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聚焦IPO | 绿岛风产品质量“亮红灯”,部分经销商竟为别人做“嫁衣”)
红周刊 记者 | 刘杰
绿岛风多家经销商竟主要销售其他品牌的产品,其还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监管机构处罚,这说明其品牌管理存在很大问题。此外,其存货金额巨大,期后销售比例不断下降,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难免令人对其存货产生担忧。
绿岛风主要从事室内通风系统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客户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一体化室内通风系统解决方案。其主要产品覆盖新风系列产品、风幕机两大品类,品牌名称为“NEDFON绿岛风”。
目前,绿岛风已成功通过上市委会议,准备提交注册。经过层层问询和信息的不断披露,其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其中包括产品质量问题、品牌形象问题,营收增长问题、财务数据问题等诸多方面,而这些问题亟须公司在上市发行之前一一厘清。
“绿岛风”商号竟成别人的“嫁衣”
绿岛风主要以经销的模式对外销售产品,报告期内(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境内经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超过8成,这就需要绿岛风对经销商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以防出现恶性价格竞争、售假串货、不正当使用品牌等销售行为,若经销商出现不良行为,无疑会对绿岛风的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经销商中使用“绿岛风”商号的共5家,分别为合肥绿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绿岛风工贸有限公司、青岛绿岛风通风设备有限公司、郑州绿岛风商贸有限公司、西安绿岛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绿岛风向上述经销商销售产品的金额分别为926.05万元、1885.06万元、2062.23万元、667.56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在4%左右。
而上述经销商中,除了青岛绿岛风通风设备有限公司仅代理绿岛风产品外,其他经销商则还代理了其他品牌产品,比如说南京绿岛风工贸有限公司销售绿岛风产品比重仅为5%,比重相当小,剩余则为其他品牌产品。而西安绿岛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郑州绿岛风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绿岛风产品的比重也分别仅为30%、45%,比重还不足一半,只有合肥绿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该比重为60%,但仍有4成为其他品牌。
绿岛风经销商竟然为别人做“嫁衣”,这着实令人难以理解,对此,绿岛风解释为“上述经销商使用发行人商号主要是为了便于销售发行人产品及进行市场推广。”然而,如此说法恐难站得住脚,因为上述经销商的销售重点根本不在绿岛风的产品上。
而绿岛风之所以放任之,让经销商滥用自己的品牌,恐怕与其品牌知名度不够有关,若经销商从绿岛风品牌赚不到足够利润,就不得不兼营其他品牌产品来维持生存,如果绿岛风对经销商管理过严,要求过高,导致经销商大幅减少,最终影响的会是其自身的业绩。
值得警惕的是,这些非以绿岛风产品为销售核心的经销商却冠以“绿岛风”的商号,若其因为其他品牌产品出了问题,引起消费者的误解,那么很可能会累及绿岛风商业信誉,给其品牌带来不良影响。
产品质量“亮红灯”
说起品牌管理方面的问题,除了对经销商的管理外,企业产品质量则是影响企业品牌形象最核心的内容。倘若产品的品质不过关,一旦爆出问题,不仅会面临监管处罚,更重要的是会砸了企业自己的招牌,而绿岛风产品就曾因为质量问题遭到处罚。
2019年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9年电风扇产品(网售)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抽查结果的通告》(2019年第38号),认定绿岛风型号为“FE-40C 85W 220V~50Hz 400mm”的强力扇的不合格检测项目为:“1.器具缺少功率、频率;2.稳定性10°翻倒;3.标志和说明”,由认证机构撤销其该型号产品的强制认证证书。
于是,2020年1月9日,台山市市监局向绿岛风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台市监处字〔2020〕25号),认定其2019年8月9日至10日生产的落地扇质量抽检不合格。最终,对其罚款40674元(与涉案货值相同),没收不合格产品247台,没收违法所得254.25元,并责令其停产不合格产品。
绿岛风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无疑会对其品牌造成不良影响,而这恐怕也是绿岛风诸多经销商不以绿岛风产品为主,而是同时选择经销其他品牌产品的原因之一。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恐有不足
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绿岛风的存货金额分别为6955.60万元、9598.68万元、9111.96万元,9943.67万元,是其流动资产中占比重最高的资产,其中主要以产成品为主,其中产成品占存货的比重在五成左右。大量的产成品囤积无疑会增加存货跌价风险,一旦产品跌价,则企业需要计提大量的存货跌价准备,面对大量存货,绿岛风这一风险显然也不低。
具体来看,绿岛风的主要产品为新风系列产品,报告期内,该系列产品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6.53%、70.47%、71.72%、68.55%。然而,目前该系列产品出现了大幅降价,2018年该系列产品售价为135.29元/件,2019年降低至124.16元/件,同比下降8.23%。如此大幅度的下调价格,也侧面反映出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绿岛风的产品优势并不突出,不得不大幅降价,来获取市场份额。
而产品大幅降价,意味着存货跌价风险的提高,然而,面对大量的存货,绿岛风对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比例却明显低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其可比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平均值分别为1.18%、2.68%、7.33%、5.80%,而绿岛风的计提比例分别为0.96%、1.64%、2.82%、4.70%,各期均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较来看,绿岛风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偏低。
需要注意的是,存货长时间难以销售,随着新产品的上市,此前库存旧产品还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而绿岛风存货的期后销售比例也在持续降低,报告期内,其期后销售比例分别为91.36%、76.43%、65.68%、59.20%,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其存货恐出现了滞销的风险。
其存货期后销售越来越差,与其较低的存货订单支持率不无关系。报告期内,其在手订单对库存商品的支持率分别为9.82%、13.74%、15.36%、27.21%,即便在比率较高的年份,其存货在手订单支持率也不足三成,因此绿岛风囤积的大量存货也令人担忧。
收入真实性存疑
截至2020年上半年,绿岛风的经销商多达300家,其中,经销商销售规模在50万元以下居多,为232家,占比达77%,且位置遍布在全国各地,较为分散。其经销商的这一特点,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数据的核查难度,据问询函显示,会计师事务所实地走访经销商客户为53家,报告期内,覆盖经销渠道收入比例分别为73.29%、74.61%、69.52%、62.17%,这意味着还有占经销渠道收入三、四成的经销商未能实地核查。《红周刊》记者核算其营收与相关财务数据间的勾稽关系,发现存在数千万元的勾稽差异,因此,绿岛风的销售收入真实性存在疑点。
据招股书显示,绿岛风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30亿元,其中,其境内收入3.82亿元,适用于13%的增值税税率(注:自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由16%下调至13%,故按月分段估算),境外收入4773.97万元不涉及增值税,推算出当年其含税营业收入约为4.82亿元。理论上,该部分含税营收将体现为同等规模的现金流量的流入以及经营性债权的增减。
2019年,绿岛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为4.54亿元,由于其预收账款变动较小,无需考虑该因素影响,将其现金流入金额与含税营收相较少了2833.59万元,理论上,会导致本期经营性债权同等规模的增加。
进一步来看,绿岛风2019年末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应收款项融资合计为1882.62万元,2018年末前述相同项目的金额合计为1410.11万元,相较之下,2019年仅增加了472.51万元,这比理论应增加额少了2361.08万元,占其当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意味着绿岛风当年有2361.08万元含税营收没有相关现金流以及经营性债权的支持,不排除存在虚增的可能。
(本文已刊发于3月20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