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光伏行业或迎估值提升机会,正牌企业比跨界者投资性价比更高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熊颖 2023-02-14 19:47:0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光伏行业或迎估值提升机会,正牌企业比跨界者投资性价比更高)

红周刊 本刊编辑部 | 熊颖

当前光伏行业基本面向好,但光伏行业的估值水平却仍处于阶段性底部区间。自2022年以来,又有多家公司跨界进军光伏行业。但对于投资人来说,投资该行业应首选正牌深耕的企业。

近期,明牌珠宝宣布跨界光伏行业。据《红周刊》了解,外部资金疯狂涌入光伏行业背后,一方面源于进军光伏行业易融资、见效快的入局优势;另一方面,看重光伏行业的高盈利、高估值特性。

不过,这些选择跨界光伏的企业,是否为投资的好标的,多位投资人士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正牌企业更值得关注。

高盈利、高估值吸引外部资金

光伏跨界聚焦新技术领域

让众多公司看重光伏领域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光伏行业的高盈利、高估值特性。

前海开源基金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崔宸龙向《红周刊》指出,外部资本进入光伏行业,主要是看好行业未来的良好发展前景,光伏作为新能源主要的发电形式,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大战略加持下,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因此很多企业希望通过进入光伏行业,分享行业发展的成果。

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副会长张晓斌也向《红周刊》表示,光伏之成为跨界“香饽饽”,一方面基于新能源是朝阳产业,行业未来几十年时间都有可能行驶在“快车道”之上。虽然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都归属于新能源的细分行业,但氢能还没开始,储能成本太高,风电又主要由国央企主导,核电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国央企,纵观新能源的细分产业,只有光伏可以涉及到民营的各方面,并且,光伏也是目前新能源行业里惟一一个可以涉及到民生话题,可以走市场化的细分行业;另一方面,和传统行业相比,光伏行业的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

汇丰晋信基金宏观及策略师沈超向《红周刊》指出,不少公司跨界光伏,主要还是看到了光伏行业的高盈利,新玩家最主要的聚焦环节还是硅料、逆变器、微逆、电池等环节。电池环节存在技术变革,TOPCon、HJT、IBC以及钙钛矿路线未定,确实吸引了不少企业,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而谈及跨界光伏的聚焦领域,泰达宏利基金经理孙硕也表示,近年来跨界光伏的公司更多集中在新技术领域。2022年以来,技术迭代更快的领域是光伏电池片环节,在PERC电池之后,TOPCon、HJT乃至钙钛矿电池,都在不断地突破转换效率,提升良率以及量产能力,A股也涌现了大量的公司转型到光伏电池领域。

光伏成跨界“香饽饽”背后:

易融资、见效快

Wind数据显示,光伏概念股的成分股个数从2021年末的65个增至2022年末的80个,短短一年时间,光伏概念股新增15家,涨幅达23.08%。

而步入2023年,光伏行业的跨界热情持续不减。近期,明牌珠宝发布公告,计划用100亿元跨界投建光伏项目。张晓斌向《红周刊》指出,不少跨界公司进入光伏行业之后,无论是做生产,还是做集成,都可以很快的聚集现金流。因为企业不太需要用自己的资金,现在大量的金融资金都涌入新能源。他举例表示,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原来的政府平台资金现在基本都开始用于新能源。“相对其他行业,光伏行业的回本周期更快。而光伏短平快、起效果的这一特征,也让其在融资端更占优势。”

而跨界光伏不光不愁资金,变现周期也远比大多行业要短。《红周刊》关注到,不少公司跨界光伏仅一年多的时间,光伏板块就已经成为了业绩的中坚力量之一。

以TCL科技为例,根据TCL光伏官网,TCL光伏科技成立于2021年12月,2023年1月20日,TCL科技在公司2022年业绩预告中表明,布局光伏板块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受惠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公司新能源光伏业务保持快速增长。报告期内,TCL中环巩固光伏硅片的全球领先优势,扎实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建设,积极拓展全球化业务,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收入和利润显著增长,对公司业绩贡献不断提升。”

正牌光伏行业或迎估值扩张好机会

但跨界光伏企业投资难度较高

当前光伏行业基本面向好,但光伏行业的估值水平却仍处于阶段性底部区间。

沈超向《红周刊》表示,光伏行业估值目前处于阶段性底部区间,主产业链估值普遍处于20%的低分位数甚至更低的水平,部分一体化龙头企业2023年业绩对应估值已经不足20倍,反观光伏行业基本面30%左右的增速,性价比较为突出。

孙硕也向《红周刊》表示,光伏是资本品,硅料价格下跌一定会带来需求的增长。春节过后,进入到2、3月,各个厂商的排产、开工率会不断上调,那时会是光伏行业盈利上修以及估值扩张的比较好的机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光伏行业在估值扩张拥有较好机会,但并不代表跨界光伏就是一门好生意。《红周刊》发现,多位业内人士和基金经理都对此持谨慎态度。

张晓斌向《红周刊》指出,对于跨界进入光伏的企业来说,虽然资金不是问题,但难的是,在短期内取得业绩成效。这个行业拼的是供应链金融,简单来说,看融资成本是否更低,有没有渠道或实力可以锁定一些相关材料的价格。

除此之外,张晓斌还表示,很多行业可以自己说了算,但光伏行业受制于因素太多,既受制于电网,又受制于地方政府。除了公司自己努力之外,还要看政策、电网容量等多方面的协调。所以说,一些其他领域的大企业,可能能够利用原有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力在光伏行业很快上手,但是对于其在光伏行业的持续性能有多久,我还是持一个谨慎的态度。

孙硕向《红周刊》提醒表示,这类跨界公司的投资难度是比较高的,我在衡量这类公司的时候,首先会衡量传统主业是否还有增长,是否可以提供市值的安全边际;其次会衡量公司转型的契机,是“蹭热点”还是打算踏实的做事情;再次考量转型新业务的团队背景,以及激励是否充分;最后会从客户以及同业的角度,验证公司的产品是否靠谱。

沈超也认为,对于跨界公司,最主要的还是看公司本身与光伏行业的协同性,比如销售团队是否协同,或者制造能力突出带来低成本,协同性高的企业如果能够把原有优势发挥在光伏环节,或许的确能在新能源领域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崔宸龙向《红周刊》表示,光伏行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接近90%,其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技术,新产品,不能成功跟上行业技术发展的公司,被逐步的淘汰。同时由于光伏行业也会伴随着各国补贴政策,贸易政策,宏观周期,能源大行业的供需等等情况,形成光伏行业的剧烈波动,不够优秀的企业,或者是风险意识没有特别强的企业,会在周期波动中被淘汰。而在行业的上行周期中,没有能跟上行业发展的企业又会掉队,因此对于行业情况的判断准确性十分重要,看错行业发展的方向非常容易掉队。另外光伏行业现有的企业众多,竞争一直十分激烈,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要求较高,普通的新进入者还需要经历诸多考验。

(本文已刊发于2月11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