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森瑞投资林存:医药股进入黄金布局期,长线思维咬紧创新与消费两个主题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何艳 2023-04-10 17:18:3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森瑞投资林存:医药股进入黄金布局期,长线思维咬紧创新与消费两个主题)

红周刊 编辑部 | 何艳

当前市场风格对业绩持续性并不重视。而对行业前景,政策扶持力度更加敏感。比如当前最火热的数字经济,相当多标的甚至并无出众业绩,但市场非常追捧。医药医疗是永恒的赛道,是第一牛股集中营。目前医药医疗股已经几乎是几十年来的估值极值了,而医疗需求还在持续爆发。

从目前已披露财报情况看,2022年年报医药表现整体优异,不过,医药股表现却相对低迷,自今年二月初以来,医药股就持续走弱,虽然中间有阶段性行情,但并不持续。对此,深圳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当前市场风格对业绩持续性并不重视。而对行业前景,政策扶持力度更加敏感。

在林存看来,经历一轮下跌,当前医药股估值在历史中位以下,已几乎达到极低值,医药整体已非常具备性价比,并进入黄金布局期。长线思维下,他表示,将咬紧创新与消费两条主线。对其一向关注的CXO,林存认为,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压力,但头部上市公司仍能以其技术及规模优势获得更多的订单。而对于此前大涨的中药板块,林存表示,在未来几年内中药都会有持续的亮点表现,中药标的主要还是看公司的核心品种以及新品种的持续增量能力。

医药估值几乎已达极低值

咬紧创新与消费两条主线

《红周刊》:自今年二月初以来,医药板块就开始走软,经历一轮下跌,目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4.5倍。现在医药板块是否具有性价比优势?

林存:可以确定的是医药当前估值在历史中位以下,已几乎达到极低值,虽然这个极值也包含受疫情带动的部分医药股的短期利润放量,但经历近两年调整后,我们认为医药整体已非常具备性价比,并进入黄金布局期。

《红周刊》:如果要进行长线投资,哪些细分领域值得重点挖掘?是否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

林存:在长线思维下,我们咬紧创新与消费两个主题。

在创新领域以创新药械为主。经历一个年代以上的积累,大量中国新药企业正进入收获期,营收逐年大幅增长,部分头部药企也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同时,我们亦关注国产替代的医疗器械,以及合成生物学,基础科研设备,AI与数字医疗等新兴产业。

在消费领域,我们更关注新经济消费形态如医美、体检,宠物、康养等。这些领域当前还处在初期,市场空间巨大且竞争稍弱。但这些领域估值偏高,因此我们也会注重在合适的买点介入。

我们仍长期关注仿药、疫苗、中药、治疗器械与耗材等传统领域,认为这些领域存在估值修复的机会。但我们也认为,这些领域可能很难有板块普涨的机会,更需要通过自下而上的研究精选个股。

《红周刊》:提及创新,请您谈谈创新药的核心逻辑吧。2023年创新药投资值得重点关注的催化剂是什么?

林存:核心逻辑是标的公司的领导团队,因为创新药标的买的是未来,多数都是未盈利公司,而做创新药研发实际上是很难的,公司领导及团队的实力决定公司的存活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天花板高度,所以买创新药标的,领导团队占比分数会比较高。

今年创新药的催化大逻辑是成果管线的兑现,我们国内的创新药企业上市是从2019年港股18A以及后面科创板开始的,这些公司上市融资后,经过了三年多的时间,研发管线都到了要结果的时候了,因此今年会有非常多的创新药公司的临床进展出来。

影响创新药行情的最主要的是研发管线的成功与失败;其次就是公司的现金流问题能否支持公司继续研发走的更远;国际局势实际上对创新药的影响比较小,国内的审批与医保政策考验的是企业的产品是否是真的创新,比如临床优效、适应症的创新等,如果产品竞争格局好,其实这些影响非常小。

《红周刊》:您怎么看当前创新药的估值情况?怎么优选板块内优质公司?

