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聚焦IPO | 下周7只新股开始“网申”,北证迎“交运”板块第一股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刘杰 2022-12-04 15:21:5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聚焦IPO | 下周7只新股开始“网申”,北证迎“交运”板块第一股)

红周刊丨刘杰

根据Wind数据显示,本周内,网上发行的新股共有14只之多,而截至12月2日,已披露的将于下周(12月5日至12月9日)进行网上申购的新股则共有7只。就下周即将申购的新股来看,主要集中在创业板和北证,两个板块将各迎来3只新股,成为下周“打新”的主阵地,此外,科创板也有1只新股迎来“网申”,上证、深证主板则暂无新股申购消息。

从行业来看,下周网申的7只新股中,有2家为通用设备制造业,此外还涉及水上运输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详见附表)。

北交所迎“交运”第一股

国航远洋业绩波动较大

12月5日,国航远洋将进行网上申购,作为北交所“交运”板块第一股,其获得的关注度颇高。国航远洋主要从事国际远洋、国内沿海和长江中下游航线的干散货运输业务,是国内干散货运输的大型航运企业之一,本次拟募集资金5.77亿元,主要用于干散货船舶购置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国航远洋业绩波动较为明显,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01亿元、6.95亿元、14.39亿元和5.53亿元,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075.37万元、-7698.66万元、3.69亿元、1.28亿元,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国航远洋所处的航运业属于周期性行业,业绩容易受诸多潜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如燃油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导致运输需求减少等。2020年,其营收规模骤降且净利润录得亏损,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承运的货运量及运输价格大幅降低所致,2021年,其业绩有所恢复,但2022年上半年,其营收、净利润再次分别下滑了16.96%、24.72%,可见,其业绩稳定性不佳。

2022年上半年,国航远洋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价格下调,以其自营船舶开展的内贸运输业务为例,2021年该业务平均运输价格为49.45元/吨,2022年上半年则降低到43.26元/吨,降幅为12.51%。

还需注意的是,国航远洋长期处于高负债水平,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83%、79.22%、71.78%、64.89%,而同期行业平均值分别为44.03%、44.55%、39.52%、35.95%,其债务水平远高于行业平均值。高负债之下,国航远洋有些捉襟见肘,报告期内,其流动比率分别为0.29倍、0.33倍、0.44倍和0.40倍,各期均小于1倍,而同期行业平均值分别为1.13倍、1.37倍、1.40倍、1.64倍,由此来看,其偿债能力也十分令人担忧。

IPO过会后,国航远洋快速调整了上市方案,将发行底价由此前的9元/股下调为5.2元/股,下调幅度高达42%。国航远洋如此操作,或许是担心上市后“破发”,通过调低发行价向市场示好,同时也能获得更大上涨空间。

星源卓镁大客户过于集中

产品结构单一风险需留意

星源卓镁本次目标为创业板,拟募集资金3.32亿元。公司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精密压铸产品及配套压铸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星源卓镁营收规模保持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7亿元、1.74亿元、2.19亿元、1.27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38.64%、18.36%、25.88%、13.52%。

值得关注的是,星源卓镁较为依赖大客户,其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约七成,尤其是第一大客户SeaLink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内,其对该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收比例分别为51.14%、39.27%、26.82%、15.30%。

过于依赖大客户会削弱公司的议价能力,在诸多方面容易被大客户所掣肘。更重要的是,倘若后续大客户因需求减少等原因减少对依赖方产品的采购,则会对其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星源卓镁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产品为镁合金压铸件及铝合金压铸件,两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在报告期内均超过80%,产品线过于单一,无异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利于分散风险。

在研发方面,2019年至2021年,星源卓镁的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674.36万元、833.78万元和1116.55万元,金额相对较小。研发投入规模不大,使得星源卓镁的研发成果相当一般,其虽拥有39项专利,但“含金量”相对较高的发明专利仅有5项,其余均为实用新型专利,可见,其还需在研发方面多下功夫。

“打新”捡钱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因此,投资者在参与“打新”时,对于新股公司存在的各项风险要多加留意,避免“踩雷”。

(本文已刊发于12月3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