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格林施通董事长余军:风险是公司盈利下降而非股价下行,坚定看好白酒中药乳业的龙头)
红周刊 记者 | 王飞
余军可能是实现对市场波动“脱敏”的少数投资人之一,因为他早删掉了电脑和手机上的行情软件。他的调仓也不活跃,他认为,既然要做好公司股东,为什么要跑进跑出呢?
看好白酒、中药、中国乳业的格林施通董事长余军,喜欢在企业端、产品端或市场端来分析一家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而判断企业价值,这和大多数盯盘的投资人区别很大。
他说,“如果投资一家公司三年以后可能赚10倍,但也可能会亏钱;另外一家公司三年以后可以得到稳稳的1倍利润,我们会选择后者。因为前者有赌性,而股票投资不是赌博,投资一定是在投确定性。”
牛市基础仍在
做投资要做好“企业三研”
《红周刊》:今年一季度,“抱团股”出现了深度调整,您怎么看当前“抱团股”的投资价值?
余军:“抱团股”指的是大家普遍看好并买入的股票,但在此我想先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抱团股”是不是衡量好公司的指标;二是“抱团股”是不是衡量好价格的指标,这需要投资者独立去思考。我们认为,“抱团股”和好公司是两个概念,就是“抱团股”不等于好公司。同时,既然已经“抱团”了,就不会有太好的买入价格了。
《红周刊》:市场整体在走“下坡路”,您是否会担忧牛市的氛围已被破坏?
余军:我们认为,牛市出现要有三个要素,一是充裕的场外资金。如果场外没有钱,牛市的基础就不牢固,毕竟牛市是要靠资金来推动的。二是市场中整体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因为只有上市企业盈利了,其价值才会慢慢地凸显出来,这样也才会引领市场整体的价值中枢向上提升。三是赚钱效应。只有当大部分投资者在市场中都开始盈利了,股市产生盈利效应了,那么还没有入场的投资人才会跟随进场,也是俗称的“羊群效应”。
就此来看,场外资金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巨大的居民财富之前主要流向房地产等市场,但目前房地产资产已经不是太好的投资方向,这些财富只能投向其他的方向。此外,欧美等国家,尤其是美国因为疫情大举超发货币,这些超发的美元有一部分最终会流向中国。因为目前只有中国能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企业盈利方面,我们注意到公司所在城市的盐田港、前海附近最近总是堵车,主要是那些装满集装箱出口的货车排队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出口的旺盛,说明有一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恢复,盈利前景是较为确定的。至于牛市形成的最后一个要素股市的赚钱效应,这个要素会随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变化,但长期来看,我们相信中国股市一定会产生盈利效应的,投资者自己思考一下,应该就会有答案。
《红周刊》:您是以怎样的理念进行投资的?期间是否发生过变化?
余军:我们的投资思路一直没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变,就是坚持做投资就是做企业!如果是做企业,需要从项目立项开始,然后是造或者租厂房、再买设备、原材料、招聘员工、生产管理、还要市场销售等,这一过程没有三五年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即使顺利完成也不一定能够产生收益。而现在很多人做股票投资,总想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赚
《红周刊》:您的仓位集中度如何?
余军:相对集中。我们现在重点配置的企业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我认为现在市场里面符合我们定义的好公司(盈利确定性强)不多。如果投资一家公司三年以后可能赚10倍,但也可能会亏钱;另外一家公司三年以后可以得到稳稳的1倍利润,我们会选择后者。因为前者有赌性,而股票投资不是赌博,投资一定是在投确定性。
《红周刊》:如何筛选出好公司?
余军:对于好公司的选择,我们将我们的选择流程总结为“企业三研”,分别是企业调研、市场调研和独立判研。具体来讲,企业调研就是要去企业里面看看:要看看其生产线的生产情况、企业的员工收入、企业的商业模式、企业所在行业的地位以及企业管理层的人品等。如看其生产线是否繁忙:好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定是忙碌的,而且一定是经常加班的,因为它的产品一定是供不应求的。如果一家企业的生产线都是关停状态,或者一星期“开三停四”,或者三条生产线停了两条,我觉得这家公司应该不能算好公司的范畴。再如员工收入方面,如果一家企业是盈利能力强的好公司,它员工收入一定不会低,因为企业是挣钱的。
市场调研是指到外面市场去了解这家企业,首先是去企业产品的终端,感受企业品牌的影响力直径,要看其是县里、市里、全国还是全世界的品牌。如果是没有听过的品牌,那就可以换下一家公司了。投资一定要找大品牌的公司,因为品牌是有价值的。其次是看产品的终端价格,终端价格不能太高,如果太高的话,以后就没有了提价空间。以我们2003年-2004年看好的白酒为例,当时好的白酒才300元左右,而那时国外进口的好的葡萄酒、洋酒已经涨到上千元了。要知道白酒在中国已经几千年了,中国最好的白酒终端价格竟然远远比不上葡萄酒、洋酒这样的“泊来品”,其价值明显是低估了。再次是看企业产品的黏性,就是要分辨出这个产品是否是大家经常买的、要消费的产品。比如我手上的水杯,用3~5年都不用再换的产品,它们的厂家就只能做我们一次性生意;最后还要在市场留意一下货架,理论上某一个产品的货架越大越有价值。此外,如果一个产品“顶天入地”,就是要么在货架最上面,要么在最下面,那就代表这个产品销量不好。
至于独立判研,就是要求投资者必须学会独立思考,需要
医药指数上涨是确定性事件
中药确定性最高
《红周刊》:行业方面,我们知道您在医药股上斩获颇丰,为什么选择医药行业呢?