林存:创新药的估值很多时候比较复杂,不同的企业估值的核心锚点也有所差别,这个无法一概而论。市场有一些确实有点过头了,容易有以偏带面的思维。

至于选择公司方面,尽量找公司领导团队历史背景和能力强的、公司融资或现金流能力好的,以及公司的产品管线竞争格局好,临床数据优秀的企业,同时商业化能力也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红周刊》:我们再来看看消费。疫后复苏为2023年的关键词,从产品到服务都存在复苏预期。那么,投资者应当如何把握疫后医药复苏这一投资方向?

林存:对医药行业而言,复苏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消费市场的复苏,包括服务、医美、体检、药房、OTC等;二是院内诊疗的复苏,包括处方药、治疗器械、CRO等。我们需要相信一个大前提,即无论是消费市场还是院内诊疗,复苏都是确定的,不确定的只是复苏的幅度。

对于消费市场,我们认为医美、医疗服务等仍是高景气领域,只是估值偏高因此需谨慎选择买点。我们也通过追踪社零与互联网数据以跟踪行业景气度。对于院内诊疗,我们认为在多轮集采与疫情影响下部分药械量价齐跌,而疫情后集采影响边际减弱而使用量将回升,板块存在估值修复可能。通过门诊数据,我们也持续追踪院内恢复情况。

《红周刊》:就医药消费细分领域而言,比如消费药械、零售药店、医疗服务及临床CRO等等,可否具体分析其投资逻辑?

林存:消费药械短期看复苏,长期看生活水平提升与大市场下低渗透率,如我武生物、时代天使等,疫情中确切受损而其市场仍极广阔。药店本身在疫情中相对受损较小,且在放开与近期流感中也受益,股价表现相对坚挺。长期逻辑仍看龙头公司并购下市占率持续提升,如益丰一心堂等。医疗服务中眼科已诞生爱尔眼科这一巨头公司,而在牙科、辅助生殖、康养等领域市场更为分散,长期看各个细分中仍会有公司能持续提升市占率成为巨头。临床CRO是中国优势产业,包括具备庞大工程师/科学家队伍,及庞大的临床资源。目前在数统、申报等细分领域中国已占据优势,未来有望拓展至其他各环节。

CXO头部公司产能过剩压力相对较小

中药创新或对标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

《红周刊》:医药板块市场表现出现巨大分化,比如,CRO/CXO板块和中药板块的各自表现就可称之为冰火两重天,您如何看待同一个大行业里的细分板块分化到如此大的程度?在全行业齐涨共跌成为过去时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当如何优选个股?您会重点参考哪些指标?

林存:医药分化相当正常,因为医药本身具备相当多逻辑完全不一致的细分领域,各个细分领域甚至并不在一个产业链上。新药与医美的逻辑差异,甚至比医美与白酒的差异更大。

在板块整体机会较小情况下,我们更需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思维精选个股。对个股的判断需要综合衡量各种指标。其中估值仍是我们最看重的指标,我们会放弃显著高估的企业。此外,我们对公司治理及行业相关政策也极为重视。

《红周刊》:自美联储加息以来,Biotech公司的融资开始变得困难,伴随而来的连锁反应是CXO公司的业务开始受影响,导致CXO板块从巅峰状态持续走低,当前,CXO板块已经调整了两年多。在您看来,目前CXO是否有见底迹象?相关A股上市公司业绩表现预期会怎样?

林存:当前CXO估值合理,我们认为虽不敢说能立即反弹,但是在底部区间。只是市场对中美关系以及全球创新药资本开支的前景比较担心,所以估值处于一个相对谨慎的状态。而市场,本身就是有时高估有时低估的,情绪展望也是忽上忽下,这都需要时间去修复。

从已披露年报看CXO可算是2022年业绩最佳的医药细分领域之一。我们认为尚未披露年报的公司,多数也会有较好表现。特别是用PEG的指标看,很多公司都是在1附近,甚至低于1了。

《红周刊》:2021年底开始本土CDMO龙头企业如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等陆续承接了较大体量的CDMO“大订单”这也带来了2022年这3家公司收入增速爆发式增长,进而也使得投资者担心CDMO企业2023年开始可能面临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林存:从药明康德的展望看,2023年营收仍有5%-7%增长,其中常规业务有30%以上的高增长。因此产能利用率可能有压力,但难言大幅下降。同时,新冠药退潮确实会导致相关公司业绩承压,因此我们更看好不做新冠药代工或相关业务比例较小的公司。

《红周刊》:据您观察,目前CXO产能情况如何以及产能对业绩的影响?

