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聚焦IPO | “添加剂”风波“教育”了海天,部分IPO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仍待加强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汪佳蕊 2022-10-26 19:02: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聚焦IPO | “添加剂”风波“教育”了海天,部分IPO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仍待加强)

红周刊 | 汪佳蕊

前不久,“添加剂风波”持续发酵,诸多食品饮料企业陷入舆论漩涡,而处于“风暴眼”的正是被称为“酱油茅”的海天味业,其虽三次发布公告进行声明,却仍未能阻止舆情的蔓延。《红周刊》注意到,海天“添加剂风波”实际上只是个导火索,其背后真正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A股排队上市的食品饮料企业不在少数,以浙江德馨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馨食品”)和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菊乐股份”)为例,除了企业自身存在原材料价格波动、毛利率下滑、产品单一等风险外,这两家公司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是食品饮料企业必须坚守的底线,此次“添加剂风波”就是一个教训,而对于IPO企业来讲,如果守不好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的大门,想要上市恐怕永远都只能是个梦。

合规只是食品安全的底线

德馨食品成立于2012年,前身为浙江德馨饮料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现制饮品配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为下游企业提供饮品浓浆、风味糖浆、饮品小料等配料产品,客户群体包括百盛中国、麦当劳、星巴克、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知名品牌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天眼查网站查询到的信息显示,2017年1月德馨食品曾因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而遭到监管部门处罚,原因在于,其生产的竹蔗冰糖浆中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项目检验不合格。对此,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没收了其违法所得,并罚款5.5万元。

此后,2018年5月8日,德馨食品再次因未采取防范措施,造成固废流失而受到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的行政处罚。据悉,德馨食品在雨水管道旁堆放残料包装袋,致使果汁残料流入雨水井,最终进入外环境。嘉兴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对废水进行采样监测后,发现COD浓度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便对其进行了处罚。

图1:部分历史行政处罚情况

来源:天眼查网站

尽管目前两起涉及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行政处罚已不在报告期内,但相关风险仍需要企业加以重视。对于食品安全相关风险,德馨食品也表示,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快速扩大,主要产品生产环节较多,未来几年如果公司未能及时完善和健全与其业务发展相匹配的质量控制体系,或者在生产、流通等环节出现影响产品质量的疏漏或瑕疵,引致产品质量等食品安全问题,将对公司产品的品牌美誉度、销售规模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德馨食品的同行业公司菊乐股份所受到的市场关注度也颇高,其已多次冲刺A股未果,2022年7月再次披露招股书,主营业务为含乳饮料及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书中,菊乐股份并未披露公司及子公司涉及到食品安全方面的行政处罚和行政监管措施情况,但《红周刊》通过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现,根据2021年第29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显示,菊乐股份子公司黑龙江惠丰乳品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生产的惠丰优牧嚼酸奶(黄桃+燕麦)产品抽检不合格,原因是产品所含的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图2:通告附件中不合格产品信息

来源: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众所周知,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造成大肠菌群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是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如果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可能会引起肠道传染病甚至食物中毒。

对于食品安全,菊乐股份在招股书中提示,由于含乳饮料以及乳制品生产链条长、管理环节多,另外公司部分产品存在外包厂商加工的情形,如果公司和外包厂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质量控制执行不到位、流通运输环节管理不当等行为,将可能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导致公司品牌形象受损。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逐步提升,食品饮料相关企业更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相关问题,要知道,合规只是食品安全的底线。

德馨食品成本转嫁能力仍有提高空间

从经营状况来看,2019年至2021年,德馨食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93亿元、3.57亿元和5.29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8012.27万元、6871.91万元和9547.26万元,整体业绩规模呈“V”字型发展态势,2021年的营收增长较为可观。

不过,在其快速增长的收入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根据招股书介绍,德馨食品主要原材料为果蔬汁类、糖类、茶类等,前述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超过50%,占比较高。该等原材料系农副产品加工制成,价格受到气候条件、产地产量、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其果蔬汁类的采购金额分别为0.85亿元、0.66亿元和1.28亿元,分别占当期总采购金额比例的37.37%、35.50%和39.44%;糖类的采购金额分别为0.63亿元、0.55亿元和0.86亿元,分别占当期总采购金额比例的27.77%、29.52%和26.44%。从原材料单价来看,报告期内,德馨食品的果蔬汁类和茶类原材料采购单价总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糖类原材料2021年相比2020年也有所上涨。

