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A股中长期股息率将向H股靠拢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玄铁 2022-02-24 18:40:4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股中长期股息率将向H股靠拢)

红周刊 特约 | 玄铁

从年K线看,沪综指过去14年里多数时间困守半山腰,2007年10月的峰值6124点遥不可及;从月K线上看,自2020年7月以来在箱体震荡逾19个月,上下仍是两茫然。谨慎判断,当前所谓的政策红利更多是个别行情,在存量博弈的格局里估值或仍将整体下行。

楼市去杠杆将面临A股化

“今年是背水一战的一年,就是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万科董事长郁亮日前直言房地产行业目前处于“黑铁时代”(希腊神话中悲惨却看不到尽头的时期),房地产业进入缩表出清的去金融化阶段。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6日,已有61家A股房企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其中有26家预亏,14家预跌。

让人诧异的是,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9%和4.8%,销售额增速高于销售面积意味着房价仍在涨,只是涨幅收窄。部分民营房企出现美债违约,主因并非房价下跌,而是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遭遇政策红灯,无法借新还旧,催生现金流危机。

谨慎判断,全国楼市数年内将步A股老路,进入存量博弈和结构分化为主的行情。判断楼市周期顶部或底部大致有三个指标,公司股价、产品价格和公司盈利是否先后见顶或见底。楼市现状是短期或见顶,离底部尚远。一线城市房价仍在历史高位缩量整理,房企巨头去年上半年盈利仍在高位,股价却早已分化。

同样在港上市,房企巨头恒大和华润置地2021年中期净利盈利接近,股价却是冰火两重天,和历史峰值相比分别缩水94.86%和6.4%,二者总市值分别是220.5亿元和2756亿港元(截至周四,下同)。当下,房企去杠杆速度仍未到监管预期,资产骨折式甩卖潮未至,但是,托底大军已在招兵屯粮中。监管层关上高杠杆之门,打开了并购窗口。1月26日,央企招商蛇口与地方国企建发房地产分别发行12.9亿元与10亿元并购债。

稳增长不靠楼市靠基建?
 

2019年7月30日,高层定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日前央行和住建部再度强调,房住不炒政策已是雷打不动。哪怕全球疫情拉低了中国经济潜在增速,拉动住宅投资仍未进入宏观稳增长的工具箱。

地产股估值冰冻期未满一年,A股内卷化生存早已是常态。过去14年里,沪综指牛短熊长,多数时间在箱体中勉强维持上蹿下跳的猴市震荡。

究其主因,是股市监管主基调向监管透明化(可预期)、股指市场化(不干预)提速,从2018年10月30日提出的“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到 2020年6月提出的“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显示股指涨跌不再是宏观调控的工具(微调政策偏向是干预疯涨和漠视大跌),整体估值(流动性溢价)下跌。

由此推论,楼市景气度和估值下降或为长趋势。据申万宏源研究分析师预测,今年房地产相关投资和销售将同比减少5.4%和9.1%,预计将拖累整体经济达1.2至1.6个百分点。显然,市场在挖掘“稳增长”概念时,剔除了房地产拉动题材,选择了估值偏低长期超跌的老基建板块。在过去60个交易日里,虽然建筑行业涨幅在通达信56个行业指数中高居第二,大涨16.63%,但最新收盘较2015年峰值仍缩水逾47%。

A股中长期股息回报率将向H股靠拢

限售股上市带来的巨大卖压,是主板A股估值长期下行的罪魁祸首。2007年10月16日,沪综指触及6124点之时,当日沪市主板A股流通市值是6.1万亿元,本周四升至398999亿元,增加5.54倍。周四沪综指收于3468点,较6124点缩水43.37%。A股市场流通权意味着原始股东进入筹码可换现金的阶段。缘何A股大盘不涨个股乱蹿?沪市主权A股平均市盈率16.55倍,沪深4650只A股的中位数市盈率达42.22倍,多数大小非自感相对估值泡沫大,减持动力足。

全面实施注册制是今年股市监管头号任务,靴子落地之日临近,影响如何不得而知,IPO提速在所难免,限售股套现潮将扩容,壳资源享有稀缺性定价红利将日益弱化。

统计显示,2018~2021年,新上市企业总数分别为105家、203家、437家和524家,呈逐年递增态势;首发市盈率均值分别为21.53倍、33.98倍、38.47倍和35.78倍。沪综指目前点位相当于2018年年初的水平,2021年全年成交额较2018年增长1.83倍,成交增量不增价的主因是分利者太多,估值下降(就像赌场里骗子太多傻瓜不够用)。

周四,恒生AH股溢价指数收盘于138点,离2014年7月底的谷底88.7点仍有下跌空间。面对中长期经济减速的宏观背景和全面实施注册制的监管背景,A股估值下降将是常态,或现蓝筹H股化和劣股仙股化。乐观来看,A股中长期股息回报率将向H股靠拢,优胜劣汰将提速,这将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已刊发于2月19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