林存:在新药爆发及接下来疫情刺激下,近几年CXO企业密集上市与再融资,行业内近千亿资金被用于扩建产能,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压力。但处于头部的上市公司仍能以其技术及规模优势获得更多的订单。

《红周刊》:近年来,国家顶层战略陆续支持中医药,鼓励守正创新,中医药进入改革升级阶段。重磅文件相继出台,政策对中药传承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各项配套指导意见也不断细化。您怎么看中医药的发展前景?中药创新会沦为伪创新吗?

林存:中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经历,即使在现在医学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政策的推动下肯定会有不断进展和成果。尤其在新能源车对欧美传统油车实现弯道超车现象以来,国家更希望中药的创新,能替代对欧美生物药的追赶,从中药领域实现局部弯道超车。

中药创新肯定不会沦为伪创新,我们检验新药的标准应该在于临床的效果,而中医中药在很多病症上,已经发挥出特有的长处,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些中药及方法的效果,并加大推广。

《红周刊》:发展中医药获得顶层设计支持,复盘创新药的发展历史,2017年也曾因顶层设计开启了此后创新药+CXO的3年波澜壮阔的行情,您认为中药是否具备从政策到公司业绩兑现的条件,进而复制创新药的行情?

林存:中药的政策引导和推动都非常有力,比如在基层医院,都要规定中医中药的营业面积,门诊处方也要达到一定比例。所以在未来的几年内中药板块都会有持续的亮点表现。

中药标的其实分类也很多,消费属性的、OTC属性、处方药属性等等,但是核心还是要看公司的核心品种以及新品种的持续增量能力。不用对政策的推动抱有质疑,目前中药板块估值多数也就20倍左右。

当前市场风格并不重视业绩的持续性

基本面角度看医药已度过最困难时刻

《红周刊》:关注业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会成为当下重要的投资策略吗?

林存:我们需要看到,当前市场风格对业绩持续性并不重视。而对行业前景,政策扶持力度更加敏感。比如当前最火热的数字经济,相当多标的甚至并无出众业绩,但市场非常追捧。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仍会坚持自身的价值风格投资体系,不追求热点,而愿意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

从目前已披露状况看,2022年报医药表现整体优异,其中CXO、新药、部分器械表现较好,多数能达到并超过市场的一致性预期。但在年报季后再进行总结整理更为客观,因为我们需考虑到目前多数公司还并未披露年报,而一般业绩较优的公司也愿意更早披露年报,当下进行总结会造成偏差。

《红周刊》:当下投资医药股的风险?有哪些细分领域存在特点的风险因素?

林存:医药已逐步摆脱了疫情的影响,并走回常态增长,对多数细分领域均是利好。同时,医药股经历近两年的杀跌,估值也逐步合理化甚至低估。因此从基本面来说,医药应已度过最困难的时刻,不存在大的行业风险。

投资人总是会认为,国家及医保局,为了应对老龄化,要持续打压药企,所以医药总是不能好起来。而事实上,一方面集采已经完成了七至八成的药品和器械,而医保基金少见的出现大量结余,预示着政策最严苛的阶段已经过去;而另一方面,医药医疗是个非常多细分领域的大集合,很多子行业,国家从来没有打压,甚至是大力扶持,比如器械装备,国家甚至给了2000亿元贴息贷款;中医药产业更是利好不断。大家不能一说医药就只想负面,而对利多的产业视而不见。

另外部分细分领域则可能存在特定风险。如新冠试剂盒需求大幅减少产能大幅过剩的风险,独立实验室应收款长期不能收回的风险等。各个公司也有其特定风险点,这些都需个别分析。

当下医药板块缺乏驱动点,相比于科技板块显得平淡。

《红周刊》:目前阶段,您给医药股投资者的建议是什么?

林存:大家永远不要忘记,相对其他产业,医药医疗是永恒的赛道,是第一牛股集中营。目前医药医疗股已经几乎是几十年来的估值极值了,而医疗需求还在持续爆发。时间一定是我们的朋友。

(本文已刊发于4月8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