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但斌:抱团是“英雄所见略同”,未来在这几个行业找“玫瑰”)
红周刊 记者 | 王飞
“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一些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一刻很可能是一个大的历史时代。”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在2021年2月2日晚做客央视财经的直播间时表示。
虽然疫情因素依然困扰世界,但但斌指出,每次重大的危机都孕育着重大的历史机会,资本市场都是受益者。同时,他表示,互联网、消费、医药、教育、高端制造五大方向会有好未来,尤其是高端制造方向,很多行业的细分龙头是非常出色的。
以下是实录(精简):
中国股市走进大时代
外资流入中国趋势在加强
主持人:您曾说“慢牛”正在开启,A股最伟大的时代很可能即将来临,这个时间可能会持续二三十年。您是基于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呢?
但斌:我认为,每次重大的危机都孕育着重大的历史机会。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政府投了4万亿,而在过去这12年当中,房价就一路涨到现在(老百姓感受最深)。在2020年发生危机的时刻,全世界的央行向市场里面释放了比2008年更大的流动性。那么,这一定会对各类的资产有一个比较强劲推动作用。
再比如1929年的经济危机之后,之所以没有再发生大的危机,就是各国中央政府学会了“碰到危机就印钞票注水”。所以,这就导致在每次危机中,资本市场反而都是受益者。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资本市场的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经历了从一个幼年到青年再到壮年的过程,现在已经起到了枢纽的作用。在过去42年的改革开放中,房地产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假如说房地产能带动100个行业的话,资本市场从80万亿或者100万亿到600万亿的话,对各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力度更大、更全面。
中国的资本市场的一些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注册制、IPO造假入刑、操纵市场入刑等,还有公募、私募基金目前的大发展等,我觉得这一刻很可能是一个大的历史时代。
主持人:市场的开启是否完全取决于流动性?如果是,市场的表现能否长久?
但斌:我们(东方港湾)是自下而上的去选择公司,实际上对宏观方面的变化不是特别关注。如果就事论事,《投资者的未来》中有一组数据,就是200年前的1美元到现在的购买力只剩4分钱了。就是说,货币贬值、“放水”等都是一个长期的通货膨胀现象。而在某一个月或者某几个月甚至是半年,流动性偶尔收缩一下在历史上是很常见的,但长期的趋势没有改变。
那么,在全世界“大放水”,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国际投资者,他不会投资中国有一定派息率、稳健增长的好公司?在疫情、贸易战期间,我也问过美国的同行,是否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卖出中国的相关企业?答案是“没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总体而言外资是在持续流入中国的。
当下,“机构抱团”是最热的词,这实际上就是高估和低估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如当年中国台湾和韩国市场放开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担心台积电、三星是否阶段性高估,但卖出后国际投资者就“接盘”了,而且持仓可能占到70%甚至是90%。所以,现在的操作还是要放在一个全球的背景下,毕竟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双向开放。
主持人:您曾提到“国运”的概念,现在您对中国经济有怎样的预期?
但斌:我不是经济学家,是一个实践者(基金经理),我们现在投资是把巴菲特当作榜样,而在巴菲特一生当中,坚信美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是贯穿始终的。我在《时间的玫瑰》中曾写道,“巴菲特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75岁的时候拥有了450亿美元的财富,而在于他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
所以,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变得更好。包括2020年疫情发生的时候,我当时就主张要冷静理智,不要恐慌,而且当时我们也有产品成立,我就全部买进去了。
主持人:但这样的做法可能并不是普通投资者所能借鉴的。
但斌:毕竟投资是个很专业的事情,如果我妈、我哥他们也炒股并都能像我一样赚钱,还要我干什么?实际上,投资的动作非常简单,就是一买一卖,但是在很多聪明人都来竞技的情况下,想要胜出就需要有自己独有的东西。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投资就是对人性优劣的奖惩。
主持人:您是怎么做到看得远和看得准的?
但斌:投资一部分是艺术,一部分是科学。我觉得,艺术的部分就是天赋。
我们只投两类公司,一类是世界改变不了的公司,另一类是改变世界的公司。如在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我就动员过一个朋友拿100万美元去买三家公司(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现在其中一家涨得最好的公司已涨了近3000倍。换句话说,迎接到一个时代(改变世界的公司)就是这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巴菲特已经90岁了,但在他8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投资IBM(投了100亿美元)。之后又投了苹果,而且已经占到它的持仓的47%左右。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90岁的老人还在进步,我们更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的去学习。查理·芒格说,“不见40以下的年轻人”。投资可能就是一个要学到老的一个职业,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保持洞察力。
人均收入才迈过1万美元门槛
细分领域如互联网、消费和医药等都有美好未来
主持人:您觉得哪些行业在未来会有非常确定性的表现?
