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前锁定高增长预期,板块暴涨60%!光伏超长景气周期加持,机构们早已入驻并持续增持)
红周刊 本刊编辑部 | 刘增禄
全球市场低迷之际,A股却自4月27日开启强势反弹模式,截至6月底,上证指数上涨17.74%、深成指上涨26.35%。若观察期间市场热点赛道的走势,则光伏概念股表现最为抢眼,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期间累计大涨59.48%。
光伏股上半年表现之所以强势,与全球各国今年积极出台相关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关,譬如中国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欧洲推出的REPowerEU计划等。业内人士表示,光伏板块的估值目前仍在合理区间,行业处在高景气阶段。
光伏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经历了去年年底至本轮反弹前的深度回调后,短期跌幅达40%的光伏概念股在本轮反弹行情中表现极为出色,4月27日至6月末,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区间大涨59.48%,代表性个股爱旭股份股价大涨200%以上,而固德威、宝馨科技、亚玛顿、科士达等12家公司也纷纷实现股价翻倍上涨表现。
对于之前的大跌和近期的领涨,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向《红周刊》表示,此前的回调主要是受经济形势拖累,在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当时所有的行业几乎都是泥沙俱下,且光伏产能还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上半年疫情的反复对光伏的产能造成了明显影响。叠加外围美联储加息影响,属于典型成长板块的光伏行业自然也就会受到更大的冲击。至于近期出现的反弹行情,则是需求端和供给端均迎来较大的转变,使得行业重新回到快速发展轨道。
相关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月份以来,全球各国均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光伏行业发展。譬如,中国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政策从需求、消纳、审批、供应链、金融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保障我国完成新能源装机目标。
而欧洲则在5月份推出的REPowerEU计划,提出了到2025年光伏装机量达到320GW,2030年达到600GW。在政策的鼓励下,欧洲的光伏需求也出现超预期增长。
此外,美国拜登政府也宣布豁免东南亚四国光伏组件关税24个月,降低风光项目土地费用50%,意味着未来两年美国也将迎来光伏抢装期。
正是在国内+海外需求的共振下,光伏装机量超预期。其中,国内方面,年内1~5月光伏新增装机23.71GW,同比增长139%,其中5月单月新增光伏装机6.83GW,同比增长141%,环比增长86%。海外方面,年内1~5月光伏组件出口量68.6GW,同比增长93%。其中欧洲1~5月光伏组件累计出口规模达32.36GW,同比增加127%。
“光伏概念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非常强的确定性。”贺朝晖表示,需求端中国、美国、欧洲都要发展光伏,每年的装机量都会上行,整个行业会长期处于高景气趋势。“即使本轮反弹以来,光伏板块已经走出一波不俗的升势,但目前的估值依然处于合理区间,尚未偏离估值中枢。”
14只光伏概念股提前锁定中报增长预期
6月底,沪深北交易所公布了各市场2022年中报预披露时间表,梅花生物将于7月15日正式“打响”A股中报“第一枪”。观察光伏概念公司,预计最早公布正式中报的公司为钧达股份,预计披露时间在7月20日。
经统计,光伏板块中,目前只有浙江新能1家提前发布中期业绩预告。因其所属水电项目发电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新增风电项目投产发电,浙江新能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额为6.6亿元~7.8亿元,同比增加195.45%~249.17%。
此外,若结合今年一季报与去年中期的利润额统计,则有14家公司在今年一季度实现盈利的同时,净利润已超过去年中期,若二季度不出现意外,基本可锁定中期业绩大幅增长的预期。
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业绩大幅增长,身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和多晶硅生产企业,公司今年首季51.94亿元的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创出上市以来单季盈利之最,相较2021年同期,同比大幅增长513.01%。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光伏装机超预期,多晶硅产品需求旺盛,市场价格同比上涨;二是公司新产能有效释放,产量同比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继今年3月通威股份与隆基绿能签署20.36万吨,销售总额约442亿元的合同后,6月17日晚,通威股份发布重大销售合同签订公告,2022~2026年,青海高景预计将向通威股份旗下四家子公司合计采购不低于21.61万吨多晶硅产品。6月22日,通威股份再发公告,旗下五家子公司于近日与云南宇泽签订多晶硅长单销售合同,根据合同约定,买方在2022~2026年预计向卖方合计采购16.11万吨多晶硅产品。依据彼时硅料成交价计算,两份合同销售总额合计高达约894亿元。公司明确表示,长单销售合同将有助于公司多晶硅产品的稳定销售,并对公司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在利好驱动下,通威股份的股价自4月27日以来,阶段涨幅已达67.27%。
