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出扑朔迷离的大戏,徐翔、文峰股份、文峰集团各演什么角色?)
红周刊 特约 | 胡东辉
最近徐翔概念股卷土重来,且来势凶猛。所谓徐翔概念股,就是原来徐翔实际控制公司和其亲友高比例持股的股票。这些股票曾经风光无限,但随着徐翔锒铛入狱,这些股票也都怎么涨上去又怎么跌下来了。徐翔刑满出狱后,这些股票波澜不兴,但最近市场上又有人举起了徐翔概念股的大旗,其中文峰股份成为焦点,而徐翔也通过媒体高调发声。但是徐翔究竟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波诡云谲,疑点重重,值得深入剖析。
徐翔为何一反常态
引爆文峰股份股价的,并不是其推出的收购方案。文峰股份11月18日盘后公告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文峰科技拟以5.38亿元现金购买关联方江苏文峰汽车连锁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四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当晚文峰股份就收到了上交所的问询函。11月18日文峰股份股价微跌,11月19日上涨3.04%,但下一个交易日11月22日又下跌了2.30%。文峰股份股价被引爆是在11月23日,以涨停开盘,短暂炸板后又被牢牢封板。这天发生了什么?因为文峰股份的控股股东文峰集团与徐翔发表了“联合声明”,这点燃了文峰股份的炒作行情,并带动了徐翔概念股的大热。
徐翔高调反对文峰股份收购案,先有市场传言,后有媒体报道。遍查媒体报道,只有证券时报旗下的e公司官微在11月19日称联系到了徐翔本人,证实市场传言确为徐翔本意。真正确凿的信息其实就是文峰集团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联合声明”。众所周知,徐翔过去从不接受媒体采访,以至于要找一张徐翔的照片也相当困难。徐翔出狱后也是深居简出,这次怎么会一反常态,仅仅因为文峰股份的收购案就高调接受媒体采访?还给文峰集团扣上了掏空上市公司利益的大帽子?况且徐翔的直接间接持股都已被司法冻结,他是不是还有投票权还两说呢。
文峰集团越俎代庖
退一步说,徐翔如果真的对文峰股份的收购案有不同意见,应该直接找文峰股份沟通,而不是诉诸媒体公开发声。公开发声会对文峰股份的股价产生重大影响,是有风险的,徐翔对此应该比其他人有更深的认识,更何况徐翔就是因为操纵市场罪被判刑的,他不应该不吸取教训,也没有理由去趟这摊浑水,因为他的持股已被司法冻结,短暂的市场炒作并不能给他带来直接利益。事实也证明,徐翔既没有找文峰股份直接沟通,也没有找文峰集团进行沟通。文峰股份关于终止收购案的公告中显示,公司是关注到文峰集团于2021年11月22日在其微信平台发布的《关于文峰股份收购事宜的联合声明》,没有提媒体报道,也没有提徐翔的名字,显示那份“联合声明”是其唯一的信息来源。
耐人寻味的是,“联合声明”是文峰集团和徐翔联合发布的,这并不是法定信息披露,因此也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么重要的信息不通过上市公司文峰股份发布,而是在文峰集团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显然是刻意为之,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联合声明”发布后会产生什么市场效应,可能会带来什么风险,因此不想让文峰股份卷入其中。而文峰股份也心照不宣地刻意不提徐翔的名字,以免授人以柄,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更让人看不懂的是,终止收购案的决定是由文峰集团越俎代庖作出的,文峰股份成了牵线木偶。显然他们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为他们是有炒作自己股票的前科的。
前科不忘后车之鉴
徐翔操纵证券市场案刑事判决书显示,2014年10至12月,徐翔与文峰股份董事长徐长江达成合作意向,由徐翔负责二级市场股价,徐长江转让给徐翔部分股份后,发布公告等利好消息。此后,徐翔便以其母郑素贞的名义受让了文峰集团持有的14.88%的文峰股份。在2014年12月23日至2015年5月13日期间,双方借助徐翔控制的16个证券账户炒作文峰股份,致其股价一度涨超256%,换手率高达345.13%,而同期上证综合指数涨幅为44.29%。最终,徐翔在二级市场炒作文峰股份获利3430.41万元,大宗交易接盘后抛售获利4.19亿元。徐长江减持套现67.62亿元,按约定应分给徐翔10亿元(未支付)。
这次文峰集团在发布“联合声明”之前,于11月19日还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过一个“声明”,称也注意到了媒体关于徐翔先生言论的报道,并表示,“徐翔先生出狱至今,未与我司进行过任何联系,我司也尝试与其沟通,一直未得到其回复。”由此可见,徐翔在此之前并未与文峰股份有过联系,与文峰集团更是未进行任何联系,也未回复文峰集团的沟通尝试。但是在文峰股份公告披露收购案的当晚,市场即传言徐翔表示坚决反对,这个传言为什么会来得这么快?