余军:缘于医药行业未来的需求确定性。一方面,老年人口增加是个很确定的事情,因为中国的60后、70后是中国的“婴儿潮”一代,正在步入老年。有数据表明,2040年以后中国的老年人口会达到3.4亿人,就是将来平均每4个人里面会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老年人得慢性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痛风、肌肉疼痛等)的概率是89.4%。人的身体就像汽车一样,跑了20年后即使保养得再好还是出问题。所以,未来医药的需求肯定是刚需。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成熟市场的相关情况,如日本从1980年到现在,日经指数几乎没涨幅,但受益于人口老龄化的医药指数却平均涨了42.5倍。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医药指数的长期上涨应该是确定性较强的事情。
《红周刊》:在医药赛道,市场大多关注创新药,您是怎么看的?
余军:这要先回到我们当初选白酒的思路。在十八年前,我们就分析到白酒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更有优势,而非葡萄酒、洋酒。因为白酒的“根儿”就在中国,我们的祖祖辈辈也一直是喝白酒喝过来的,所以在中国投资白酒更具确定性。
投资医药也是这样的思路,创新药本身前面就有“创新”这两个字,这就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中药就不一样了,中药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在品牌和配方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包括这次疫情,中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投资应该投资在中国最有优势的行业。
《红周刊》:医美也沾个“医”字,您会投吗?
余军:投资不能买“热点”,因为“热点”是大家都看好的东西,即使是好公司也没有好价格了。我觉得,新生的东西会有活力,但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说,其实我们观察一下,现在这个行业不断有新生的公司出现,侧面说明他们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未来会产生一些不确定性。
乳制品等消费行业确定性高
把握龙头机会
《红周刊》:您同时聚焦消费行业,选择它的逻辑是什么?
余军:它们的未来确定性都比较高,因为消费是刚需。
《红周刊》:今年以来消费龙头几乎都有较大回撤,您是如何控制回撤风险的?
余军:我们觉得,对于一个好公司来说,投资就是要做它的股东,既然要做它股东又为什么要由于市场的短期波动而跑出来呢?
所有公司的价格都会有波动,我们认为,对于一家好公司来说,穿越的股价波动与投资收益成正相关:能够穿越波动越大,收益就越大,波动越小收益就越小,什么波动都不能穿越就很难产生收益。现在大家都认为,股价下行是风险,但我们认为,真正的风险是来自于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对我们来说,一家公司出现风险的时候,就是在其盈利开始下降甚至亏钱的时候。所以,我们是不理会股市每天的价格波动等这些“噪音”的。我们认为,如果股市行情不能创造价值,那么行情就不会创造风险,我现在的手机、电脑上都是没有行情软件的,只有在一些新资金进来需要建仓时,我才会在百度上查看股票的估值情况。
《红周刊》:您整体操作策略是怎样的?
余军:事实上,对于一家好公司来说,我们需要做出投资选项的是三个,而不是一个,分别是买入、持有和卖出。关键是看这个好公司是否是好价格,只有好公司被低估时我们才会做买入选项;不是好价格时,我们会选择持有;在牛市末期真正高溢价时我们可能还会选择卖出。
《红周刊》:酱油、乳业、粮油、家电等都是消费中比较典型的行业,您最为看好哪个细分行业?
余军:分析这些行业主要是看其未来的市场空间,它就像船上的桅杆一样,桅杆出现就可以判断船的大小。我觉得这些行业未来都会有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比如乳业,目前中国人均乳制品的消费与欧美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只占了后者的1/3左右。
《红周刊》:对于您看好的行业,您是一揽子买入,还是抓龙头?
余军:我们更倾向于选择行业龙头,或者那种盈利确定性最大的企业。但有时候龙头的迹象还不明显,我们就需要通过“企业三研”等方法寻找有成为行业龙头潜质的企业。
《红周刊》:最后,请您对投资者提一条建议吧。
余军:做投资就是做企业,做一家好企业的股东,最终不会失败。此外,我们上面谈到的都只是投资上的认知方面的问题,这些通过学习巴菲特等成功的投资者的相关书籍是可以把认知调整到正确方向上的。我们认为投资者仅仅在认知上正确是不够的,投资还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正确,那就是投资者的人性。比如也有部分投资者的也买到了好公司好价格,认知没有大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中途离场或者价格往下跌就出逃,最终没有取得好的投资收益,甚至亏损,我们认为,其原因应该是这部分投资者的人性不过关。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除了保持在投资的认知理念正确以外,还需要修炼好自己的人性,远离市场,远离炒股群、股评等喧嚣和噪音,让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只有投资者的认知和人性都过关了,股票投资最终才能取得好的收益。
(本文已刊发于4月24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