同样是在今年一季度,盈利额已超越去年上半年的光伏概念股还有山煤国际、东方日升、协鑫集成、爱旭股份等,在这轮行情反弹中,均有不错的市场表现。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公司总裁祁海珅向《红周刊》表示,今年半年报业绩增长的光伏企业应该很多,下半年国内光伏市场在没有疫情影响后,很可能会继续爆发。“只要硅料价格适当回调一些,下游电站装机需求就会迅速提升,这对于全年的光伏市场都是有支撑的。”
TOPCon、异质结等新技术成光伏产业最新亮点
“光伏行业的发展一直是靠新技术的推进迭代,发展节奏从未停止。”贺朝晖表示,在诸多的细分领域中,光伏板块的TOPCon与异质结新技术在近期尤其值得关注,市场的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此。
电池片环节的新一轮技术变革正在启动,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龙头公司都在新的电池片技术扩展路线上选择了在之前PERC上升级的TOPCon技术。目前,TOPCon相较PERC已有一定经济性,随着未来TOPCon众多技术应用与规模效应体现,其经济性将进一步加强并快速替代PERC成为电池主力技术路线。招商证券分析师游家训表示,2022~2024年是TOPCon密集扩产时期,估算年均电池需求会超过120亿元,具备先发优势的设备企业将受益。
从公司布局来看,晶科能源与钧达股份均已率先布局TOPCon电池产能,其中,次新股晶科能源的今年一季报交出了营收、利润双增长的“好成绩”:一季度晶科能源实现营业收入146.81亿元,同比增长86.42%;实现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66.39%。6月28日,晶科能源“尖山二期11GW高效电池及15GW组件智能生产线项目”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为浙江省重点项目。公司表示,尖山二期项目将在一期工厂已有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继续加大N型TOPCon产能投入,电池量产平均效率目标为25%以上,是现有10GW规模以上量产效率最高的电池工厂。
当前,光伏行业正处于P型向N型迭代的关键期,N型电池技术路线日益多元化。晶科能源是TOPCon产能最大的一家厂商,其自2019年开始布局N型产能,曾多次打破N型电池效率纪录。今年4月的数据显示,晶科能源N型TOPCon电池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5.7%。6月初,晶科能源还先后获得国家电投、大唐集团的N型组件订单。
6月15日晚,钧达股份发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8.3亿元,其中8.1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15.19亿元收购捷泰科技49%股份,5亿元用于高效N型太阳能电池研发中试项目,此次交易完成后将全资控股捷泰科技,进一步开启光伏领域的转型探索。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捷泰科技已完成N型TOPCon电池生产技术研发,具备量产能力。
除了TOPCon电池技术被重视,异质结电池产业化也在快速推进中,近期就有多家公司公告称在积极扩产异质结产线。
譬如,金刚玻璃6月1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新设控股子公司甘肃金刚羿德光伏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投资建设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初步投资额为41.91亿元,预计项目建成稳定投产后,年均营业收入63.77亿元,年均利润总额7.67亿元;宝馨科技5月27日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民政府签署《新能源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投资合同》,项目投资总额约16.8亿元,建设内容为2GW光伏电池及2GW光伏组件、新能源高端装备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制造等。
结合二级市场表现来看,金刚玻璃、宝馨科技股价在近期均获得不俗涨幅。
机构资金持续增持
在政策护航下,光伏概念股基本面持续向好,由此也吸引了机构的目光。譬如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制造商隆基绿能,今年一季度就同时获得了544只机构产品的重仓,其中既包括了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葛兰的中欧阿尔法等,且QFII高瓴投资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也对其进行了重仓持有。此外,晶澳科技、通威股份、天合光能、阳光电源、福斯特、TCL中环等公司也均获得了超过百只机构产品的重仓。
因中报尚未公布,国内机构二季度的持仓数据还不得而知,但结合二季度以来的大宗交易数据统计,依然可看到锦浪科技、帝尔激光、高测股份、晶澳科技等12只光伏概念股在二季度期间被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从净买入规模看,锦浪科技被买入金额最高。
6月23日、24日,锦浪科技完成了46笔大宗交易,其中多达36笔交易被机构专用席位接盘,而卖出方中,则无一机构身影,机构资金合计净买入金额11.37亿元。
此外,在帝尔激光完成的38笔大宗交易中,卖出席位同样未出现机构的身影,而买入席位则有13笔是来自机构专用,机构净买入金额为2.86亿元。
不仅国内机构资金青睐光伏概念公司,若观察二季度以来陆股通个股的仓位变动情况,可看到有35只光伏概念股陆股通的最新持股数较一季度末有所增加,其中,隆基绿能、特变电工的增持股数相对最多,均超过亿股,而通威股份、TCL中环、爱康科技、福斯特等10家公司,二季度以来也相继被增持千万股以上。
(本文已刊发于7月2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