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专访鹏扬基金股票首席投资官朱国庆: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乐观周期”,海风和医药有望出现贯穿全年行情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李壮 2023-01-09 18:57: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专访鹏扬基金股票首席投资官朱国庆: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乐观周期”,海风和医药有望出现贯穿全年行情)

红周刊 本刊编辑部 | 李壮

精彩观点

2023年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普遍乐观。

我们会陆续看到美欧以及中东和东南亚的资金来增加配置中国资产。

当时间走进2023年,关于经济增长、市场表现的预期变得乐观起来。在市场活跃25年的投资老将鹏扬基金股票首席投资官朱国庆,将自己新一年的投资收益目标上调了5%,希望能达到20%~25%。他近日向《红周刊》表示,2023年经济增速和市场表现都可能超预期,经济增速保守预计为5%,市场的赚钱效应在上半年就有望归来。

朱国庆提醒说,港股市场可能会比A股表现更好,因为外资正在慢慢回来,而且港股互联网为代表的龙头公司的估值普遍较低。具体到板块,他认为,海风和医药的行情有望贯穿2023年全年。

2023年经济增速保守预计为5%

中国股票市场进入“乐观周期”

《红周刊》:大多数普通投资人在2022年收获的是亏损,您怎么评价2022年市场?2023年的市场可以乐观一些吗?

朱国庆:2022年全球经济和股市都表现不佳,有经济周期本身的因素,同时也遭受意外事件冲击双重影响,体现在股票市场上是估值和盈利双杀的局面。

2023年市场对中国股票市场普遍乐观。从基本面来看,随着各项政策调整,经济有望复苏,尤其是下半年经济复苏力度会非常显著。随着经济复苏,市场信心恢复,股票市场流动性也有望改善。此外,我们预计美国通胀有望在一季度见顶,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全球流动性有望改善。从这个角度,港股受益程度更大。

《红周刊》:您怎么判断2023年经济增速,有分析认为5%是底线,更有的看到8%?

朱国庆:我们预期2023年经济增速可能在5%左右。当然,我们要观察政策稳经济的力度,如果有强有力的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增速可以看更高一些。

从2023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来看,应该不会太高。这主要是因为一季度是疫情传染达峰期,包括地产在内的大消费复苏才刚刚启动,出口数据也不会很好看,同时去年同期是高基数,所以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速如果不高也是符合预期的。

因此我们认为,一季度的市场将主要靠预期驱动,而不是基本面改善驱动。比如,我们看到支持房地产政策不断出台,马上就带动房地产及相关板块涨一涨。还有就是一些与宏观经济相关性不是很高而自身成长性不错的行业,肯定也会表现。

到2023年下半年,经济增速有可能超预期,那么股票市场也应该比预期的更好。

《红周刊》:中美市场有较大的相关性,美国正在控通胀,这会对全球流动性产生怎样的影响?

朱国庆:有专业分析认为,美国通胀会在2023年见顶,我们认同这个观点。当通胀见顶,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就不存在了。高通胀之后,美国经济通常会衰退,这个时候不排除美联储采取降息措施,所以总体上,我们预期全球流动性会边际改善。

同时,如果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将对整个新兴市场的经济产生拉动作用,伴随全球流动性改善,这些资金会流向新兴市场,港股市场就是受益者之一。

《红周刊》:有分析认为,美国通胀要到2023年底才将会恢复到美联储2%的目标,您怎么看?

朱国庆:美国通胀率会回落得非常快,可能会超出很多人预期。

市场打下坚实底部

外资正在回来

《红周刊》:沪深市场整体估值在10倍左右,估值水平和3~5年之前比处于怎样的水平上?近5000家公司对投资者选股是好事吗?

朱国庆:沪深A股估值水平确实处于非常有吸引力的位置,关键还是要看边际变化,无论是经济基本面的边际改善,还是市场流动性的边际改善。

我们看到,每个行业相比其历史估值都处在比较低的位置,这主要是市场在绝望心理下的恐慌性抛售导致的。这个估值的底部,我觉得是非常坚实的,这个位置我们看市场肯定不用悲观。

上市公司增加了肯定是好事,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标的可供选择。当然,最终投资者用脚投票,优质的公司随着时间会逐步凸显出来。至于估值水平,则要看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结构。

《红周刊》:我们看到2022年居民新增存款可能超过16万亿元,远超之前的年度平均水平,如何让民间资金敢于消费、敢于入市?