图3:主要原材料采购单价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招股书

再从销售单价来看,德馨食品的主要产品为饮品浓浆、风味糖浆和饮品小料,报告期内,其三大主要产品平均销售单价均出现下降。其中,饮品小料的平均销售单价降幅最为严重,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下降49.86%和17.92%。此外,饮品浓浆和风味糖浆的平均售价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图4:主要产品平均售价情况

数据来源:招股书

其实,如果公司产品在产业链中有较高的话语权,议价能力较强,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生的成本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售价的方式转嫁出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德馨食品的成本转嫁能力显然是偏弱的,这也意味着其议价能力不足。

德馨食品无法将上述成本转移到下游销售端,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出现下滑。从数据来看,德馨食品饮品浓浆的毛利率从2019年的47.01%下降至2021年40.84%,风味糖浆毛利率从34.78%下滑至33.02%,饮品小料等产品的毛利率则从38.48%下滑至26.78%。主要产品毛利率全线下滑,使得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也从2019年的42.74%下滑至2021年36.97%。

原材料涨价,产品价格却反而下降,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较大杀伤力,因此,如何提高议价能力,增强公司的话语权,将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转嫁出去,恐怕也是该公司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提高研发能力与产品创新、丰富品类或是重要方向

在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无论是已上市企业,还是正在排队的IPO企业,很多都存在着“大单品”的特征。但不得不说的是,饮料行业的“大单品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式”,尤其对于知名度偏低的品牌来说,现如今饮料市场创新不断,新品迭出,想靠一两样单品打天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

聚焦到IPO公司菊乐股份,其主营业务为含乳饮料及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含乳饮料、发酵乳、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等产品。报告期内,含乳饮料的销售金额分别为6.11亿元、6.47亿元和7.32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73.91%、65.31%和51.68%,占比最高且比重较大,此外,来自于发酵乳和灭菌乳的收入则分列第二、三位。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菊乐股份成长壮大于四川地区,产品在四川区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虽然公司表示已经在积极开拓四川省以外的市场,但在报告期内,其在四川省市场实现的销售收入分别为8.11亿元、9.07亿元和10.59亿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的98.07%、91.53%和74.72%,销售占比仍然高达七成以上,销售区域集中度较高。

近年来,含乳饮料行业发展强劲,大量乳制品加工企业、饮料制造企业纷纷进军该细分领域,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考虑到菊乐股份存在产品过于集中于单品类和销售区域过于集中的情况,若公司出现省外市场开拓不利或现有产品市场需求降低等情形,都将对公司现有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再聚焦到德馨食品,该公司存在着与菊乐股份相同的问题。从主营业务数据来看,报告期各期,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饮品浓浆和风味糖浆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重分别为92.49%、90.10%和87.74%。不过,除了产品的单一,德馨食品在品类、渠道上的单一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瑞幸咖啡、星巴克一直名列其前五大客户名单,三年销售金额合计分别达到当期销售收入比例的40.91%、28.29%和37.11%,可以看到,在新茶饮品牌快速扩张的竞争下,德馨食品从中受益。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咖啡还是新茶饮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对于产品集中供应于咖啡和新茶饮品类,也使得企业面临产品品类过于狭窄的问题。

在渠道方面,报告期内,德馨食品对直销客户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3.51%、80.83%和82.14%,非直销收入(包括经销商和贸易商)占比分别为16.49%、19.17%和17.86%。但是,目前新茶饮企业价格“内卷”越来越严重,很多品牌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已经开始跨过供应商,直接向材料产地采购产品或者直接建立自己的上游原料厂以降低成本。

《红周刊》从天眼查网站了解到,德馨食品前五大客户之一的蜜雪冰城已于2021年8月成立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由蜜雪冰城全资持股,业务经营范围包括饮料生产、食品生产、食品互联网销售、食用农产品初加工、新鲜水果批发、初级农产品收购等。显而易见,德馨食品产品依赖单一品类、单一渠道的风险已经越来越高。

综上来看,无论是品类还是渠道,过于单一都会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一旦市场出现更受欢迎的新品或客户选择新的供应商,企业的经营业绩、市场占有率、利润空间等可能均会受到影响。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