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瑞华泰IPO:破解“卡脖子”技术 跨入全球PI 薄膜竞争行列)
近日,据交易所公告,瑞华泰(688323.SH)公布网上申购情况及中签率,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5,510,494户,有效申购股数为52,859,218,000股。回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295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6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 1,530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40%。
PI薄膜的性能居于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顶端,被誉为“黄金薄膜”。瑞泰华作为国内专业从事高性能 PI 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下,公司通过 15 年的自主技术研发,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为国内少数掌握配方、工艺及装备等整套核心技术的高性能 PI 薄膜制造商。此次公司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嘉兴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升公司 PI 薄膜产品的品类和产能,完善公司在聚酰亚胺产业链的布局,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 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PI是指聚酰亚胺,其良好的性能,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有“解决问题的能手”之称,瑞泰华领先国内高性能 PI 薄膜行业的先行者,自2004年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PI 薄膜自主研发。由于PI 薄膜行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密集型特征,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已成功建立了一支研发经验丰富、工程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能够准确把握客户需求,顺应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前瞻性和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技术研发和储备,为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产业化实施及前沿技术研究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高性能 PI 薄膜技术具有专业性强、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研发风险高等特点,公司 PI 薄膜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通常达 2 年以上。因此,持续的研发经费投入至关重要。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 年-2020 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124.48 万元、2053.26 万元和 2309.57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 9.65%、8.84%和 6.60%。
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团队和持续的研发经费投入,公司研发成果显著。公司于 2010年完成了国家发改委“1000mm幅宽连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极大推动了高性能 PI 薄膜的国产化进程。此外,公司两项产品列入“中国制造 2025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2017 年版)”,双向拉伸 PI 薄膜产品荣获 2012 年中国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无色 PI 薄膜产品荣获2014 年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公司已经取得授权发明专利 12 项,公司工程技术中心于 2020 年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产化进程加快 募投项目提升业绩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公司已经掌握了配方、工艺及装备等完整的高性能 PI 薄膜制备核心技术,开发了热控 PI 薄膜、电子 PI 薄膜、电工 PI 薄膜等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时公司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相关产品通过了美国UL 安全认证,符合 REACH、RoHS 等环保指令要求。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公司获得了包括西门子、庞巴迪、中国中车、艾利丹尼森、德莎、宝力昂尼、生益科技、台虹科技、联茂、碳元科技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认可,已成为全球高性能 PI 薄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产品销量的全球占比约为 6%,打破了杜邦等国外厂商对国内高性能 PI 薄膜行业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跨入全球竞争的行列。
引人关注的是,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背景下,高性能 PI 薄膜进口替代的市场空间巨大。以瑞华泰为代表的具有独立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的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事实确实如此,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瑞泰华发展迅猛。招股书显示,公司的产能由 2018 年的 620 吨扩大至 2020 年的 720 吨,产销率由2018 年的86.29%扩大至2020 年的112.14%,有效促进了公司的业务规模,营业收入由 2018 年度的 22012.63万元增长至 2020 年度的 35016.16 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6.12%。
此次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将投向嘉兴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项目,建成后将新增 1600 吨高性能 PI 薄膜产能和品类,也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聚酰亚胺产业链的布局。未来,公司将进一步结合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及产业政策,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坚持自主研发及创新,扩大产能,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 PI 薄膜专业供应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