而e公司官微11月19日即联系上了徐翔,并证实市场传言是徐翔本意。这个消息发布当天,文峰集团即注意到了,并且迅速在同一天发布了“声明”。而当事者文峰股份却没有任何反应。11月22日文峰集团不仅联系上了徐翔,还发布了“联合声明”,可谓一拍即合。
徐翔扮演什么角色?
徐翔在这件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如果他要反对文峰股份的收购案,为什么不找文峰股份或文峰集团直接沟通,而要通过市场散布他反对收购案的消息,然后又通过e公司官微证实传言为真?徐翔并不是联系不上文峰股份的管理层,而且文峰集团也尝试与他沟通,他却一直不回复。徐翔的所作所为似乎并不是为了阻止收购案,而是要把事情搞大,为此不惜一反常态接受媒体采访,高调发声。作为曾经因为炒作文峰股份获罪而刚刚刑满出狱不久的人,他难道不知道此举会给他带来什么风险吗?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又甘冒风险站到了聚光灯下?
文峰集团扮演的角色也让人眼花缭乱。这起收购案是关联交易,按规定文峰集团需要回避表决,真正的主角应该是文峰股份。但是文峰股份却装得似乎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市场有传言,媒体有报道,一概置若罔闻。倒是文峰集团反应更快,第一时间把徐翔的大名打了出来,然后迅速联系上徐翔并达成联合声明。文峰集团是刻意要拉上徐翔,而文峰股份却是刻意回避徐翔的名字,这是否是一种精心设计后的安排呢?现实的结果就是引爆了文峰股份的股价,并带动了徐翔概念股卷土重来。这一切都让人为徐翔捏一把汗。
谁布扑朔迷离的局?
最后不能不提一下参与炒作的游资所起的作用。游资历来是无利不起早,只要有利可图,就不会放过赚钱的机会。文峰股份收购案一开始是波澜不兴的,游资并不认为是一次炒作的机会。消息发布的当晚就传出了徐翔反对的传言,第二天又有e公司报道加以证实,但游资似乎并不买账,没有发力炒作,周末消息也没有发酵,11月22日股价几乎又跌了回来。可见虽有徐翔站台,但市场仍将信将疑,游资的配合并不给力。于是文峰集团和徐翔抛出“联合声明”加码,终于让游资大举出动,但涨势更猛的却是大富科技。游资在其中似乎扮演了被动的角色,而且看起来结局也有点不妙。
这件事无论怎么看都不简单,收购案本身几乎无人关注,关注的焦点都在徐翔身上。而徐翔给大股东文峰集团扣上的掏空上市公司利益的大帽子看上去很吓人,却很空洞,结果他却又和文峰集团相谈甚欢,还非常罕见地发表了“联合声明”。本来应该是主角的文峰股份却成了配角,小心翼翼不越雷池半步。媒体看不清其中的迷局,觉得只要有徐翔的消息就有新闻价值,无形中给法定信息披露之外的信息背书。游资最后的介入添加了最关键的一把火,让这个迷局看上去更加扑朔迷离。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