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小米遭遇“缺芯”危机,造车传闻也未“坐实”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陈秋 2021-03-25 19:14:0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小米遭遇“缺芯”危机,造车传闻也未“坐实”)

红周刊 记者 | 陈秋

3月24日,小米集团公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2020年总收入达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经调整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2020年第四季度总收入达705亿元,同比增长24.8%。经调整净利润达32亿元,同比增长36.7%。在发布财报之前,市场预期小米集团第四季度营收752.26亿元,预期2020年全年净利润133.43亿元。

对于财报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表示,第四季度增长放缓的核心原因是由于芯片缺货,“从去年第四季度我们就开始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对业绩造成了影响”。另外一个原因是,四季度苹果做得非常出色,iPhone 12在欧洲市场以及全球市场都是热销的,客观上也带来了一部分影响。

面对芯片短缺与挑战,王翔称,首先由于疫情,消费者会低估经济发展会有缓慢恢复的过程,尤其智能手机是刚需的产品,半导体又是一个长周期产品,规划产能可能需要12个月或者更久的时间,所以造成了一部分芯片短缺的情况。

在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看来,“增长放缓”不仅是芯片缺货所致,他对《红周刊》记者说,还因“小米线上遭遇瓶颈,急需线下突破”。

3月24日,小米集团还公布了五项重要人事变动,其中包括前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国际部总裁周受资,其因个人原因辞任集团执行董事职务,且董事会已批准。国际部总裁一职由小米集团合伙人及高级副总裁卢伟冰接任,卢伟冰同时将继续兼任中国区总裁及Redmi品牌总经理职位。随后,周受资在其个人微博披露,将加入字节跳动,担任公司CFO一职,“得以在离家18年之后,base在我的家乡新加坡”。

手机营收、出货量环比下降

中高端均出现芯片缺货问题

王翔表示,造成小米智能手机营收和出货量环比下降的原因是芯片短缺。

在智能手机方面,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到1522亿元,同比增长24.6%,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7.5%至1.46亿台。

小米智能手机分部收入同比增加,是由于销量及ASP(平均售价)均获提升。报告期内,小米智能手机的ASP为每部1039.8元,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为每部979.9元,同比增长6.1%。ASP上升主要是由于在中国大陆及一些海外市场的5G及中高端智能手机销售额增加所致。由于向高端产品发力,2020年,小米定价3000元或以上及300欧元或以上的高端旗舰手机销量近1000万台。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到426亿元,同比增长38.4%。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30万台,同比增长29.7%。但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达到476亿元,同比增长47.5%,智能手机在第三季度的出货量达到了4660万部,同比增长45.3%。

林芝表示,小米确实缺芯片,这对其出货有一定影响。但目前芯片缺货是没办法解决的,因为手机涉及芯片的数量太多了,其中电源管理芯片、驱动芯片,这些芯片代工的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整个代工厂对于低利润的芯片的积极性比较低,所以造成整个芯片短缺的问题。这是影响小米中低端手机出货量的原因。

高端手机小米也有芯片短缺问题,这与电源管理芯片、驱动芯片的原因不同。林芝说,“近期,高通其采用最先进5nm工艺的芯片缺货,虽然利润高,但因为工艺超前,整体良率和量的释放没有那么顺畅,导致缺货。虽然推出了替补芯片,但是量也有限。”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孙燕飚对《红周刊》记者表示,Q4增速放缓是因为新品发布都有一个节奏,对于小米而言,要维持产品开发节奏。在过去的时间里,小米10在Q2、Q3的表现突出,在3000元-4000元畅销手机排名前五,苹果、华为、三星的品牌产品与其抗衡,这说明小米站稳了高端;与此同时,在Q4畅销手机排名,小米10还在Top20内,这说明小米正改变过去手机行业对小米的定位,即“手机新品上线快,但生命周期短”,所以小米是在延长手机生命周期,接下来,小米10打下的成绩会由小米11续写。

此外,林芝表示,国内小米光靠线上,线上已经遭遇增长瓶颈,国内线下只有布局门店数量,但没看到销量突破,而华为释放出的量不少在线下,“小米缺席了,所以增速没有达到预期,可能有这个原因。而海外市场比较依赖运营商等线下渠道销售,是销售大头,小米利润太低没有完全打通运营商渠道,也可能限制了增长速度”。

布局国际“力有不逮”

为其他厂商留“空隙”

在海外市场业务建设方面,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49.8%;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27.6%,占总收入47.9%。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欧洲仍然是小米当前最具竞争力的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

根据Canalys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西欧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7.3%,市占率排名保持前三。在西班牙市场,小米连续第四个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在法国、意大利、德国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实现了86.2%、61.6%和139.8%的同比增长。以西欧为中心,小米拓展全欧洲。根据Canalys的数据,小米2020年第四季度在中东欧市场首次排名第一,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占率达到24.7%,同比增长17.5%。

根据Canalys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占率27.4%,连续13个季度保持排名第一。在新兴市场,小米也在实现突破性增长。根据Canalys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在拉美地区排名第四,同比增长达到215.4%,市占率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2.7%上升至9.1%。

小米不断优化渠道建设。在线上渠道,2020年,小米在除印度以外的境外市场,线上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16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90%。在除印度外的境外运营商渠道,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9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380%。根据Canalys数据,小米在西欧地区运营商渠道市场份额由2019年第四季度的2.6%上升至2020年第四季度的7.4%。

“接下来,荣耀在中国发力是很强的,但其在海外市场会存在问题,它没办法短期内接管华为的海外渠道,所以海外会有很大空缺,给其他厂商空出机会。” 孙燕飚说。

小米造车传闻未坐实

随着手机出货量的提升,小米互联网服务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

2020年,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238亿元,同比增长19.7%。2020年第四季度,互联网业务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8.4%。

2020年12月,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96亿,同比增长28.0%。其中,中国大陆地区MIUI月活跃用户数为1.11亿。2021年1月,中国大陆地区MIUI月活跃用户数进一步增长至1.15亿,手机业务带动用户上升的趋势逐渐显现。

以电视互联网业务为代表, 2020年12月,智能电视以及小米盒子的月活跃用户数为4090万,同比增长48.0%;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电视的付费用户达到430万,同比增长14.4%。

作为小米互联网业务核心的广告业务,2020年,小米广告业务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9.2%。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广告业务达到37亿元,同比增长23.1%。

另外,2020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674亿元,同比增长8.6%。2020年第四季度,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211 亿元,同比增长8.0%。

2020年坚定推进“手机 X AIoT”战略,围绕智能手机业务核心,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智能生活,引领全球智能生活风口。

在全球智能生活风口之下,小米围绕手机为核心,智能产品有效增长。截至2020年12月31 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达到 3.25亿台,同比增长38%。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 620万,同比增长 52.9%;米家 App 12月的月活用户数达到 4500万,同比增长 22.1%。

王翔表示,这次芯片短缺,其影响的范围比较大,也会影响到IoT产品,“这就要求我们更精准地定义产品和上市的时间”。

小米屡次传出“造车”消息,2月21日,小米公告称,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此前,小米股价因造车传闻上涨。对此,王翔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我没有更新的信息,大家可以参照那个报告”。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