朱国庆:存款新增那么多主要是大家不敢消费,风险偏好低,要扭转这种情况可能需要点时间。我觉得要从恢复两个“信心”上着手,一个是投资者信心,一个是企业家信心。投资者信心恢复需要的是市场赚钱效应,企业家信心需要的是能活下来、能活得好。

投资者信心恢复起来最快,比如说市场赚钱效应从2023年一季度延续到二季度,这个信心就会马上恢复。企业家信心恢复相对需要时间,这也是我们判断2023年经济下半年会好于上半年的因素之一。

《红周刊》: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北向资金2022年11月和12月流入了950多亿元,全年净流入也不过900多亿元,这是否反映了外资抄底的意图?

朱国庆:北向资金的构成很复杂,需要具体分析。从2022年11月~12月港股大幅反弹来看,有一部分外资回来了。这部分外资可能既有长线多头,也有对冲资金。

整体上来看,外资经历了2016年~2020年持续5年的大规模流入A股市场,2021年春节之后出现流出趋势,在2022年则出现加速流出的情况,并对相关外资重仓大蓝筹股票造成极大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外资投资者重新增加中国资产配置也是可以预期的。不过,要想重现之前持续大规模流入的情景尚待时日。

外资偏好的仍然以基本面扎实的优质蓝筹公司为主,这一点不会有太大变化。

《红周刊》:我们欢迎外资回来,外资会很快回来吗?

朱国庆:应该说是一个渐近的过程,我们会陆续看到美欧以及中东和东南亚的资金来增加配置中国资产。

地产链竣工指标将率先恢复

海上风电行情有望贯穿全年

《红周刊》:2023年哪些板块能担起引领指数的作用,2022年的哪些热门板块有望继续表现?

朱国庆:2023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主要是政策和预期驱动,因为这个时候经济复苏还比较微弱,投资者可能更加偏好未来基本面确定性修复的板块,比如与经济复苏强相关的大金融板块,地产链,以及本身需求稳定性高受经济周期影响弱的板块比如军工、风电、医药等;二季度尤其是下半年,随着经济复苏和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善,投资者风险偏好会回升,这个时候表现好的可能会是一些成长性板块。从风格上看,上半年总体上偏向大盘价值,下半年总体上偏向中小盘成长。

2022年表现较好的行业基本是2021年表现较差的行业,除了煤炭;2021年表现好的行业2022年普遍表现落后。2023全年哪些板块能够继续表现好很难判断,尤其是上半年和下半年还不太一样。消费板块可能延续性好一些,不过消费也很难是2023年最强的板块。

《红周刊》:您也比较看好风电和医药的机会,您怎么评估这些行业的?

朱国庆:风电方面,我认为海上风电的确定性是极高的。比如2022年招标量是非常大的,但吊装量很小,招标量可能是吊装量的3倍以上,所以它未来几年的成长其实是非常确定的。因为海风项目从招标到吊装,大概有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差。同时,海外市场的海风需求也起来了,如果我们看两三年之后,有些公司可以走出去的话,投资机会还是比较好的。

海风投资的难点是行业性的持续降价。我们看海风的装机量在增长,但是它的金额没有同步增长,就是因为一直在降价,单位千瓦的价值量是下降的,所以我们努力找一些降价没那么大的、竞争格局比较好的一些标的。

《红周刊》:您觉得哪个行业在2023年的行情持续性较好?

朱国庆:医药和海上风电全年的成长性都很好,2023年的行情持续性会比较好。像消费电子、半导体,包括新能源汽车,景气度目前需要观察,如果景气度出现回升态势,也会出现很好的投资机会。

医药股个股机会丰富

港股机会在互联网和创新药

《红周刊》:从短期、中期和长期角度来看,哪些行业或板块可以差别配置?

