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外资巨头瑞银如何看盈利和ESG之间的关系?)
外资涌入中国市场的情况,已经从新闻变为了平常事。外资这种选择,来自全球资产价值比较。仅从国债收益率来看,中国的国债收益率远高于美国,更是零利率和负利率的欧洲所不能比,这刺激全球资金向回报丰厚的中国市场流动。相比于此,更主要的是,中国2030年远景目标实现的概率非常高,甚至超预期实现,这从资产角度来说,意味着中国资产巨大的升值空间。
《红周刊》在对话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时,她表示,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市场。
《红周刊》:我们注意到,有些消费巨头因为向一些地方政府或机构捐款,引起中小股东的不满,您怎么看这些企业在ESG方面的做法?
胡一帆:我想讲的一点是,单单只是捐款,是对ESG的误解。ESG是什么呢?E是environment,是对环境的关注和贡献;S是social responsibility,是社会责任,这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捐款等;G 是指corporate governance,是公司治理结构上更加透明和公平。
其中,S包括的不仅是给政府捐款,也可以捐款到某个基金会,有些企业是自己做公益慈善项目,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方向。评价体系并不特指某一类方法。
《红周刊》: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KlausSchwab 表示,他希望和巴菲特好好谈谈,因为巴菲特关注股东盈利能力而不关心气候变化等社会问题。您怎么看“股东盈利”和ESG之间的关系?
胡一帆:很多投资者都有这个困惑,但我们看到一个真正致力于ESG的公司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它会对环境非常关注(E),例如碳中和和碳达峰,现在全球有近50个国家签订了碳排放承诺,占到全球排放的80%,我想这是大势所趋。符合这个趋势的公司,从过去到现在都发展的比其他公司更快更好。例如,一家公司关注ESG,在环保方面做了很多前期投入,当政府推行一些环保新政的时候,这样的公司因为已经做得很好了,所以就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其次,在社会责任方面(S),当企业做大了,很多中小股东会觉得,如果不去做一些社会支持性的项目,那么股东会多得一些盈利。但我觉得,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部分,因为企业要传承、发展,这其中就有企业文化的传承,我想,企业对于保护环境的投入、对学校的资助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富有文化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最后,在公司治理(G)方面,中国公司确实关注的比较少。因为瑞银有一个全球评价体系,给全球上市公司打分。在中国的公司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关注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在介入,但是对于企业治理(G)无论是中国标准还是国际标准,目前很少有公司关注,比如用工体系。我觉得这是未来要进一步强化和规范的方向。
中国有一些公司在 ESG方面正越做越好,并且我们看到监管对于 ESG的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香港联交所现在已经出台了第三稿的 ESG披露规则。中国交易所目前还没有要求强制披露,但对于披露的企业来说,投资者对其更为青睐。
所以我觉得 ESG做得好,其实是给股民带来更多的收益,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信心,这是一个双赢(win-win)的结果。所以我们非常赞同企业关注ESG,毕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所有人关注的一个共同话题。
此外,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还在《红周刊》专访中表示,全球投资者最喜欢的两个板块:一是中国的科技,二是中国的消费;成为消费品领域的“赢家”,最难的是技术门槛;当下不只有一个“可口可乐”,要做一揽子配置;投资回报增速能到6%,财富在20年后也会翻一番……
具体全文已发布于7月3日《证券市场红周刊》,原标题《外资青睐的中国资产已从大金融转向科技和消费——对话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胡一帆》,作者李健。大家可搜索“证券市场红周刊”公众号观看完整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