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政策催化“金特估”受市场关注,大金融行业景气度提升有望迎估值修复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梁杏 2023-05-23 19:00: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政策催化“金特估”受市场关注,大金融行业景气度提升有望迎估值修复)

红周刊 本刊特约 | 梁杏

继“中特估”之后“金特估”横空出世,大金融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的最好机会。

本周中,“沪市金融业专题座谈会”召开,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为“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金融业估值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由此“金特估”主题横空出世。从细分来看,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大多数是央国企,有望受益于央国企改革的相关政策。而伴随“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等政策推进,金融行业景气度提升,或将迎来估值修复行情。

“金特估”政策背景下

金融行业或迎估值重塑

周中会议过后,“金特估”主题受到市场热捧,银行、证券、保险等板块迎来集体上涨,其实这一思路早已有迹可寻。

去年11月,证监会主席提到了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中特估”这一概念得到了推广,同时央企改革政策也在不断推进和落地。资本市场慢慢地开始接受和认同这一理念,这是一个不断推进和扩散的过程。

今年1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确定央企考核体系从“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进一步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现能力考核,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一利”的利润总额方面,自2016年以来国企同比增速较民企显著更高。五率方面,自2016年以来国企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相对民企显著改善;资产负债率自2012年以来明显下降、有效地完成了“去杠杆”任务;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全员劳动生产率则逐年持续上升。过去几年国改行动成效显著,未来政策端有望进一步支持国企提质增效。

而金融行业大多数是央国企,在“中特估”中具备较大潜力。截至5月18日,在申万一级行业中,银行的PB估值为0.5倍,非银金融的PB估值为1.2倍,分别为倒数第一位和倒数第五位,处在所有行业中的较低水平。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估值明显破净,会限制行业资本补充能力,公司本身也有提升估值的动力。

此外,金融行业还有高股息、高分红的特点。同一时间段,上证180金融股指数的股息率为4.34%,而沪深300指数仅为2.69%。过去三年,上证180金融股指数股息率均值为4.12%,行业股息率高且较为稳定。

当前经济处于弱复苏阶段,无风险利率下行,高股息率、低估值的板块性价比突出。近期国债利率震荡下行,由2022年12月的约2.9%左右水平,到了目前约2.7%水平,带动整体债券资产的收益率下行。

5月15日起,协定和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国有行、其他银行分别下调30bp、50bp,监管对存款利率的引导力度持续加强,预计存款降息趋势延续,负债端成本压力将有所缓解,有利于银行净息差企稳。同时在类似“资产荒”情况下,配置高股息率的金融股,或成为不错的选择。

一季度业绩亮眼

大金融板块基本面向好

去年四季度以来,“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等政策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深入推进,宏观经济预期向好,各市场主体活力将得到有效激发。其中金融行业景气度提升,从一季报业绩也可以看出端倪。

2023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营收同比增长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业绩的驱动因素主要是规模提速扩张、其他非息收入高增和减值计提减少。其中,国有六大行营收同比增长3.0%,普遍超出市场预期。

从资产规模来看,一季度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2.3%、贷款同比增长12.1%,增速分别较2022年提升0.9、1.5个百分点。国有大行贷款增速提升至13.9%,增速创过去十年来新高,加大对制造业、基建、绿色、普惠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资产质量。2022年以来上市银行减值计提力度整体下降,主要是非信贷减值损失计提明显下降带动,信用成本稳步下降,拨备释放反哺利润增长。不良率创新低至1.27%,拨备覆盖率升至245%。

后续随着经济复苏、信贷需求回暖,银行息差有望企稳回升,营收增速有望上行;利润方面,地产风险逐步收敛,行业整体资产质量平稳,拨备缓冲垫充足,业绩释放可期。

一季度非银金融的业绩更为亮眼。上市险企自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新会计准则下5家上市保险企业归母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68.3%,主要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带来的总投资收益改善。

另外一季度险企新单及NBV(新业务价值)增速均有所改善,人力规模逐步企稳,未来在宏观经济改善背景下,保险产品消费需求将逐步复苏。

2022年受市场低迷的影响,证券板块顺周期业务承压;今年一季度“低基数+市场回暖”,业绩出现大幅反弹。从数据上看,一季度中证全指证券公司指数合计营收同比增长37%,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8%。由于A股主要指数均取得了正收益,特别是上证指数上涨了5.94%,带动上市证券公司合计自营业务收入由-18亿元,同比大幅扭亏至500亿元。

从市场流动性来看,4月28日的政治局会议也再次指出我国经济运行内生动力还不强,预计全年我国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相对宽松,利好市场表现。同时一季度上市证券公司合计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减少25%至105亿元,降幅较大,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今年投行业务收入增速也有望逐步抬升。

长期来看,为居民资产配置提供更多选择,居民资产有望持续向权益市场转移;证券公司的投行、信用、经纪等业务有望直接受益,支撑行业估值中枢上移。

(本文已刊发于5月2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