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世界银行发布《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我国绿色金融在“双碳”目标下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曹井雪 2023-02-07 14:55: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世界银行发布《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我国绿色金融在“双碳”目标下发挥重要作用)

红周刊 本刊编辑部 | 曹井雪

在ESG发展的过程中,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的绿色金融,一直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而在10月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不仅对我国的各行业的低碳发展提出了建议,同时也强调了我国绿色金融迅速发展将对我国企业应对气候挑战提供助力。

对此,联办ESG研究设计中心也指出:“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和绿色信托等项目,其中银行是目前是践行绿色金融的最主要的机构,它们的ESG治理情况相对较好,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规模都迅速扩大。”

但是根据报告数据,在2021年末,绿色资产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占比依旧很小,绿色贷款和债券分别占总量的8%和1%左右。未来还需通过建立优质的企业排放核算体系、强制执行气候相关财务报告并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等全方位的管理,来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对我国"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10月12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对于我国降低碳排放的紧迫性,以及各行业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详实的建议。而对于中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的优势,世界银行业不吝表达,报告指出以下三点:中国高的国内储蓄率以及绿色金融的领导地位;生产和开发低碳技术的回报不断增加;有能力在高生产率的行业中创造高技能的就业机会。

其中,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助推器的作用。作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会在投融资过程中,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

对此,联办ESG研究设计中心认为:“绿色金融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两方面,一部分是金融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这可以起到引导资金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产业;另一部分则是金融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了注重短期利益的过度投机行为。”

绿色金融规模逐渐加大

目前,银行仍是我国践行绿色金融的最主要的机构。根据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主要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从2016年的0.85万亿美元增加到2.3万亿美元,而绿色债券规模从376亿美元增加至2540亿美元。

而今年以来,我国绿色金融的规模也在火速增长中。根据银行业理财登机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截至2022年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5万亿元。

具体看来,在2022年上半年,理财市场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主题理财产品56只,募集资金超过160亿元;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43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00亿元,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投向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扶贫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5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万亿元。

附图: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

绿色金融发展需要调动实业共同推进

虽然绿色金融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高速的发展,并且在碳中和道路上也扮演了弥足轻重的角色,但是从报告数据来看,在2021年末,绿色资产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占比依旧很小,绿色贷款和债券分别占总量的8%和1%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面向碳中和目标,还需要多少绿色资金也支持实业呢?报告以交通和电力为例进行了分析:报告估算我国在交通和电力行业就存在14-17万亿元的资金需求,显然需要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进来,尤其对于PE/VC而言,目前在气候投资上的参与程度仍然较低。2021年,只有87亿美元的PE/VC融资流向了清洁技术领域,不到市场总额的4%。天使轮和A轮资本的份额甚至更低。

银行和资本市场参与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创造新市场(如绿色债券)并引导金融机构进行气候友好型融资。新的工具也已经出现,例如与可持续发展挂钩的债券和带有可持续发展标签的投资产品。绿色项目分类、绿色债券原则等重要标准已经制定和更新,将会进一步充分挖掘气候转型领域的投资和创新潜力。

针对绿色金融领域,报告也提出了十分全面的发展建议,包括建立优质的企业排放核算体系、强制执行气候相关财务报告并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将自下而上的气候情景分析纳入审慎监管、利用混合融资为资金不足的气候企业和部门调动商业资本等。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