但斌:在我们这么多年的实践当中,主要集中在5个方向,分别是互联网、消费、医药、教育和高端制造。
从1978年到2006年,美国人均收入经历了从1万美元到5万美元左右的变化。而中国的人均收入才刚刚到1万美元,如果两个百年梦想能实现,人均收入很可能会达到3万美元。而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化妆品、医美、软饮料、烟草、食品加工、家用电器、专用化学品、计算机、半导体、医疗器械、蒸馏酒、教育、新能源等细分领域都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
尤其是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如果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制造业龙头大概也是世界的龙头。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在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上40多年以来第一次超越了美国,成为全世界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而在中国进步的过程当中,很多行业的细分龙头是非常出色的。并且中美贸易摩擦也给予了我们警示,所以,在未来相关的领域里面很可能投资不止几千亿元。
主持人:怎么找一直能“存活”下去的公司呢?
但斌:我们主要是看商业模式、行业空间、盈利能力、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文化等。当然,行业的特征也是非常关键的,2008年我们就吃过大亏。当时我们投了很多周期性行业,包括杠杆类的行业,而当经济危机或大波动出现的时候,这些行业很可能会出现大的问题。但有一个行业就非常特殊——酒类行业,因为酒类公司的生命周期是非常长的。
决定人类历史或者国家或者民族命运的是文化、风俗、传统、宗教改变的频率,而当一个公司的命运跟一个民族的命运相联系,最后就会成为一个全世界的图腾符号,这种企业也就容易长存。如爱马仕,2020年疫情期间价格涨了30%,2021年又在涨。
在中国也是一样,我们的“图腾”龙头白酒也是类似的概念。所以,当这种文化特征与一家公司结合的话,想让它倒闭都非常难。还有中药的龙头,随着华人走到东南亚甚至是全世界,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区域品牌到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世界品牌。
美国现在也在争论Facebook、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奈飞的成长性,因为在过去十几年间这些公司已经涨了很多,但是排除这6家公司,或者说是主要的100家公司(大部分市场好公司不超过100家),大多数公司是非常平庸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30年间,是呈锯齿形波动的,但如果聚焦在100家公司,他们是走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牛市。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平台型的企业也很难被击垮。中概股和在香港上市的这些公司,他们崛起的非常快,如果还用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模型就会错失一个伟大的时代。
主持人:好公司的估值就没有了天花板?
但斌:我们可以大概算一下这个公司最终利润是多少,这就是它的商业模式一旦建立以后,成为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后的估值。以特斯拉为例,如果无人驾驶成为一个必然的应用,特斯拉就从一个硬资产变成一个轻资产的商业模式了,马斯克就相当于微软在卖操作系统,他未来能赚的钱可以想象。这之后受益的还有A股白酒股和港股互联网龙头,因为不怕酒驾了(笑),同时也可以在电动汽车屏幕上打王者荣耀了。当然,这个前提是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的5年、10年甚至20年仍是主流的技术。
问题就在于相不相信这个东西,如果一个商业模式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投资者是不会给很高估值的。也就是说,估值需要考虑,但它是动态调整的,需要不断的去验证公司的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前景等。
主持人:低估值是不是等同于“陷阱”?
但斌:如果一个公司没有增长的话,实际上就是一个高等级债券。但反过来看,像白酒行业的公司,如果没有增长的话,也不会这样子的一路上涨。所以,我觉得那些传统的行业是有价值陷阱的。比如银行,看着风景秀丽,但是要想赚钱也不太容易。除非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非常深入
当然,银行也有价值,但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另外,巴菲特之前也看好银行,但近几年他一直在卖富国银行,并把苹果当成第一重仓了。对我们来说,希望投资的最好方向就是能够沿着45度斜率增长的行业。
主持人:关于“机构抱团”您怎么看?
