者 | 张俊鸣
作为首个在A股实施注册制试点的板块,科创板本周一(2021年2月1日)终于被纳入沪港通,首批纳入的12家科创板公司将有望实现外资“活水”直接买入。虽然目前科创板仍是沪深两市估值最高的板块,但其强烈的科创属性和制度改革的先行创新,在吸引外资参与方面仍有独特魅力,目前已经有美国的基金公司面向美国投资者发行投资科创50指数的ETF基金。作为投资者准入门槛最高的板块,绝大部分散户通过基金参与“性价比”更高,尤其是上周市场调整过程中集中挂牌的一些科创板定开基金,较大的折价率和良好的净值表现形成背离,是散户参与科创板较好的方式。
高估值下开放外资,科创板魅力几何?
对科创板来说,此次被纳入沪港通实际为外资提供了直接参与的通道,但有通道和是否买入、参与量多大又是不同概念。不少投资者认为,科创板目前估值高,外资参与兴趣不会太大。笔者认为,估值高低并非外资决定是否参与科创板的惟一因素。单纯从估值来看,科创板开板以来估值一直不低,根据上交所最新公布的统计,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90倍,比创业板的65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科创板的公司具有明显的高科技属性,在注册制条件下有多元上市标准,不少公司IPO的时候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不可避免会对科创板整体估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高估值却不能简单地和“泡沫”划上等号,只要上市之后通过募集资金快速提升业绩,就能够将目前的高估值降下来,用传统行业的估值水平来看待科创板属于刻舟求剑。对外资来说,这点简单的道理不会不明白,美股就有许多科技成长型公司经历从高估值到盈利后估值回归合理的历程。因此,高估值不是外资参与科创板的障碍,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的前景才是关键。
从A股已经开放外资参与的公司来看,“低估值”也并非外资买入的惟一理由,外资本身也是风格多元的投资主体,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绩优白马股之外,科技股甚至有望困境反转的重组股也都可以看到外资参与的身影。特别是在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指数体系之后,大量有配置A股“刚需”的外资指数基金,出于追踪指数投资需要被动买入相关成份股,未来科创板公司在纳入相关国际指数之后,也必然会迎来一轮配置型买盘的进场。近期,纽约交易所就公告,由中金公司持有大多数股权的美国金瑞基金(Krane Shares)宣布在美国推出首只中国科创50ETF,境外资金配置科创板已经箭在弦上。随着吸纳优质科技公司的增多,对科技股有兴趣的外资必然会越来越多关注科创板的长期机会。
两极分化不可避免,选股不能看估值
事实上,和A股其它板块不同,科创板从成立开始就是散户占比较低、机构话语权较高的市场,有着比其它板块博弈更充分的IPO定价。在成立的时候,科创板就设定了较高的投资者准入门槛,只有50万账户市值并具有两年以上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在通过在线测试之后,才能开通科创板交易功能,这一下子就排除了超过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减少了机构和游资收割“韭菜”的空间;其次,IPO定价还引入了保荐机构跟投的机制,通过利益捆绑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保荐机构“只荐不保”的弊病。加上科创板公司中许多存在创投机构参股需要上市之后解禁套现的“明牌”压力,三管齐下,让科创板公司的定价更接近真实的多空均衡。如果再考虑到科技属性、研发投入比例等指标,笔者认为,科创板的真实估值不见得比其它板块泡沫要大,其中的优质公司一样有较好的长期投资潜力。
从2019年三季度以来,公募基金增配科创板已经是趋势性的投资行为,无论是持有科创板股票的市值还是参与的基金数量,都呈现逐季增长的趋势。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在科创板的持仓占比为2.69%,还属于比较低的水平,未来增长空间还很大。但不可忽视的是,A股市场上的两极分化现象在科创板中有明显体现,持续新高和不断新低的个股并存,这也是机构话语权占主导市场的必然结果。如果基本面的增长潜力无法得到机构认同,仅靠数量有限的个人投资者,是很难承接持续涌出的限售股解禁套现压力。因此,个人投资者在参与科创板的时候,不可有“贪便宜”的心态盲目抄底,而应当关注十大股东中机构持仓占比较大的公司,从中寻找出值得长线参与的公司。笔者重点关注品种有:奇安信-U、八亿时空、神工股份、中微公司。
借道基金参与也有良机
从内资机构不断增配、外资即将开始配置的趋势来看,科创板作为一个整体将获得越来越多资金活水的关注。尤其是到2021年5月MSCI调整成分股的时候,科创板有望开始被纳入相关指数中,对一些博弈型的资金来说,提前参与等待利好兑现是自然的选择。因此,单纯从交易策略来看,投资者在“春季攻势”中配置科创板也是合理的。
不过,对资金量较少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参与科创板存在门槛的制约。由于科创板买入需要以200股为起点,比其它板块高出一倍,加上高价股云集,百元以上的股票超过40只,而10元以下仅有寥寥数只,即使达到50万市值的开户门槛,许多个人投资者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以科创板最高价的石头科技而言,价格虽然比贵州茅台低许多,但如果考虑到200股的买入起点,实际上最低参与门槛要超过24万,比贵州茅台的21万还要高。加上科技属性带来研究的难度,通过基金来参与科创板显然是个人投资者“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目前投资科创板的特色基金有三类,一是直接投资科创50指数的ETF基金,这类基金的好处是追踪指数,仓位饱满,流动性良好,但也无法发挥机构主动挑选上市公司的优势,只能取得指数的平均收益;二是科创主题基金,这类基金大多有一定的折价,同时运作时间较长有可供观察的历史表现进行选择,但不少基金参与科创板的比例不高,而是将重兵投入中小板、创业板甚至主板的科技股中,无法完全反映科创板公司的表现。相比之下,笔者更关注科创板定开基金的投资机会,2020年7月底科创板设立满周年之际有6只科创板基金成立,除了限定高比例投资科创板公司之外,也赋予了基金经理主动管理的空间。从成立以来的表现来看,截至上周五(1月29日),6只基金除了富国科创之外都取得了正收益,且全部跑赢同期的科创50指数,展现了基金经理的选股功力。从上周开始,这6只基金已经有5只在交易所挂牌,在市场调整的影响下出现较大幅度的折价,超过10%折价率不在少数,对这些净值表现良好的基金而言,存在一定的错杀嫌疑,也给了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黄金坑”机会。
图1 科创板基金和科创50指数对比1(汇添富、博时、南方)
图2 科创板基金和科创50指数对比2(万家、易方达、富国)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及其他投资品种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