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交所提示2022年审业务6大风险,重点盯防突击保壳、存贷双高、财务舞弊、非标转标、频繁换所,大华等6家审计机构或受较大影响)
红周刊丨惠凯
受去年宏观经济下滑、外围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公司的2022年业绩出现了较大波动,这给年报审计工作提升了难度。近期《红周刊》获悉,上交所在发给审计机构的最新一期《监管动态》中,提示了六大风险,要求重点关注退市风险的处理、财务舞弊、非标转标、频繁换所等现象。
上交所提示年报审计6大风险点
进入“年报披露季”,上市公司年报的审计和发布越来越密集,特别是不久前“全面注册制”的正式实施,对信披机制的完善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审计机构承担更大的勤勉尽责责任。此外,因2022年存在宏观经济下滑、地缘冲突、疫情干扰,很多企业的运营出现了较大波动,这需要上市公司和审计机构在编制年报时要充分考虑这些意外因素。
《红周刊》获悉,沪深交易所会计监管部近日在发给审计机构的最新一期《会计监管动态》中,对年报审计的风险点作了提示。以上交所3月初发布的2023年第一期《会计监管动态》内容为例,审计机构在沪市公司2022年报审计中需关注六大风险点:
1. 关注退市风险及规避退市情形;
2. 充分识别舞弊风险,以及受疫情、行业周期等因素的经营风险;
3. 做好对货币资金、关联交易等重点事项的核查,严查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违规行为;
4. 审慎判断重要会计处理的合规性;
5. 关注上期非标审计意见涉及事项的持续影响;
6. 关注异常换所情形。
重点盯防退市保壳、突击创收、财务舞弊、非标转标、频繁换所等异象
对于退市风险公司,上交所提示审计机构重点关注是否存在突击创收的情形,严格做好营收扣除事项的核查工作;对计划通过破产重整、资产重组等方式保壳自救的公司,要求审计机构审慎判断对净资产的影响,严格核查相关债务的现时义务是否解除,相关收益确认时点是否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指导意见很可能对近期短线资金博弈ST股摘帽的行情产生影响。3月以来,在大盘持续低迷下,ST股却屡屡大面积涨停,比如3月7日,10多只ST股涨停,连因财务造假等原因被重罚的*ST紫晶、*ST吉艾亦有约15%的涨幅。尽管实施全面注册制后,壳价值缩水是大势所趋,但大量存在退市风险的绩差股股价持续走强却是“高烧不退”,比如有可能成为“科创板退市第一股”的*ST泽达,今年以来的涨幅就达120%左右。
对于财务造假,上交所指出,需重点关注业务的真实性风险。对于境外收入或资产占比较高的审计项目,着重提示审计机构保持职业怀疑,视情况采取必要的主动核查措施;尤其是对受疫情、行业周期等因素影响业绩波动较大的上市公司,要求审计机构充分评估对生产经营和业绩的影响,甄别相关财务指标的真实性。
以往上市公司货币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存在类似“两康”这种虚增货币达数百亿元的恶劣行为。今年交易所重点提示了货币风险,对疑似资金占用迹象,比如“存贷双高”、与关联方大额投资、通过预付工程款、拆借备用金、异常购销等转移资金、隐瞒关联关系等情形,要求审计机构严格核查资金流向和交易实质,审慎出具专项意见。
“非标转标”是上市公司保壳的重要手段。上交所要求审计机构详细核查导致取消非标意见的相关事项是否消除,审慎评估对本期期初数和当期审计意见的影响,“特别强调不得通过出具减轻的审计意见来规避退市”,并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信息披露。
指导意见或对大华、中兴财光华等事务所产生较大影响
7家审计机构因年审违规收警示函
部分机构整改不到位、空话套话多
《红周刊》使用iFinD统计后发现,2021年约130家ST/*ST公司的审计机构中,以大华、中兴财光华、亚太、中审众环等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交易所的指导意见可能给这些审计机构的执业和营收产生较大影响,不排除一些审计机构会中断后续合作。
那么,如何指导和督促审计机构更好做好2022年报审计工作呢?
材料显示,上交所近期开展了重点审计项目摸排和监管约谈发函等工作,去年底到现在,联合约谈审计机构和相关公司70余家次,同时向2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发出审计风险提示函 70余份。
《红周刊》了解到,上交所近期就承接上市公司年审中的违规行为向7家审计机构和相关会计师发出了监管警示函。按照要求,相关审计机构需在收到函件一个月内提交经首席合伙人、总所质控负责人签字确认的整改报告,举一反三、避免再次出现违规行为。可让人遗憾的是,上交所材料显示,部分审计机构提交的整改报告仍然存在空话套话较多、自查整改不到位的情况。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