但斌:实际上,我从来不认同这种观点。中国的资本市场喜欢发明一些概念,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如果一个公司出现了问题,抱也抱不住,如近期的机场龙头企业不就遭遇了两个跌停板。抱团其实就是自下而上的选择一些好的公司,不“踩雷”的选择,因为风控是投资机构最核心考量。
说出白酒会瓦解言论的人,一定是对白酒行业的特征不了解。经过水和粮食的发酵后,毛利率就达到了70%~90%,又不怕库存,只要有品牌就能够销得出去。虽然说白酒整体的产量是在下降的,但18家上市公司中除了少数的一两家以外都在扩产,怎么可能会有变化或者瓦解。
包括“中国的崛起难道是靠一瓶白酒吗”的言论,也不太符合事实。2019年我调研了星巴克、波音、亚马逊、微软4家企业,他们就代表了各个方面。所以,中国的崛起一定是普遍意义上的崛起,不可能说是某一个行业的崛起。白酒龙头的供不应求,这是中国崛起的一个象征。因为它代表了4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各行各业都发展好,才有钱买这种好东西去消费。
主持人:但这段时间白酒整个板块确实在回调,是不是前期估值有点过高了?
但斌:不过,也有几家白酒公司在创出股价的历史新高。的确,会有一些公司的业绩不及大家的预期,但这太正常了。我觉得,投资还是别那么短期的去看这些问题。
主持人:您觉得“机构抱团”现象是什么造成的?
但斌:英雄所见略同。就跟美国过去13年一样,如果不买那6家公司,其他的市场表现非常平,中国也是一样的。
做规模的朋友
与龙头为伍
主持人:投资中难免“踩雷”,我们怎么才能提前避免暴风影音、瑞幸这样的公司呢?
但斌:当一个公司的基因里有问题的话,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全世界顶尖的这些投资家们,他们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就是对企业敏锐的洞察力,而这是靠阅历积累的。
主持人:您觉得达到什么样的一种条件或者标准就会作出卖出决策?
但斌:遇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否则我们都是满仓。
我们两个同事因为怕调整,前两天把电动汽车龙头企业卖了,结果它的股价又创新高了。我就建议他们,“把你们的显示屏给关了”。我现在的要求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的换手率必须低于一个规定的准线。
主持人:我们应该集中持股还是分散投资?
但斌:有一个理论说,投资大概7个公司既可以分散风险,又可以做出业绩。但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如果不适当的集中很难做出出色的业绩。彼得·林奇也曾说过,如果扣除他前三大重仓股的话,他的业绩也不会太好。而且像巴菲特或者国内现在比较优秀的公募基金的经理,他们都是重仓持有的。
当然,个人可以这样做,但机构是很难的,毕竟还有银行、券商等等方面的限制。而个人想超越机构也很简单,把所有的钱都买最好的两三个股票就可以了。
主持人:您的投资总监说要做规模的朋友,这是否也是您所认可的一种观点?
但斌:是这样的。现在全世界的商业模式都是在向头部企业集中,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以后,“大象”也在起舞。过去说小公司在高速成长,但现在不是了,谁的规模越大,掌握的数据越多,谁就拥有了未来。所以,就如我们看到的这样,规模现在是取胜的标志。
主持人:怎么来区分投资和投机?
但斌:我觉得,投资一定是一个共享共赢的游戏。如一个公司在上市的时候利润是1亿元,现在达到了1000亿元,那么所有人都是赢的,国家赢、企业赢、员工赢、投资人赢,这是一个没有输家的游戏。很多人认为,资本市场是个零和游戏,包括“机构抱团”在内的很多衍生概念都是这种思考方式,不认为投资是共赢的。但为什么所有国家都愿意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因为只有资本市场能集合社会的力量让好的企业变得更好。所以,如果把资本市场当成博弈,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主持人:您怎么看美国上演的散户逼空大战这件事情?
但斌:我是从来不做空的,如果做空太过分的话,确实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一直认为,做空实际上是比做多难,做错的时候是非常难受的。可以不喜欢一个公司,不买就完了,没必要非得逆向操作。但从公平交易的角度来看,华尔街的这些机构既然敢做空,就应该按照规则来,但修改规则限制老百姓买股票,我觉得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主持人:这有可能在中国上演吗?
但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不会出现,毕竟都没有做空机制,连退市相关的制度都才刚刚开始。
附注:但斌在直播期间分享书目
《时间的玫瑰》、《股市真规则》、《穷查理宝典》、《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的未来》、《原则》、《枪炮、病菌与钢铁》、《良性增长》、《价值》、《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奇点临近》、《伟大的博弈》、《股票作手回忆录》
扫码购书
↓↓↓
(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