朱国庆:2023年上下半年的表现会有显著不同。长期看,肯定还是业绩成长好的公司表现最好。如果非要从行业来看,医药行业这个时间点机会不错。

《红周刊》:消费和医药方面,随着经济复苏,促消费等政策关照,消费龙头预期表现如何?在医药方面,集采的影响是否已经完全反映在估值里?创新药、CXO、生物医药等龙头是否已经走进向业绩回归的逻辑?您怎么看上述细分龙头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朱国庆:消费和医药都受益于疫情之后的需求复苏。消费行业预期反映更充分一些,许多相关个股已经是按照疫情之后正常情况下的盈利进行估值了。股价提前反应,现在防控放开之后疫情快速达峰,需要观察这些消费行业个股的实际盈利修复情况。预计行业内个股一定会分化,有些复苏好一些,有些可能不及预期。

医药板块除了疫情影响,更是受医药集采政策冲击很大,整个板块持续调整了两年,估值普遍不高。目前看,集采政策冲击已经有所减弱,从最近几次集采政策看,已经不再单纯是惟低价中标,更多只是压缩中间渠道环节利润空间。而随着疫情之后医院门诊和手术住院病人回升,相关药品和医疗器械需求也会回升,个股机会比较多。很多股票只有十几倍市盈率,20倍市盈率不到。这个时候投资机会不会仅仅局限在不受集采影响的CXO等板块,个股机会可以好好挖掘。

比如CXO,本质上体现的是中国工程师红利和中国制造的能力,包括研发、生产,CXO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是非常确定的,行业基本面不错。惟一的影响是2022年新冠小分子大订单造成的较高基数,如果2023年订单有所下降,会影响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但其实龙头的订单依然充足,扣除新冠订单影响,成长速度仍可以保持在30%附近,而且估值也很低。

我们看好CXO,但不是说它会回到过去七八十倍的估值,很难回去了,因为整个板块的投资机会会更加分散。

《红周刊》:据您的了解,公募配置医药的情况有回暖吗?

朱国庆:2022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配置医药是最低的,最近的配置回升了一些。

《红周刊》:整体来看,您怎么看2023年价值与成长的表现?

朱国庆:如之前分析的,总体而言上半年可能偏大盘价值,下半年偏中小盘成长。

《红周刊》:对比A股市场,您现在怎么看港股市场2023年的表现?

朱国庆:2022年最后两个月港股表现非常强劲,我们也非常看好港股2023年表现。港股基本面与A股一样,都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而流动性改善方面港股会更加显著,当然另一个原因是本身港股估值也一度压缩到历史最低估值附近。港股基本面改善叠加估值提升,阶段性表现会强于A股。当然,港股代表性的互联网公司也确实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有助于这些公司估值提升。

《红周刊》:结合A股和港股市场,您看好哪些行业?

朱国庆:上半年看好银行、地产、保险以及地产竣工后周期,加上业绩成长确定性高的军工、海上风电、光伏等板块。全年看好医药行业。消费会分化,只有成长性超预期的个股会有良好表现。下半年需要观察经济复苏之后经济强相关的大化工板块,消费电子和半导体景气能否企稳回升,以及新能源汽车板块景气变化。港股互联网和创新药是比较有特色的板块,其他板块机会与A股差不多。

投资需要洁癖

2023年投资回报上调5%

《红周刊》:您是在市场活跃了20多年的老将,您的投资方法和理念经过怎样的变化升级?

朱国庆:始终坚持基本面投资,自下而上选股为主,投资于长期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公司。

需要适应A股市场的大环境变化,结合宏观政策和市场流动性分析,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红周刊》:作为基金经理,您是如何控制回撤的?如何和基民朋友做好投资方面的沟通工作?

朱国庆:控制回撤确实是A股市场最大的挑战。我的体会是最有效的控制回撤手段是控制好仓位来应对中长期的系统性风险,一旦识别到这类风险,降低仓位是最好的办法;其次是坚持自己的投资纪律,应该止盈的时候不能贪,应该加仓也要坚决。

顺便说一句,回撤在外资中不是一个风控指标。

《红周刊》:最后,您2023年的投资回报目标是多少?

朱国庆:2023年预计股票市场整体会提供不错的投资回报,个股机会也比较多。我的目标是战胜市场5%-10%。如果市场整体投资回报是15%,希望我的投资回报在20%-25%。

《红周刊》:这个目标是不是有点高?

朱国庆:A股市场过去20年的年化回报大概在9%左右,接近10%,我希望自己能跑赢市场5%~10%。2023年,我觉得市场的投资回报可能比均值要高,因为市场已经调了两年了,那么投资回报有可能升到15%,当然还有更乐观的预期,那么我定的20%-25%目标其实也不高。

(被采访对象申明:本文所述投资收益目标为采访对象心理预期目标,不构成其所管理产品业绩的承诺。)

(本文已刊发于1月7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