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晓鸣股份:蛋鸡制种行业市占率超10% 打造生物安全领先品牌)
作者 | 宁蒲
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扶贫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让闽宁镇“养蘑菇致富”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实际上,闽宁镇不只有蘑菇,虽然如今人口不到5万,但蛋种鸡等特色养殖业也已成为地方四大产业之一,能实现年产值近2亿元。
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晓鸣股份)是这项特色产业的开创者之一。早在2006年,晓鸣股份就投资建设闽宁50万套种鸡生态养殖基地,后建成首批国家蛋鸡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之一,并逐步发展成为宁夏农产业龙头企业,有力推动了当地精准扶贫。2019年,公司在蛋鸡制种行业的市占率超过10%,已建立起面向全国的战略布局,致力于打造中国蛋鸡产业生物安全第一品牌。
可实现年出栏15000万羽商品代雏鸡
2019年市占率超过10%
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荒地,降水稀少、地广人稀,更重要的是,贺兰山脉作为天然屏障,可阻挡强对流空气及飞禽携带的疫病传播,这使其成为蛋种鸡养殖的理想之处。
2006年,晓鸣股份在贺兰山麓开启了规模化蛋种鸡养殖业务,主要包括从引种到孵化及出售雏鸡之间的环节,其下游产品是鸡蛋。公司祖代蛋种鸡主要来自于美国海兰国际公司,优质原种鸡海兰褐、海兰白等是晓鸣股份的主要品种,主要对外销售产品则是商品代雏鸡,近年来在主营收入中占比约为80%。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经过多年探索,晓鸣股份独创了“集中养殖、分散孵化”的经营模式,该模式以集中养殖优化产品品质,以分散孵化贴近市场需求,既保证产品品质,又实现了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
目前,晓鸣股份将祖代和父母代蛋种鸡养殖基地布局于贺兰山东、西麓的闽宁、青铜峡、阿拉善等地区,在宁夏闽宁、新疆五家渠 、河南兰考、吉林长春等区域布局种蛋孵化基地。已建成高标准蛋种鸡生态养殖基地3个、孵化厂5座、商品代育成鸡场1座、年产20万吨蛋鸡消毒饲料加工厂1座,并借助现代物流运输系统及大数据分析体系,实现高效管理。
中国蛋鸡行业正处于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阶段,凭借优质产品和高效率运营,晓鸣股份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祖代蛋种鸡存栏约5.56万套,父母代蛋种鸡存栏约188万套,年可向市场推广商品代育成鸡约96万羽、商品代雏鸡约15000万羽,产品销售遍及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从商品代雏鸡的销量来看,2017-2019年,晓鸣股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80%、9.68%、10.04%,已成为行业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2020年,公司预计销售商品代雏鸡14641万羽,同比进一步增长22%,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保持平稳增长。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半年的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新增了德青源——其是中国领先的禽蛋行业品牌。
打造中国蛋鸡产业生物安全第一品牌
近年来,动物疫病让蛋鸡产业受到明显冲击,疫病防控成为检验行业企业的“试金石”,而晓鸣股份能够逆势而上、不断扩张,可见其在生物安全方面积累不浅。
据了解,晓鸣股份已建成了专业的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隔离区,通过“全网面高床平养”、“全进全出”、“单日龄农场”、“正压通风空气过滤鸡舍”、“夫妻包栋、场长包场”等具体措施,贯彻生物安全和动物福利等现代蛋鸡养殖理念。也因此,多年来,公司养殖场从未发生过大型疫病传染。2020年12月,公司青铜峡养殖基地及闽宁养殖基地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蛋鸡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区和无新城疫小区评估认定,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此项认定的蛋鸡企业。
不仅如此,晓鸣股份针对精细化制种、疫病净化等不断投入研发,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分别投入1123万元、2002万元、1635万元。公司建立了血清学、微生物、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平台,并与中国工程院刘秀梵院士团队合作,建立了“宁夏禽病综合防控与净化”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打造“打造中国蛋鸡产业生物安全第一品牌”。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至今,呈现出由大城市周边向贫困山区转移的趋势,另外随着国内环保政策趋严,动物防疫和“禁抗、减抗、限抗”标准逐步提高,小型养殖户陆续退出,正大集团、德青源、晓鸣股份等一批大型企业逐渐崛起。不过目前,全国存栏规模2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场(户)共17.18万个,其中10万只以上的大规模养殖场(户)数量占比仅为0.6%,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基于对市场空间、西部地区养殖优势及自身技术能力的把握,晓鸣股份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约6亿元,将新建宁夏回族自治区闽宁地区和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两大良种蛋鸡养殖生产基地,并建设闽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公司表示,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提高公司产能,有效保障公司未来的产品生产和市场扩张。
对于未来发展,晓鸣股份表示,公司将专注于蛋鸡制种领域,在养殖孵化、生物安全、技术研发等方面持续不断探索,通过良好产品品质、技术服务不断获得客户认可,稳步扩大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