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北上资金“第一重仓”板块切换,产业链重仓股曝光!持股市值高达3668亿元!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齐永超 2021-12-14 19:49: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北上资金“第一重仓”板块切换,产业链重仓股曝光!持股市值高达3668亿元!)

红周刊 记者 | 齐永超

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一个投资价值排序,首先是智能化超前的新能源整车品牌,其次是相关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供应商,再次是二、三线电池厂,最后是一些新能源电池上结构性的材料创新。

12月3日~9日,宁德时代股价在创新高后剧烈调整,5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去7.88%,市值蒸发逾1200亿元。但与此同时,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近期取代食品饮料成为北上资金持仓市值最大的“板块”。

对此,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仍是“长坡厚雪”,部分细分赛道存在较好的投资机遇,比如智能化超前的新能源整车。

北上资金持仓新能源市值超过食品饮料

头部电池厂商最受关注

据《红周刊》记者统计,北上资金近期持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市值已经超过食品饮料,成为其“第一重仓”板块。以截至12月2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上资金持仓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市值为3668亿元,超过食品饮料的3636亿元市值水平。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环节,北上资金持仓市值大小依次为电池、材料、整车+零部件(除电池,下同)等,其中,持仓电池市值为1652亿元,持仓上游材料、整车+零部件分别为648亿元、524亿元。在北上资金的电池股持仓中,对宁德时代的持仓市值达到1352.88亿元(见表1)。

《红周刊》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电池企业获得了北上资金的连续增仓。如宁德时代,北上资金在上半年对其增仓2474万股,下半年(截至12月8日,下同)继续增仓4246万股。同样,北上资金对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年内增仓分别达7272万股与2129万股。

尽管最近(12月3日~12月9日)头部电池企业股价出现较大幅度调整,据《红周刊》记者以普通投资人身份向某电池上市企业求证,对方董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未来大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目前仍旧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爆发期。

国泰君安电新行业分析师石岩向记者表示,头部企业未来还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从行业整体渗透率来看,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水平仅在7%左右,未来行业整体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从应用领域来看,除了新能源汽车,储能市场已经开始快速兴起,这也将为电池企业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从市场表现来看,正圆投资基金经理华通向记者表示,“以头部厂商为例,一方面技术路线以及产业前景在未来2~3年不太可能受到致命挑战;另一方面下游多个应用场景持续高景气支撑其业务的高景气扩张;最后部分上游材料的价格很可能已经处于顶部位置,未来2~3年或将进入下行周期,从而会增强电池厂商尤其是头部厂商的价格话语权。所以,头部厂商的市值出现大幅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是从未来10年的角度来看,头部厂商的市值成长也仅能获得中国GDP增速同样的收益水平。”

上游材料“扩产潮”打开成长空间

但部分材料环节存产能过剩隐忧

相比北上资金重仓的电池企业,锂电池上游材料环节是北上资金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第二重仓。据Wind统计显示,下半年以来,北上资金增仓赣锋锂业2346万股,增仓新宙邦1120万股,增仓天赐材料、星源材质均超3000万股。

北上资金敢于增仓锂电池上游材料,或许和这个领域的供需紧张有关。《红周刊》记者注意到,近期,上游材料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供给。比如,赣锋锂业考虑扩建Goulamina锂辉石矿项目,项目产能将增加75%;寒锐钴业拟新建10000t/a金属量钴新材料及26000t/a三元前驱体项目。

即便材料企业大举扩产,但未来几年内的需求仍紧张。天风证券有色金属分析师田源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今年全球的锂盐(碳酸锂+氢氧化锂)需求量大概是50万吨,到2025年,我们预测全球锂盐的需求量将达到150万吨,以此来测算,锂矿头部企业未来存在两倍以上的增长空间。与此同时,未来锂盐的边际成本会不断提升,比如未来对一些低品位的锂矿、黏土等开采,边际成本可能会增加到7万~8万/吨。”

相比锂,钴同样如此。田源向记者表示,“虽然在三元电池(主要材料镍钴锰)高镍化的背景下,钴的单位使用量会下降,但是整个钴的需求量仍然会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而提升。头部企业的业绩增速目前相对不高,市场对钴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头部企业目前都在进行一体化布局,未来会拥有不错的成长性。”

不过,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全球六氟磷酸锂将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比如,多氟多宣布扩充六氟磷酸锂规划产能8万吨,这可能超过2021年全球六氟磷酸锂需求总和(预计约6.35万吨)。

田源指出,产业链最大的风险因素之一表现在“供需失衡”引发行业周期性加剧。“未来部分材料端将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但由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仍处在加速成长期,这种产能过剩可能会呈现‘阶段性’的特征。”

投资价值慢慢靠向整车

智能化方向值得注意

除了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整车头部公司同样获得北上资金大笔增仓。据Wind统计显示,在下半年以来,比亚迪获得北上资金增仓1680万股,广汽集团、长城汽车获北上资金增仓均超过300万股。

作为行业下游的消费端,新能源汽车头部车企销量继续迎来大幅增长,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据乘联会12月8日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7.8万辆,同比增长122.3%,环比增长19.8%,新能源车零售端渗透率超过20%。

机构人士认为,目前整车投资机会可以“重点关注”。在崔东树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整车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行业渗透率还会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加快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新能源汽车整车将是一个有望持续5~10年的长期投资赛道。”

从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来看,华通认为,“可以说电动化整体处在估值扩张的尾声,智能化才刚刚进入成长期早期。”

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含电池、材料、整车以及零部件等)整体估值水平达到了73.36倍,部分电池、材料、整车公司的估值水平则超过百倍(见表2)。对此,张可兴指出,要关注新能源汽车估值的“锚”,即特斯拉的走向。他说,“特斯拉的股价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高的位置。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的高估值现象未来可能难以持续,但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由于本身具备较高的成长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继续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也具有相对合理性。”

对于投资机会,石岩认为,首先侧重于电池环节。“我们看到2021年以来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涨幅比较大,电池环节是面临非常大的成本压力;但是我们最近也看到了一些电池行业提价的势头,随着2022年电池行业整体装机量继续提升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提价的因素催化,电池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在2022年看到较为显著的修复。此外,上游和下游整车环节我们也持续看好。”

华通认为,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做一个投资排序,首先是明年变化大的智能化的新能源整车品牌,其次是相关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供应商,第三是二、三线电池厂,第四是一些新能源电池上结构性的材料创新。

(本文已刊发于12月11日《红周刊》,原标题为《 “新能源汽车”成北上资金“第一重仓”,估值分化大幕已开启》,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